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赏析
孔祥志
涂安行先生原作:
为咸宁市县区
扶贫工作队奌赞
扛起红旗踏进村,
初心践诺往来频。
良方能把和谐创,
国策常将幸福臻。
筑梦田园千里彩,
奠基华夏万年春。
东风送暖无遗漏,
不许人间一户贫。
赏析如下:
一首诗的优劣评判,结尾是一个重要因素。涂安行老师的这首脱贫律诗就是韵味在尾联,出彩在结句。
一、首尾呼应
格律诗的结尾手法多样,效果迴然。有景语式,情语式,点题式,疑问式,虚笔式等。或首尾呼应,或画龙点睛,或戛然而止,或意味深长。涂老师这首诗的结句就娴熟地运用了点题呼应的表现手法。
作者开篇直奔主题,“扛起红旗踏进村”,直抒胸臆“初心践诺往来频”。而尾联是有呼必应,“东风送暖无遗漏”结句更是画龙点睛,“不许人间一个贫”这种首尾呼应式的结句至少体现了四种艺术效果:对主题的深化,对中心的突出,对印象的加深和感情的共鸣。这种效果决不是随意而为,而是源于作者慎密的整体形象和预先的系统构思。
二、观照全局
一个好的诗作尾联,不仅是对突出主题,烘托形象的需要,同时必须注意前后形式的外在关联和内容表达的内在吻合。“东风送暖无遗漏”与上联的联系和吻合表现在哪里?表现在“国策”的宣传落实,“良方”的制定推进”上。而“不许人间一个贫”正好与抽象“华夏”的奠基,具体“田园”的梦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说呼应是深化主题的需要,那么观照就是强化内容的联系。
三、语绝意开
细读本诗尾联结句,很有意趣,值得把玩。说是首尾呼应,也可以说是画龙点睛,说是戛然而止,也可以说是是意味深长。首联的“进村”干什么?“初心是什么?”“不许人间一个贫”,既是对问题的回应,也是对脱贫攻坚信心,决心的表态,同时还是对党和人民的坚定誓言。全诗到此戛然而止。用语干净利落,态度果断坚决。言辞毫无余地,语意却暇想无穷。给读者留下了眺望的广阔空间。一句充满浪漫主义的豪言壮语诚然浩荡,但是,要真正打赢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役,路上的艰难,背后的險阻,中国共产党人的良苦初心和为人民践行诺言的气魄却是韵味绵长啊。“不许人间一个贫”的雄壮结句不禁让我想起了汉乐府民歌“上邪”中尾句的那句“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悲壮结句,其艺术效果何其相似乃尔。
作者简介:
孔祥志,男,1955年生,湖北通山人。汉语言文学专科、法律本科毕业。曾为江汉大学、鄂州大学客座讲师。曾任鄂州市、咸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正处级退休公务员。现为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咸宁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系中华诗词学会、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湖北省楹联学会、咸宁市作家协会会员。有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300余篇见于报刊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