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枫叶红了
文/杨龙生
我的家乡在农村,家乡有旖旎的美丽风光,到处都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特别是到了夏季,稻花飘香,田野一片金黄。到了秋天,我特别欣赏那成片的枫树林,等到枫树叶红了,那种情景让我非常兴奋。
我家乡的诸如映华山、塔华山、枫树坑、石坑、当梨、唐家排、河里下等地皆有非常美的风景。尤其是枫树坑的枫林,既出名,又壮观。我到外地工作后,仍不忘返回家乡欣赏枫树坑的枫林。那红艳艳的一大片枫树林,真可谓大刹风景,显得格外显目突出,颇吸引人眼球。不光是出生于当地的我经常会去欣赏那里的美景,而且附近的人们也都会去那里观赏美景,可谓是名闻遐迩,去那里观赏风景的人络绎不绝。
事实上,枫树坑的美景的确是名不虚传,蔚为壮观。数百株至上千株枫树组成了一大片枫林,远远眺望,枫林随风摇曳,酷似一片红海洋一般红浪起伏。当此壮景,你能不兴奋异常、激情满怀?
追溯革命历史,曾有红军战士在枫树坑与国民党白军发生激烈鏖战,红军战士英勇阻击白军,互有惨重伤亡,不光是红军战士的尸骨埋葬于枫树坑,而且也有白军埋尸于此处。是为合葬坟,当地群众为红军烈士做坟树碑,而白军死者却并不享受此“殊荣”,他们连象样的坟茔也没有,虽同样是埋尸荒野,但“待遇”殊异。
正是革命烈士的鲜血将枫树叶染红了,而且红得那么红灿,那么壮观气派。我小时候常会去检枫树子玩或折一支枫树枝闻一下其香味,也可用枫树枝打简易凉棚或遮雨棚。我小时候到野外放牛时,常会扎凉棚以遮太阳和避雨。也会砍枫树或枫树枝作为燃料。我幼时常会爬到那高高的枫树上去砍枫树枝做柴火。我对枫树有着特别的感情,不仅因为它的这些用途,而且更主要的是它可作为风景树供欣赏。
因为它长得非常直,主要是向上生长,也许是为了争夺阳光的缘故吧。众多的枫树易形成较密集的枫树林,而且它的繁殖能力极强,可以较快长成一片枫树林。我小时候很喜欢用木头做木头玩具枪玩。枫树或别的树如樟树、株树、王颜柴树、笠树、凿子树等皆可做相当大的玩具枪,而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玩具枪。但由于那时条件不允许,不能买玩具枪,也没有玩具枪卖。
在秋高气爽的时节,那一片枫树的叶子红了。我最喜欢欣赏枫树林的美景,秋季的枫树叶子红得非常美丽,红灿灿的,就像一片跳动的火海。那一片阔阔的枫林,更像一片赤波荡漾的红海洋。
啊,枫树,秋季的枫树,我多么热爱你,喜欢你﹗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你一直是那么美丽,那么壮观,那么气派,那么诱人﹗你给了我美丽的回忆,枫树林的美感,一直留在我的儿时记忆中,现在我仍然异常怀念你。我对你有斩不断的情思,斩不断的牵挂。枫树坑,还有唐家排等地的枫树林,你如今成了啥样子?还是那么美丽,那么壮观,那么气派吗?
我至今仍然记得,密密的高高的枫树林,当风吹起,那密集的枫树叶子发出“沙、沙”的响声,树影婆娑,婀娜多姿,尤其是地势平坦之地上的枫树林更显得平整壮观气派。而坡地上的枫树林则组成一道梯阶式的颇为美观的风景线。
枫树林,我永远热爱你,向往你,这种永不消逝的难解的情怀,一直萦绕于我心间,时刻难以忘怀﹗你的壮观美景将永远吸引着我的情思,你永远对我充满无穷魅力﹗
作者简介:
杨龙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产多产作家、小说家、高端创造型快写手。著作68部、81本,创作总字数1300万字。文学代表作有《爱你难以吻别》《世纪之恋》《满山枫叶红》《遥远的地平线》等长篇小说49部,《杨龙生短篇小说选集》《杨龙生短小说选集》《杨龙生小小说集》《杨龙生微型小说集》各1-3部,诗词集《激情燃烧诗词集》等2部,散文选集《思露与朝晖》、抒情散文选集《心花与萤火》各1-3部,杂文集《雏鹰与幼军》等2部,随感集《沉思与畅想》等2部,工具书《人生攻略大全》135万字1部、8分册。自创歌曲集《原创抒情恋曲特集》1部,独著医学专著3部。并发明快速作曲法,先作曲,后填词。获“华厦情”“羲之杯”“中华情”﹙二、四届﹚、“祖国好”“夕阳红美丽中国杯”“全国诗书画家创作年会”“印象中国年”全国首届新春主题文学大赛等“金奖”或“一等奖”,最近于“当代华人爱情文学大赛”中获小说“一等奖”(共10名)。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