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一路看过来
宋晓华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追求爱情,是人生活的重要部分;歌颂爱情,是文学作品永不过时的主题。但何为爱情,却是一个没有人能说清的话题,“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但实际上看,完美的爱情,对人来讲,只是水中之花,镜中之月,可望而不可及,可想而不可得。
爱情完美,至少要有四个条件:人身自由、经济基础、两情相悦、长相厮守。别看就这四个条件,从古代到现代,从外国到中国,可以说是没有同时能够具备的,间或有一、两个标榜的爱情模范,大多也只是宣传的需要而已。
把爱情放到纵的历史大背景来看,作为一般的人,原始社会温饱都解决不了,奴隶社会人身自由都没有,封建社会有礼教约束,在这种情况下,奢想有完美的爱情是不现实的。而作为统治阶级来讲,为了体现自己的权力、炫耀自己的财富,哪一个不是三妻四妾,男女身份的不对等,直接破坏了产生爱情的基础,间或有两情相悦之事,但绝无长相厮守之说。这个时期所生产的爱情,不是被别人扼杀,便是被自己打破,结果都是悲剧,只留下了一个个凄美的传说。被别人拆散的,如英国的罗米欧和朱丽叶、中国的万喜良和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连天上的神仙也不能幸免,像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被自己打破的,如张君瑞与崔莺莺、李甲与杜十娘、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等等。以上说得都是些有身份、有名望之人,普通人的爱情则更脆弱、更现实,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期有一封最早的女休男的“休书”,“寄语刘郎我哥,你到南方多磨。我这里嫁个番汉,你那里娶个南婆。”男方长期在外,女方在家艰难,为生活所迫,一拍两散,各过各的,则没有多少诗意可言。
把爱情放到横的一个断面来看,比如现在,也无法渴望有完美的爱情。现在的中国,正常人有完全的自由,经济基础虽然有所制约,但温饱已不成问题,两情相悦容易,难得就是长相厮守。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空前地开放,男女自由平等,尊重了人的权力,则增加了爱情的变数,青年、中年、老年各个不同的人生时期,对爱情含义的理解不同,个人经历的不同,也影响着对爱情的理解,这诸多的因素叠加起来,使得爱情变得更加迷离。同时,激情应该是爱情的保鲜剂,但两人世界过久了,当爱情变成一种责任时,家庭是稳固了,爱情的色彩就会变淡了,此种情况下,即使不会闹出什么“一夜情”之类,精神出轨也就在所难免了,爱情的完美度也就会大打折扣。但从另一个方面讲,如果爱情不能成为一种责任,那么它所维系的纽带仅仅靠激情的话,可能爱得很热烈,很浪漫、激动人心,但它却不会长久,根本不能成为完美的爱情。
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美的,完美的爱情是任何人都无法得到的,所以大家都在不遗余力地赞美它。实际上,人也可以现实一点,学学秦观,辩证地看待爱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或者再洒脱一点,在云端里写诗,在泥土里生活,胸中怀有美好的追求,身上具备实干的精神,在思想上追求完美,在现实中容纳缺憾,这样追求爱情,或能算是完美了。
作者简介:
宋晓华,男,汉族,1970年10月出生,大专学历,山东平邑人。1993年7月毕业于临沂师范专科学校,同年参加工作,现在山东兰陵美酒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工作。空闲时喜欢读读书,写点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