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殇 思 旅 顺 口 》(之四)
3 作者:栾武江
我们去旅顺口日俄监狱那天,正值中午,但监舍内却是阴森冰凉、寒气入骨。一间间牢房、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照片,都在向我们控诉着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
勿需讳言,旅顺口的屈辱史,就是一页浸染着民族血泪的历史,一页记载着清王朝专制黑暗与腐败无能的历史,一页标示着制度落后必然全盘皆输的历史,一页书写着对帝国主义列强任何时候都不能抱有任何幻想的历史。
旅顺口记录了旧中国任人宰割、受人欺凌的斑斑血泪史。“旅顺口”三个字在旧中国一直像巨石一样压在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心头。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英勇的旅顺口人民自始至终表现出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从甲午海战怒撞敌舰以身殉国的邓世昌,到抡起铁棰让鬼子魂飞胆丧的苑铁匠,从用剪刀机智毙敌的刘裁缝,到血染白山黑水的金伯阳……在旅顺口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自古就是英雄辈出的地方。英勇不屈、百折不挠是旅顺口人固有的精神力量。
在旅顺口,金伯阳是家喻户晓的抗日民族英雄,他就出生在旅顺口老铁山麓的金家屯。抗日战争时,他是中共满洲省委和南满抗日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亲密战友。1933年11月15日,他壮烈殉国,年仅26岁,让人扼腕叹息。“人生难得几十年,岂为衣食名利权?唯有丹心共日月,甘将热血洒江山。”这是金伯阳生前写的一首咏怀诗,反映了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宽广胸怀和为革命事业不惜流血牺牲的英雄品质,也是对他短暂一生的真实写照。1935年,中共中央在《八一宣言》中,称金伯阳是为抗日救国而牺牲的民族英雄。
因此,近代的旅顺口,并不是一部只有黑色的屈辱史,而是一部充满了血与火、灵与肉、前仆后继、惨烈而又悲壮的斗争史。在战火中沉沦,在沉沦中崛起,在苦难中转型,在逆境中走向光明,这才是旅顺口真正的近代史。
而在白玉山南麓,高高耸立着的是苏军胜利塔,它是1945年前苏联红军为纪念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10周年而建的。胜利塔四周松柏环抱,鲜花锦簇,林荫长椅,卵石通道,无不静谧幽雅。登顶胜利塔,举目远眺,举世闻名的旅顺口,逶迤多姿的老虎尾半岛,还有威武壮观的旅顺军港尽收眼底。
旅顺军港,门户天成,闻名中外,是世界五大军港之一。1890年9月,由清政府耗银140余万两,费时8年半建成,号称“北洋第一军港”,成为清朝北洋水师重要根据地。通过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及1904年的日俄战争,日本侵占旅顺口长达40多年。如今,在旅顺口北岸,开辟有旅顺口军港主题公园。公园呈带状,靠海有一大堤。驻足大堤,放眼望去,著名的旅顺口近在咫尺,在这里可以“零距离”观看军港。那一天,我的运气非常好,我竟然看到军舰开出旅顺口的威武场面。因为禁止游人拍照,我举起相机,又赶紧放下。而在公园正中,一块镌刻有“旅顺口”三个大字的巨大石碑很是显眼。据导游介绍,碑石是由从老铁山精选出来的天然巨石加工而成,“旅顺口”三个大字是模拟郭沫若先生的字体雕刻而成,涂鲜红色,远远望去,格外醒目。公园西侧,那尊巨大的铜雕《醒狮》,取意于旅顺口元代曾名“狮子口”,象征着伟大的祖国日益强大,如同睡狮猛醒,昂首待发。(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