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进得门时,老红军不轻易间的打量,我脚上破旧的解放鞋竟露出脚趾。他跟老太婆耳语后,一双鞋就放在了面前。在收下鞋的那一刻,让我真切感受到老红军的那份情,老长辈的那份爱。
那年的暑假回淮后,我就将老头鞋,转送给了当家的外祖父。不知是孝顺的原因,或年轻人不适合的缘故,虽然老头鞋更换了脚的主人,但老红军曾经慈祥的笑容,在我成长历史的记忆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如果说,第一双老头鞋是我成长中的过往,那么第二双老头鞋,则是我生活中的经历。
时间追溯到本世纪初,每年出差北京两月。闲在工作之余,喜欢到前门大街溜达。一日,偶尔跨进了内联升的百年老店,一望原来是卖鞋的。在浏览橱窗柜台,竟然有一款老头鞋映入眼帘。那色样的暖心,那做工的精致,久别重逢的曾经,真想掏腰包买上一双。可再看价格,超出了接受的范围,一双布鞋要五百元。
记得那天,从前门大街回到招待所,跟姓汪的所长聊起逛街的鞋事,土生土长的汪所,一听顿时打开话匣:“咱是大佬爷们,爷不爷先看鞋。北京人出门在外,没双好鞋可不成。““为啥?””只有脚底有劲儿,脸上才有光。老北京好鞋上哪儿买?当然内联升了。“这北京人一张口,就让你感觉是话唠:”在清朝那会儿,洋车夫穿的是内联升的靸鞋,而朝廷文武大员们,穿的是内联升做的朝靴,就连末代皇帝登基坐殿,穿的也是内联升做的龙靴。““是吗。那靸鞋又是啥鞋啊?”我好奇的问起了汪所长。“当然是你见到的老头鞋了!”

原来,这老头鞋还有这般说教。也许是接受了汪所长的侃大山的感染,当即就下决心学回北京的爷们,也买它一双老头鞋。可第二天买鞋,却走过了店铺,在进得一家服装鞋帽店时,一双内联升的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