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太闻:读书为了与“天地国亲师”能量连接
整理/陈丽涵 图/一善福学院
有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我一直对它很反感,因为这句话落入了非此即彼,薄此厚彼的逻辑,绕来绕去,最终容易误导人们,否定读书,同时诱导人们躺平,坐等所谓的“高人”。

如果不读书,大雁南北飞万里也留不下徐霞客这样的游记;如果不读书,动物园里面的动物阅游客无数也无定点儿感慨;如果不读书,老子的坐骑青牛定不知道背上主人就是万世高人。
只有读书之后,你才觉得我们应该到徐霞客介绍的地方去打一下卡,你才觉得人生还应该认识更多优秀的人,你才觉得应该争取获得更多明师指点。
或者说,只有读书,才能让自己走的更远,认知更多人,知道更多事,得到更多贵人的帮助。
我本人对读书,走路,阅人和高人指点都很重视,如果要换一句话来说,我便想改一改前面那句话,那就是:喜读圣贤书,乐走无常路,随缘结贵人,每步求觉悟。
折中一点也可以说:持读万卷书,兼走万里路,随缘结善缘,明师启觉悟。

总之,读书是人生的基础,也是慧命的主线。我们人一辈子不是为了被别人或者自己富贵平安“圈养”,而是求尽早觉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知并践行幸福。而读书,就是就是幸福的知和行。
进一步来想,如果我们一生不能像孔子、唐玄奘、苏东坡、王阳明和毛主席等圣贤一样读万卷书,又走万里路,又阅人无数,但是,用有限的生命读圣贤书,也可以读了圣贤的心路,也跟阅了圣贤见过的人和事,这何曾不是站在巨人肩上看世界,用有限的时间,长无限的智慧呢?
有朋友问:特殊时期三年,当下我们为什么要倡导读书?开句玩笑来说,因为我们被禁足了,走不了万里路了,口罩时期我们无法阅人无数了,我们只能在书中寻找高人和明师,希望能所觉悟。但真真切切来说,我们一向都在倡导读圣贤书,我们坚信,只有读圣贤书才能引领当代人走出文化信息“碎片化”内卷,甩掉娱乐至死的魔咒,走进老祖宗的福荫。
人类的灾难从来不间断,未来也不可能无灾无难。但是我们如果读书就会觉悟这是无常,我们应当增长“增福消灾”和“趋吉避凶”的智慧和能力。
比如:读《易经》,我们懂得时空的奥秘,学会与天地鬼神沟通,学会看清祸福,审时度势;读《孝经》,我们学会敬畏生命,感恩生命,连接祖宗圣贤的能量;读《道德经》,我们懂得“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读《六祖坛经》我们知道人人都有佛性,甚至众生都有佛性,人人都可以觉悟成圣成佛。读《山海经》我们了解山河湖海皆有神明。读《诗经》,我们可以领略上下五千年风雅颂。读《黄帝内经》我们可以学会身心性灵全修。
孔子十五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不惑与知天命是孔子从普通人成为圣贤的标志,而这“不惑”和“知天命”皆与读书息息相关。

人类与动物不同是因为人类除了有生命还有性命,英雄与普通人不同是因为前者还有慧命、使命和天命。这就是生命的维度和宽度(所谓的生命能量)不尽相同,而这一切都与读书有关。
今天倡导大家读书,如果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有些人肯定会认为我们在道德绑架大家,但是如果我说“生命诚可贵,读书价更高”大家可能就会听懂了。曾国藩如果不是“百战归来再读书”可能就与历朝历代的官员没什么两样,毛主席如果不读书,可能也不会那么轻松地带领人民赶走侵略者,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成立,然后自信地说找到了打破历史周期律的方法。

朋友,走在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上,我们是走是留是每个中国人的选择,如果要走,就要象毛主席当年长征路上舍不得放下那箱子书一样拿起书本,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能量赢得时代的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