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民族魂 兴强国梦
禹琴/黑龙江
五零后,六零后,我们是唱着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习雷锋好榜样成长起来的,上学的第一天,黑板上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幼小的心灵,懂得爱国爱党,懂得尊敬父母,孝敬长辈,爱护幼小,有英雄情结。虽然经历十年浩劫,但是学校教育,父母的影响像人生的拷贝烙刻在灵魂深处。我们懂得什么是责任与担当。我们有了道德理想,能辨别什么是对与错。所以违背道德标准的话,我们说不出,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我们做不了。
时间进入八十年代,计划生育成为基本国策,孩子成了稀缺人种,甚至两三代人看着一颗独苗,对于孩子的最基本的教育几乎成为空白,再也没有融四岁,能让梨,再也没有天地君亲师。孩子成了公主,皇帝,祖宗。不管你是科长局长还是处长,照样趴在地上当马骑。上学放学,学校门口车水马龙。头发花白的祖父母去给孩子做值日。孩子要星星,不敢给月亮,甚至在孩子的字典里,就没有不这个字。所以自八零后以来,没有人交孩子什么是爱国,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尊老爱幼,在他们看来别人对他们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从而塑造成他们自私跋扈的性格。也才有了目前父母自掏腰包,小心翼翼看着儿女的脸色,做着免费保姆的社会现象,才有了啃老族这个词汇的发明。才有了儿童落水先问价在救人的事发生,才有了老师课堂上讲学习雷锋做好事,孩子们问给多少钱,老师说那叫为人民服务,孩子们哄堂大笑,似乎恍然大悟的说,原来是个二傻子啊。才有了这样荒谬又让人冒冷汗的结论。才有了青少年问调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歌星,影星,网红,大款,大老板,当大官这样令人悚然的调查结果。没有人再说当兵保家卫国,当老师培养下一代,当医生治病救人,当警察抓坏人,当营业员为人民服务……。
什么样的社会现状,塑造什么样的认知与理念。在一切向钱看的大背景下,弄丢了一个民族的整体灵魂,弄散了一个民族的凝聚力,缺失了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人们追求没有实质和根基的虚无的物质享受,丧失了灵魂,丢掉了本质。这是一个很危险的社会信号。我们的国家必须开始重视青少年品德教育,必须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必须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让他们记住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的惨烈,必须让孩子懂得知耻而后勇。必须让孩子们有民族责任感和自信心。塑造整个民族的精神世界,让我们的国家真正走向富强!
作者简介 :高禹琴,黑龙江五常人,新西兰诗画摄影社会员,诗心斋微诗社成员。作品散见澳大利亚新西兰综合之《澳纽网》专栏,《华人头条》,新西兰《先驱报》美国新报等。
国内曾在《散文诗刊》《三江文学》《芳菲文艺》《当代诗歌瞭望》《诗评专栏》 网易,头条,新浪.搜狐等平台发表诗歌,散文等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