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香悠远忆姜君
——茶中君子,成长于湖北汉川的南宋词人姜夔
文‖吴雷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祖籍饶州鄱阳。因父姜噩在汉阳县令任上病逝,在六岁时便投奔嫁于汉川山阳村的姐姐,一直生活到二十七岁才离家后定居浙江湖州。
姜夔是南宋文坛巨匠,其人多才多艺,久负盛名。
他的词赋被浙西派词人奉为宋词中的第一作家,是宋词三大流派之一“骚雅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音乐《白石道人歌曲》六卷是至今唯一完整的宋代词乐专集,《大乐议》更是代表宋代民间音乐艺术最高成就。
他的书法《续书谱》是南宋书论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学术著作。
这些都还不消细说,鲜为人知的是他竟然还是一位茶道高手,他的优雅品格更是诠释了一位茶中君子的独特魅力。
姜夔爱好喝茶得于其少年时代最为推崇的唐代文人陆龟蒙,其辞官归隐后在顾诸山置理茶园,并著有《茶书》,被后人尊称为当世第一“茶隐”。姜夔在其两首词中,《三高祠》“沉思只羡天随子,蓑笠寒江过一生。”《点绛唇》“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陆龟蒙自号天随子)表达了对他的极为尊重之情。
姜夔对茶道的研究颇有造诣,他深谙“茶引花香,以益茶味”,将花与茶结缘,不光品尝了茶的甘醇还添加了花的药用效果。词作《茉莉花》“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赞颂了茉莉花茶沁人心脾的清香,让人回味无穷,久久无法释怀,并起到了祛风散热的功效。
词作《寿朴翁》“想得山中无寿酒,但携茶到菊花前。”也将茶与菊花相偕,用菊花茶的清心养肺替代了酒的作用。
他还十分注重煮茶的方法,词作《雪中六解》“辨得煎茶有骄色,先生只合作诗穷。”煎茶讲究“三沸”,通过水的气泡大小和汤色的变化,进行控制以使其达到最佳状态,煮出的茶水才会浓淡适宜。煎茶如作诗,起要平直、转要变化,注重调节细节与过程的变化。
他品鉴茶的味道,词作《昔游诗》“老烹茶味苦,野琢琴形丑。”烹茶对火候水质都有讲究,水过二沸最为适合烹茶,煮老了则味苦。烹茶如弹琴,抑扬顿挫、高山仰止,各有高低快慢不同。
姜夔一生虽极为坎坷,四次考取功名未果,仕途之路始终也没有任何出色。但恰好是他少年时代在汉川艰苦求学的经历,和对茶道的热爱,使得他将茶的空灵转化为对待生活的豁达乐观,凭着满腹经纶羁旅天涯,成为纵情于丹青书卷和丝竹之音的一品闲云野鹤,权且优哉游哉乎!
品茗赏诗,茶香悠远,谨以此文缅怀白石道人而叙之。
【责任编辑 胡采云】




作者简介:
吴雷,男,七零后;始终以一颗求知的心致力于荆楚文化的探索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