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乡的伙伴
文/于秀水
在家乡上学的时候,我和春文是小学同学。春文的家境不太好,他很早就学会了很多的农活。在学校勤工俭学,参加集体劳动的时候,每每在我手足无措的时刻,春文总是第一个过来帮我。他柔和的目光,轻缓的语调,耐心的帮助,真诚的话语,总是让我感觉到心里暖融融、热乎乎的。
就这样,我们成为莫逆之交的发小。下了学,时常到对方家里玩。跟着春文,我学会了许多以前生活中不知道的常识。
记忆中,春文常穿一件红跨栏背心,早已掉色得不成样子,有些发白发黄,只是从腋下的些许部分,依稀能看出原始的红色。背心上好多地方就像渔网一样,漏洞百出,却依然坚强地相互勾连在一起。白里泛黄的破背心,映衬着黝黑发亮的皮肤,像极了一幅随意涂抹的油画,既有点粗犷,又显得苍凉。
春文的裤子也很有特色,是由青色粗布面料裁缝而成的。裤子很长,肥大僵硬,所以他必须把裤腿挽起来两圈。两个膝盖处,是大补丁摞着小补丁,色彩比底色浓重许多,夸张地凸显着自己的存在。屁股上的两块大补丁,却正好相反,和底色相比,不仅磨得发白,还在阳光下一闪一闪地发出亮光。
他脚上的布鞋,早已黑白颠倒。白色的底边早已变黑变脏;黑色的鞋面,早已被洗刷得变成浅灰浅白。两脚的大拇哥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哥地位,与众不同地抛弃遮掩,大刺咧咧冒出头来,不安分地张望着世界。
一看就知道,这些衣服鞋子,他的父兄们都曾经穿过多少年,才传到他这里的。生活的艰苦,无形地雕刻着春文的性格;但他机灵活泼的另一面,却总是不可遏制地显露出来。
春文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爬树掏鸟窝。春文家后山上,一颗高大粗壮的杨树上,垒筑有一个硕大的鸟巢。春文和我玩的无聊了,就半仰在山坡上聊天。
春文指着鸟巢,对我说:鸟巢里一定有小鸟或者鸟蛋,咱们爬上去看看吧。我不怎么会爬树,因此为难地说:这么高,我可爬不上去。春文倏地站起来,豪壮地说:你在树下看着,我去给你捉小鸟去。
只见他:胳膊虚搂,两手抠树,双腿弯曲,两脚紧蹬。用力蹬一下,向上窜一截。停顿数秒,再蹬一下,再窜一截,像极了一只勇健的青蛙,矫健地猛蹬一下,就灵活地跃进一截。
时间不长,他就爬上树杈,伸手在鸟窝里掏了几掏。只见他手里拿着几个鸟蛋,带着胜利般的微笑,向正在往树上张望地我,晃了几晃。把鸟蛋往裤兜一放,呲溜一下,就从树上滑翔下来。这一手,可把我镇住了。身手那是相当地敏捷,快如闪电,忽若流星。
平时沉稳安静的春文,爬树却这样的灵活矫捷,确实让我目瞪口呆,真心让我佩服不已。
参加工作以后,每次回到村里,总是向人打听春文的境况。了解到,他由于生活所迫,好多年都在阳泉煤矿挖煤窑。虽然辛苦和危险,但也挣下不少钱,在家里盖起了新房。
后来了解到,春文凭靠个人的努力,在县城置办了一处楼房,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前些年,有一次回村里,参加同学孩子的婚礼。散席后,同学们都在相互搭车,准备返程,唯独春文没有说话。可是我刚才明明听他和别人聊天,说是今天要回县城。所以,在和春文道别时,我主动问起他怎么走,春文说要回县城。我和他说,我顺路送你去县城。他说家里有点事,需要等一会。我说没有关系,我等你。现在还能回想起春文当时的表情,感动之余怕给我添麻烦,道谢之余却难掩激动。
唉,岁月变迁,历经沧桑,春文比少年时,多了些谦恭,多了些客套。少年时的微笑,早已被打磨成矜持,静静地渲染在干枯的白发上;上学时的机灵,早已被折算成皱纹,深深地雕刻在沧桑的面容上。
看着他,眼里更多的是不忍,心里更多的是无奈。可是,这也许就是人生吧!不过,总算是熬出来了,挺过来了,过程虽然艰难,结果相当不错。咬牙奋斗的春文,虽然一路艰辛,一身疲惫,却也换来如今的幸福生活。比起认命服输、自甘平庸的闰土,不知强过多少倍。
