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诗家李宣论诗:
李宣评《丹柿吟》,“以杜鹘啼血状慕丹柿之色泽,不只是形象的比喻,更是对丹柿之品格、内涵的歌吟。杜鹃啼血是丹柿吟的诗眼与诗魂。”
芳闻曰:冬季那一树树红彤彤的诗子,是浓浓的乡愁,是故乡望着游子的眼眸,是祖先给子孙点的一盏盏灯,照亮游子回乡的路。《丹柿吟》以冬季挂在枝头红彤彤的柿子,托物言情,以景抒情,隐喻寄托了游子对故乡对亲人杜鹃啼血般深切的思念,一物两“托”,同时也是故乡亲人思儿盼归、望眼欲穿、眼中滴血的思念。李宣诗家悟出这是“诗眼”“诗魂”,算是画龙点晴。
这首诗简简三段诗艺各有妙处,其中第二段隐含了作者一个真实的故事:自家爷爷在窑背沟圈栽的百棵柿树,百年过去了,现在仍是“站成了子孙的丰年”,祖先魂托于柿树,祖先之遗训托于柿树,祖先之精神永远屹立于大地,护佑滋润着子孙。
第三段更是作者独创的活句子“祖辈的汗珠/为子孙掌灯/为年轮晕染一季季霞光”。这是对祖先对劳动多么深情而又壮美的礼赞,抬头望一眼那拥抱蓝天、轻吻白云的红彤彤的柿子,就有一抹瑰丽的霞光,这种虹色灿然的乡愁,让村庄更加明媚,让游子更加温暖,谁不想急切的扑进故乡的怀抱里。
附诗:

丹柿吟
芳 闻
您,始终想往光芒
从夏天的花黄
念成秋天的碧果
初冬,终修成杜鹃啼血
擎着一树丹焰
迎向蓝天
我,始终思念着您
故乡的丹柿
爷爷手植的一百棵树
在黄土窑塬上,站成
子孙的丰年
爷爷走出了时光
却给时光留下了一树树红灯笼
祖辈的汗珠,为岁月掌灯
为年轮晕染一季季霞光

王芳闻,丝路行吟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特聘教授。现任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主席,西北大学区域国别与翻译研究院丝绸之路国际诗歌研究中心主任。
曾获2017《诗选刊》杂志中国当代十佳诗人奖、中国第六届冰心散文奖、2011年俄契诃夫文学奖章、2019年俄普希金诗歌奖章,中英双语诗集《丝路雁影》获第五届中国诗歌春晚全球华语诗歌征文十佳诗集奖,2020第二届博鳌国际诗歌节年度诗人奖。
著有长篇小说《安吴商妇》,长篇报告文学《脱贫启示录》《脊梁》,诗歌集《丝路雁影》(中英)《丝路虹影》(中英)等文学著作11部,部分诗歌被译成英语、俄语、印度语、西班牙语、韩语、蒙古语、马来西牙语等多种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