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笑雨 淘书记
在书价高昂的那段日子里,常走走旧书店,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不但能够买到价格优惠的书刊,还可能遇到珍本,这是最令人高兴的事儿。
自己跑旧书店,购买二手书已有多年的历史。最初,是在地摊儿上买,后来,又转向经营旧书的个体书店。也许,喜欢读书的人都有逛旧书店的嗜好,自己也不例外。自家所在的那座城市江北区域内的几家旧书店,时常都要去转一转,如果时间一长不去的话,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东西似的。于是,和那几家旧书店的老板都混个脸熟,有时也能享受一点优惠价什么的。
因为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关系,有时便会遇到一些新闻类的二手书,这些书因为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并非人人都喜欢,可如果我遇到,则有点可遇不可求的感觉了,为此欣喜不已。
好新闻一类的书,自己已拥有好几册,但是,一旦碰到,依旧恋不舍,最终掏腰包一购了事儿。一年冬天,便遇到了这么一档子事。在一家旧书店,一下子发现了两本好新闻作品集,一本是第一届全国优秀广播电视节目评委会编辑的广播电视方面的《好新闻》,另一本是人民日报社出版社出版的1983年全国好新闻评选入选作品《好新闻》。
其中第一本《好新闻》应该是很难得的,说其难得,是因为它是全国广播电视系统第一本好新闻作品选。从这本书算起,广播电视好新闻评选至今已举办过多次,作品集也出过多本,“好新闻”也演变为“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就这本书而言,现在想要特意去寻找,如同大海捞针,实在不容易找得到。如果不是彼此有缘,那是很难遇到的。
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朱宝贺、宋家玲编辑的《广播剧选》,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广播剧选。本书收集了建国以来广播电台播出的广播剧剧本十八部。其中,少数作品创作于“文化大革命” 之前,大多数作品是1981年前后的新作。
广播剧作集因为专业性较强,当时国内出版的并不是太多,其作者也大多数是业内人士。这本1981年出版的广播剧作集,应该是国内广播剧创作繁荣初期的作品。从这以后,广播剧创作便进入了一个极其令人振奋的大发展阶段了。另外,这本书还有两个独特之处,这第一点,前面已经谈到,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广播剧作集,第二点则是因为本书为一本儿“检查样书。”
那么,什么是“检查样书”呢?自己是这样理解的,“检查样书”是出版社图书出版发行之初,供编纂部门检查后是否可以大量发行的样书。自然,自己对此的理解并非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本书的封底儿印有“检查样书” 字样的长方形印章。此外,还有“同意发行,张洁,1982.6.7” 的字样儿。从书的版权页上便会看到,张洁是本书的责任编辑。当时,此人应该是供职于中国戏剧出版社的。那么,这本书又是怎样从出版地北京流落到东北松原市的二手书店来的呢?这实在是一个不解之谜。
梁衡,曾经担任过记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副社长,是国内外著名的散文作家。他创作的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是很有分量的三部作品。自己早就有心要收藏一套,可是,在出售新书的书店一直没有碰到,于是,便把希望寄托在旧书店里。没想到,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自己遇到了其中的两本,现在,只差《新闻绿叶的脉络》一书还不曾见到,否则,这三本书便凑齐了。
从收藏旧书的经历中,自己切实体会到了一种乐趣,这种乐趣并非不爱读书的人所能理解的。透过这种爱好去深入考虑,不仅从中增长了知识,也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实在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一件事儿。
总之,没事儿去旧书店转转,感觉真的挺好。
大连有声文艺:
是继徐丽创办《朗读者》读书会(又名:松嫩流域朗诵团)之后又创刊的有声文学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就是把精品文学变成好声音。每一个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思想的精灵。每段文字都是通过深思熟虑的结晶,更是对文学艺术和生命的敬畏。2022年4月9日,徐丽自媒体文学公众号《大连有声文艺》应运而生,随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个城市众多文朋师友纷纷投稿。可见广大读者对声音艺术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学艺术永远为广大读者服务。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学精品,经过原创作者再次提炼,又经过好声音的录音诵读,为文字进行二次创作和提升。喧嚣的红尘,浮躁的世界,好声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为读者奉上听觉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连”,寓意:大连在东北三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滨城市,而且覆盖率很广,能带动文学艺术齐飞并进。让精品文学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声”就是把文字变成好声音。“文艺”就是文学艺术。组合起来就是“大连有声文艺”。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总编徐丽女士,有偿为各企事业单位、各大餐饮、美业、洗浴、企业家,撰写创业经历和企业背景,以及人生自传。编辑部收集优秀的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