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自己
高增荣
南怀瑾先生说:英雄能征服天下,却克服不了自己;圣人不在于征服天下,而在于征服自己。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既不能成为英雄,更成不了圣人,就别梦想着征服别人或自己,但努力着去说服自己,大抵还是可以做到的。
说服自己,是一种修养。愿意说服自己,能说服自己,首先要向圣贤学习,多“克己”,勤修身。“圣雄”甘地,一生穿土布衣衫,吃素食,推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绝食、坐牢,等闲视之,宠辱不惊,以柔克刚,不动一刀一枪,成功地把英帝国主义赶出了印度,实现了民族解放。甘地的“克己”所产生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人民大众,也征服了敌人,但他却是从征服自己做起的。他有无私、坦荡、宽阔的胸怀,能容纳天下而成其大 。我们虽说是凡人,如若不“克己”,就会被私欲障眼,视野和心胸会越来越狭窄,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坎坷,难免怨天尤人,又怎么会去说服自己哪?!

说服自己,就要有自知之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易,自知难,所以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每一个人做不到“吾日三省乎吾身”,能否做到遇事多反思、省吾身呢?我看还是可以做得到的。但是这必须有一个前提,这就是要认清自我,摆正自己的角色地位,用俗话说,就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姓啥为老几。全国优秀教师,被称为“宏志妈妈”高金英老师,有一天乘坐公交车,被司机臭骂了一顿,当她要还击时,看到车上有她的学生,便把话咽了下去。回到家里,她还气愤难消。老伴劝说道:“你是谁呀?你不就是一个普通教师吗,犯得着生那么大气呀?!”高老师听后一想,是这个理,气也就随之消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受气郁闷或对现状不满想不开时,大多是我们忘记了自己的角色,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一旦明白了自己的位置,就会释然了。

说服自己,不能自恋、自大、自傲、自我膨胀。著名画家徐悲鸿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傲骨,是人的气节,是骨气,它代表着一个人的人格和尊严,因而不可无。傲气,则表现出一个人的自大、轻狂、傲慢、浮躁、无知或一时的神气。一个人孤芳自傲,自我欣赏,感觉总是良好,难免自大、自我膨胀。把自己比作鲲鹏,把别人看成燕雀,俯视一切,导致自己找不到北,裹足不前。一旦别人没有仰视他,就会一肚子的不满,似乎天生我才没重用,屈了他的才。还有,对现状总是不满,满肚子的牢骚。如此这般,是无法说服自己的,也无法活得愉快幸福的。

说服自己,要学会糊涂。郑板桥乃“扬州八怪”之一,为人为官,吟诗作画,均为上乘,他的“难得糊涂”可谓无人不知,但郑板桥在其后还题写了这样一段话:“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可见,糊涂之不易。小事糊涂,大事聪明,“吕端大事不糊涂”,千古传颂;隋文帝“察察为明”,万世诟病。乾隆皇帝曾说过“不哑不瞎,不能当家。”一个人如果斤斤计较,对什么事都认得那么真,练就一幅火眼金睛,势必会导致“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的结果来,这就是辩证法。因此,学会糊涂,坚信吃亏是福,该想通时才能想得通,该看开时才能看得开。

说服自己,要学会感恩。感恩是人的一种优良品质,知道感恩的人是一个幸福的人,知道感恩的人也是一个会尊重他人的人。一个人来到世上,离不来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导,朋友的关心,同事的帮助……因此,我们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帮助过我们的一切人,“滴水之恩,则当涌泉相报”。我们就会感受到爱,我们就不会孤单,我们就会知足常乐,感到幸福和愉悦!

说服自己,并非是不讲原则,教人们当阿Q,不要人格和骨气,而是提倡"小事糊涂,大事聪明"。遇到流氓痞子绕道走,不算丢人;遇到个人名利,选择放弃,不是吃亏;遇到误会和委屈,大度忍让不计较,不算窝囊;遇到小人算计,不与之争高下,不是认怂……但是,若遇到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和自由受到侵害时,我们还是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捍卫和维护自己的权利和自由。
当然,说服自己,也不是一件容易做到之事。欲说服自己,就必须不断学习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和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综上所述,说服自己,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聪明,是一种胸怀,是一种达观,是通向快乐、幸福的一条途径。朋友们,学会说服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