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寒论•太阳篇》
病脉证治诀
作者 王天波2022.11.30
太阳病脉证治提纲
初感太阳病,恶寒浮脉宗。
苔白身体痛,头项强痛征。
无汗脉紧寒,脉缓自汗风。
尿赤舌质红,热不寒温病。

太阳经病证治
(1)桂枝汤主治、禁例及变法
桂枝群方冠,临床最广泛,
桂枝常和变,活用自有验。
桂芍草姜枣,五粥取微汗,,
桂治表虚证,须知桂枝禁。
不该用莫沾,明禁莫等闲,
无汗用增烦,酒客呕吐添。
吐家吐脓血,阳盛命难全。
本治太阳风,粥被取微汗。
中病即止服,他证再加减,
喘加杏朴宣,项强葛根掺。
几几不见汗,桂加葛麻痊,
脉迟伤气阴,芍姜倍参援。
虚汗加附子,奔豚倍桂枝、
倍芍名建中,寒痛悸而烦。
表实尿不利,水停胸腹满,
去桂苓术添,解表利水验。
胸满去芍药,加附治恶寒,
风胜身烦痛,去芍加桂附。
湿胜身疼重,去桂加术便,
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煎。
去芍加胶麦,参地麻仁掺。
去芍加漆牡,救逆功盖天。
不安发惊狂,心阳复人安。
桂草善心悸,苓桂草枣痊。
芍草敛阴中,草姜扶阳甘。
汗出反恶寒,芍甘附子善。
姜附治何症,昼烦夜间安,
逆满悸而眩,苓桂术化痰。
腹满身疼痛,发表温里分。
温里用四逆,解表桂枝咽。
桂参协热利,虚痞属虚寒.。
理中加桂枝,参术草桂姜。
心下微作呕,骨疼热复寒,
柴桂汤最妙,两方各一半。
表虚里热兼,热寒渴而烦,
麻人桂枝汤,桂二越一偏。
发热身瞤振,水泛悸又眩。
真武化水气,芍苓姜术附。
(2)麻黄汤主治、禁例及变法
表实麻黄汤,麻桂草杏尝。
当知麻黄禁,八字记心中。
津亏血少莫,里虚中寒勿。
表寒郁闭衄,宣表麻黄汤。
增入枣姜膏,云雨大青龙。
外寒内热疼,无汗烦躁轻。
去杏小青龙,加夏辛芍姜。
外寒内饮呕,如法病即轻。
渴去夏加粉,利噎喘短去。
利芫花噎附,尿短苓喘杏。
寒热日二三,面热身发痒,
麻桂两方合,各取半量名。
寒热如疟发,汗出不彻轻,
两桂一份麻,小发其汗爽。
汗出喘煽动,邪热宜宣清,
麻黄汤桂膏,麻杏石甘汤。
太阳腑证证治
经证应发汗,不当变多端。
邪腑膀胱病,蓄水蓄血辨。
脉浮微热尿,烦渴五苓散。
猪茯泽术水,加桂利小便。
症同唯不渴,苓桂草枣痊。
烦渴又不喝,肉粟文蛤散。
血结少腹狂,小便自利要。
急结用桃承,桃桂硝草军。
鞭满发狂谵,桃军虻蛭蠲。
轻承重抵当,病缓抵当丸。
太阳病变证证治
病阳汗法当,误下陷结胸。
结胸分三种,大小寒实异。
热结大结胸,少腹鞭满痛。
或只鞭满痛,或是项柔痉。
浮大忌攻下,沉紧大陷胸。
硝黄遂三味,得利即停用。
项强如柔痉,病上丸药攻。
军葶并硝杏,另遂弹丸成。
小结胸证痛,按痛是特征。
脉浮滑痰盛,连夏蒌小陷。
寒实无热证,少腹疼而冷。
梗巴和贝母,热利冷粥停。
气虚脉浮大,烦躁死下亡。
藏结如结胸,食故便时溏,
阳衰苔白滑,五内机泯死。
胃虚又误下,邪气内陷痞。
痞按濡无形,有别结胸痛。
痛鞭名结胸,满不痛痞证。
五个泻心汤,临床用不同。
痞濡苔腻黄,大黄芩连汤。
恶寒汗自出,加附扶中阳。
满利胁有水,食臭腹雷鸣。
生姜草枣夏,芩连参干姜。
完谷腹雷鸣,烦呕脘痞鞭。
泻心去生姜,甘草为君名。
痞鞭呕逆多,半夏泻心尝。
芩姜夏参草,化痞开结通。
噫气脘痞鞭,肝逆犯胃浊。
旋赭生姜枣,参草半夏方。
汗吐下不痊,邪热扰胸熬。
反复颠倒侬,胸窒不得眠。
栀子豉除烦,临床有五变。
气草呕加姜,下热干姜添。
腹满减豆豉,朴枳加其间。
劳复腹胀满,加枳实可痊。
中虚大便溏,禁用栀豉拈。
汗腹虚满胀,朴姜夏草参。
喘汗利不止,葛芩连草功。
兼痞利不止,桂枝人参汤。
滑脱利不止,赤石加禹粮。
悸厥利不止,昼夜躁不宁。
四逆君茯苓,参草姜附同。
火逆烦而躁,桂甘牡心阳。
烦痛尿不利,桂草术附散。
水停有表证,呕利小青龙。
呕利胸有水,芫遂十枣汤。

作者简介:
王天波,男,河南省封丘县人,1965年4月8日出生,回族,大专文化,中医,善调慢性疑难杂症,尤攻颈肩腰腿疼痛。中华志愿者协会会员,美丽中国德孝文化示范村联盟副主任,热衷公益、爱好文学。常有作品见于主流报刊。愿用满腔赤诚传播华夏文化,唯图神州大地温暖祥和充满真善美,祝福祖国富强美丽永为伊甸园!
联系我:158361273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