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自有深情在
——读杨言《无言的乡愁》有感
文/云蒙山人
朋友圈看到杨言先生新作《无言的乡愁》出版发行,迫不及待地求得一本。不眠不休、不吃不喝地读了两天两夜,始终被那浓得化不开的爱故乡的情结、爱生活的情趣、爱文学的情怀深深地感动着,油然生发出一种强烈的感受——人间自有深情在。
大爱无疆,他乡即家乡。
杨言先生是陕西省乾县薛录镇人,他对他对生养自己的这片热土始终怀着深深的眷恋。第一编《乡音亲情》、第二编《过往烟云》里的多篇文章,都深深流露出对故乡赤诚的热爱。
他爱家乡的山水,哪怕只是平淡无奇的《家乡的涝池》,也让他看到了太湖一般的浩瀚。“到了夏季,涝池的水便多了起来,几场大雨过后,盈盈的一池水,经过一夜的沉淀,变得绿莹莹的,柳枝喝饱了水,舒展着柔软的腰身,跳起了轻盈的舞步。”
他爱家乡的亲人,尤其是恩重如山的父母。《在老家的一点感想》里,他写道:“母亲走了,她去了另一个地方。和父亲团聚去了。生我养我的北田果村,寄托的灵魂被连根拔去,唯有这棵槐树,时常留在我的记忆里。”在《父亲的记忆》里,他这样写道:“父亲走了,他知道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可以放心无忧的去天国了。但他的离去给我们做儿女的留下了无法弥补的缺憾,子欲养而亲不在,是何等的人间至痛呀!很长一段时间,我陷入极度悲痛之中,身体也一度变得极度虚弱,过了很长时间才缓过劲儿来。”读着这样的文字,泪水不知不觉的朦胧了我的眼睛。
他爱家乡的历史。从北田果村到薛录镇,他站在乾县的范围内深度考量故乡,写下了《话说乾县》《话说薛录镇》《话说临平镇》《话说马连镇》这影响力巨大的“一县三镇”系列文章,对它们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风物民俗、发展变化等做了简明扼要的概括。“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薛录镇逐渐褪去了昔日的光环,……即便如此,它在乾县的各镇中,依然占有重要的位置。”作者的爱乡之情跃然纸上。他的爱不是狭隘的,不局限于自己生身立命的小山村。
真爱有路,脚下向远方。
生不易,活不易,生活更不易。《无言的乡愁》第二个主题便是生活的情趣。
脚下有童年的甜蜜。在《儿时冬天不寒冷》里,他这样写:“家里的水瓮也用谷草制成的草席包裹起来,但是也会结一层冰,几天下来,那冰茬一层一层的,我就吃水瓮里的冰,冰冰的,似乎也甜甜的。有时,我也喝瓮里的凉水,那真叫个凉透心凉啊……说也奇怪,也没见哪个孩子喝凉水生病了,一个个身体棒棒的!”
脚下有青年的苦涩。长大以后,为了生活而奔忙,求生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在《我的那一年》里,他记述了自己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万事总是开头难,但我没有退路,我必须走上一程。于是那辆自行车成了我的坐骑,是我征程的战马,我迎着朝霞出发,顶着星光回家,风雨沙尘也无所畏惧,各种酸甜苦辣只有自己默默体会。总之,生活不会亏待任何人,你对生活微笑,生活也会报你以温暖和阳光。”
脚下有中年的舒畅。享受生活,诗意地栖居,哪怕是熟悉的路上,也有异样的风景。在《周末小记》里,他这样描绘:溪水里每个人形态不一,大康不时取下毛巾扔在水里洗,好像毛巾永远没有洗净;继辉捡了一会儿石头,在河里一块大石头上坐下沉思起来,一定是想起有关山水的诗句;绸子在芳草地的搀扶下,第二次跌跌撞撞,像溪流深处探去;复古先生蹲下身子,仔细的在河里搜寻石头;我坐在石头上用脚不断击打水面,暗自庆幸不用再洗网鞋了,这清澈的、冰凉的水会将我几天没洗的鞋冲得干干净净……”这极其强烈的画面感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深爱传声,文坛创辉煌。
沿着真善美的文学大道,抒真情、扬善念、写美文,一路走来,杨言先生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情怀——崇尚真善美。
抒真情。在《那年,我的青春懵懂岁月》里,他记述了自己鼓足勇气,想方设法,“骗”来十元钱去医院看自己心心念念的女孩的经历。“我颓丧地出了医院,屋外,阳光灿烂,显得异常的刺眼。我有一种说不上的感觉,一股失望,一种释然……我没见到英子,可是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我的爱,我战胜了自己,我是多么的勇敢!我在没有确切消息的情况下,一厢情愿地前来医院,无非是见着和见不着,如今定格在后者,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我失望又高兴,我是如此的自欺欺人。……香蕉被我一根一根地吃掉,香蕉的香甜夹杂着我青春的苦涩,弥漫了整个天空。”
扬善念。《老王扶贫记》里的主人公老王,就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基层小干部,为了让扶贫对象整修改造危房,他自己拿出1000元启动资金。“不到一个星期,李来娃的房屋就改造好了。那一天,有村民主动买来鞭炮,李来娃也买了一个大红被面,准备给老王披红,但是到了中午12点钟了,也不见老王的身影。一打电话,老王说他单位有事来不了,让他们自己庆贺就行了。当年10月,秋雨连绵,雨比往年下得多,李来娃躺在干燥的房屋里,心里直感念:老王真是个好干部啊。”的确,像这样事了拂衣去,功成不在我的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确实是比金子还宝贵、还稀缺的珍宝,不由得让人潸然泪下。
写美文。《无言的乡愁》反映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他视野开阔,文笔精炼,眼光独到,时而凝重沧桑,时而幽默风趣。特别是文集中篇幅较大的老王系列作品,成功塑造出乡土作家老王的丰满形象,表现出了老王的喜怒哀乐,与我所了解的老王形神皆似,充满了极强的现代感,绝对是上层的精神食粮,可以让我们在逼窄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乐土。而他的几篇游记写到的大青海、云南游、江南,也写得情景交融,让人心驰神往。
说到杨言先生对于文学的态度,则可以在《说说文人》里管窥一斑:“我充其量就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根本谈不上文人。但是我的圈子里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对文学非常热爱,甚至到了执着的程度,他们一有空就爬格子,热衷参加各种文学活动,以写作为生活的乐趣。”“各人性情不同,文人也文人也和其他人一样,有爱喝酒者,有脚踏实地者,有高谈阔论者,有勇于奋斗者,有默默无闻者,不必责备求全,他们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大作扉页,杨言先生为我题写了《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原来,春天就像这数九寒冬里的暖阳,氤氲在爱故乡的情结里,爱生活的情趣里,爱文学的情怀里。品读无言的乡愁,久久不能平静。掩卷深思,获益匪浅:莫当红尘一过客,人间自有深情在。



【题字嘉宾】王敏,陕西洛南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自号慎思堂主。好读书,不求甚解,喜书法,追慕鲁公。古典诗词,寻章摘句,喜好中国传统文化。
嘉宾电话:18702975816
联系地址:洛南县石门镇河西南苑

【作者简介】萧军,家居陕西洛南,自称云蒙山人,本职教坛耕耘,身兼文史责任,愿结识更多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