那个时候,我意识到,虽然我们都不忘儿时的友情,但岁月还是留下无情的痕迹,环境还是让我们改变许多。比起儿时,我们之间的关系,还是有些生僻和疏远了。
我知道,这责任在我,是我做得不够好的缘故。春文是个有骨气的人,他是不会上赶着找别人的。我应该更主动、更经常地联系发小,组织聚会。
从此,我给自己定下规矩,一年至少要在老家院子里,组织两次同学聚会。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参加的人员中,肯定不能缺少春文。每次的聚会,我们都热闹地回顾着曾经的无忧无虑,愉悦地述说着少年的顽皮捣乱,院子里阵阵响起那久违的没有顾忌的笑声。
今年的一个周末,我回到老家的院子。本来没打算住下,下午接到电话,明天要来干点门窗活。那就索性不走啦,好在早已晾晒好被褥枕头,打扫了屋子卫生。
机会难得,给三红和春文打电话,邀请晚上来家里喝酒聊天。得知春文刚在村里买了一个新宅院,为庆祝乔迁之喜,晚上要请三红吃饭。
正好我在家,就邀请我一起去喝暖房酒。好吧,在哪喝都行,只要是开心相聚。
房子很大,房间真多啊!这房子真是买值了。春文原本只邀请三红一人,我们两口子一去,三红又叫来同学建文,春文也喊来邻居。
这一下子,真够热闹的。我带去的两瓶珍藏多年的贵州习酒,大家看到后,眼冒金光,赞叹声一片。连平时不喝酒的人,都争相端大杯相迎。大家纷纷称颂习酒口味醇香、品质优良,是上等的好酒、珍稀的佳酿。由于喝酒热情太高,酒刚喝了三圈,就喝完了。看着大家没有尽兴的模样,我也只能表示下次多拿两瓶,一定会让大家喝个酣畅。在一片恭贺乔迁新居声中,朋友们说笑不断。
和发小聊着过去,用乡音拉着家常。此时的我,笑容甜滋滋的,心里美滋滋的。
唠嗑中得知,春文每天还在邻村工地,搬石头干活。想到自己上午在院子里移植几颗向日葵,太阳稍微晒一会,我就感到有点头晕眼花,赶快斜倚到躺椅上喝茶水去了。此时此刻,我的内心是惭愧的、自叹不如的。
春文的媳妇很能干,一个人又炒菜又包饺子。白天走动有点多,有点累,我家领导想早点回家休息。听说我们要走,非要热情地先煮一锅饺子,让吃完饭再走。
我在减肥啊!克制,克制,再克制,终于没有克制住,那就吃吧。饺子在眼前,不吃是犯罪。
饭菜香喷喷的,友情热乎乎的。沉浸在这热闹欢快的环境中,一边享受着,一边欢笑着。
此时的我,笑容甜滋滋的,心里美滋滋的。我在想,我们大家都赶上了新时代,我们都好好的。家乡的明天一定会更美,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好。
为发小写一首诗词吧,来铭记我们的快乐时光。
醉春风 见春文
作词:三眼观天下
夏日白云淡。
同学逢喜宴。
童年伙伴笑白发,
念。念。念。
黄栌林间,戏楼台前,玩心无限。
再见春文面。
尘土遮衣衫。
敢凭双手战穷天,
变。变。变。
赢得康安,赚来中产,尽皆欢颜。

作者简介:于秀水,笔名三眼观天下,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明代名臣于谦的第二十三世孙。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湖南红网佳作版特约评论员。多家刊物签约作家、优秀作家。作品刊登在《西藏旅游》、《神州•西部散文选刊》、《燕赵都市报》、《中华时报》、《文学百花苑》、《芙蓉国文汇》等报刊。
荣获2022“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最美中国散文奖。
荣获2022“华文杯”第三届原创诗歌散文大赛金奖。
荣获2022“延安杯”《中国最美游记》第六届文学大赛三等奖。
荣获2022“大美中国”文学大赛铜奖。
荣获2022湖南红网全国文学大赛优秀奖。
荣获多项全国文学比赛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