

赏读涂安行先生
《红安七里坪》
刘国际
涂安行先生原玉:
红安七里坪
留住乡愁留住根,
古街古巷古风存。
车流不息人潮涌,
商贸繁荣富梦奔。
几座板楼藏故亊,
百年党史铸军魂。
红区沃土添幽趣,
世外桃源又一村。
这是涂安行先生以饱满的革命热情,缅怀革命老区,弘扬革命传统,寄托革命情怀的一首力作,篇中充满红色激情。
隶属于湖北省红安县的七里坪镇,地处鄂豫交界处,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而“长胜街”更是七里坪镇最为著名的一条主街,红色印记留存,极具纪念意义。
一座古镇,一条老街,述说曾经的革命浪潮波澜壮阔;一方沃土,一幅画卷,见证时代的巨变沧桑梦想成真。涂安行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娴熟技法,在七律有限的空间内,巧运精思,谋篇布局。通过凝练笔触,挖掘题材亮点;聚焦红色基因,彰显时代特色;采取对比手法,丰富作品内涵,既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也充分显示了诗人不凡的观察力和对题材的驾驭力。
开篇起句穿越时空,将古镇的特色风貌和人文底蕴,全景式地呈现在人们面前。颔联承上启下,定格于现实场景,叠映和透视出新时代古镇百业欣荣、岁月静好画面。作为载入全国历史名镇史册并且遗存丰厚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里坪不但是 “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和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而且是鄂豫皖苏区早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不仅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也留下了长胜街诸多的人文遗址群与革命遗迹资源。面对如此信息量巨大的素材,诗人巧运诗思,别出心裁。颈联着眼于古镇特色亮点顺势而转,好似藏锋逆入却又机锋蕴蓄,或可称之为篇中“诗眼”。尾联借势升华,赞赏红区遗迹成为红色教育基地,红色记忆历久弥新,红色基因世代传承,红色根脉不断延伸,红色精神激励后人。在这片经过腥风血雨的洗礼,浸透无数先烈鲜血的沃土上,如今到处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幸福祥和的盛世画卷,仿佛桃源胜景再现,从而使人们印象更加深刻并为之鼓舞。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云:“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则于此道已过半矣。”涂安行先生的七律《红安七里坪》,从整体结构来看章法有度,叙议有致;纵贯古今,主题突出,表较好地表现出了红区古镇的沧桑巨变。从用语风格来看,语言平实自然且不流俗又兼具个性特点。譬如首联“留住乡愁留住根,古街古巷古风存”,通过反复递进,很好地强化了七里坪古镇风貌的特色神韵与厚重的历史沉淀。又如颈联“几座板楼藏故亊,百年党史铸军魂”,语出自然,不用事典,不施雕琢,以即时映入眼帘之意象、寻常所见街景之事物,拓展其联想,引申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之主旨,为全诗注入灵魂而使其充满张力。是一首以赋赞红色遗迹为主旨而助力于红色教育的佳作。
作者简介:
刘国际,男,笔名(网名)暖风、半坡人,咸宁市人。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和九州诗词社会员。现分别担任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楹联学会理事、咸宁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曾任咸宁市文联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咸宁诗联》和《潜山诗联》期刊副主编。2018年10月被授予“咸宁诗联界精英”称号;同年11月,被咸宁市文联授予“咸宁市乡土作家·诗人”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