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寂寞的严冬里,到处是单调的枯黄颜色,四处一片萧瑟。然而,当你走进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时,沿青年路慢步前行,,腊梅吐芳迎红日、松柏展绿舞风姿的美景便映入你的眼帘,这些在冬天依旧能傲然挺立的腊梅松柏,正是无数英烈们的风骨彰显。每每我在这片冬绿中行进时,都会长久凝视,想要把这难能可贵的绿色留在心底。

冬绿是历尽沧桑后的深绿,那种绿深沉厚重、不事张扬,却让人无法忽略为她付出艰辛的人们。
建园初期, 是自愿者们在一片低洼积水、杂草丛生的大片泥淖区垒起了青年路,红色湘鄂西国家级4A旅游景区创建期间,备受各级领导的关怀与重视。近年来, 为了守好陵园这45公倾绿地,,陵园人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和汗水。今年7月至9月,罕见持续晴热高温,骄阳似火炙烤着洪湖大地,陵园绿化植被生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为了抗旱保绿,陵园人迎朝阳、 送晚霞,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为了守好这片冬绿,陵园管理者不遑暇食,撰写调研报告呈送给决策者们审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迎来了安全铁围栏如期完工,新增监控全园覆盖,;青年路刷黑赏心悦目, 英烈故事纪实小视频拍摄紧锣密鼓……
陵园那片绿,,承接了历届陵园人的努力奋斗,汇集了陵园人团结拼搏,,也饱含了陵园人的智慧和汗水。

自古以来,冬绿就被文人墨客和丹青妙手青睐,留下了千古佳作。《论语》中有这样的句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学生时代不能够完全理解其意,如今看到眼前的冬绿,才明白那是对风骨的赞颂,是对品格的褒扬。李白曰:“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诗人用松柏的风骨来象征自己孤傲的性格。历代名画中,冬绿的影子不可缺少,尤其是作为“岁寒三友”的松树,频频出现在画中。岁月流逝,冬绿长存。真为冬绿感到骄傲,人们热爱冬绿,源于它的风骨。
寒风呼啸,冬绿依旧。冬绿是一种风骨,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那片冬绿,让我们肃然起敬。

【作家档案】 王明舫(逆耕),湖北洪湖人,回族。洪湖市作家协会会员、荆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退休干部。《长江开发报》《民族大家庭》《洪湖日报》特约记者。有近700余篇新闻作品、纪实文学、散文在《学习月刊》《民族大家庭》《洪湖文学》《湖北日报》《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日报网》《作家驿站》等媒体刊发。代表作长篇通讯《楚龙起舞》被选入《群星谱》用中、日、英、法、德等五国文字出版;《杏林雨露育新苗》被宁波大学图书馆收藏;有纪实文学《壮美史诗新卷》在《人民新闻网》刊发、并荣获2021年荆州市作家协会 “峥嵘岁月红心向党”文学作品征文大赛优秀奖。1996年和1998年参加洪湖抗洪抢险,倾翰墨鼓抗洪斗志,注深情筑精神长堤,分别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