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文/程二毛
小故事大智慧,小故事大格局,小故事大胸怀,小故事大启迪。见微而知著,小中而见大。略举些许,和大家一起浏览欣赏。
1、心态与健康
人们都说,气生百病,烦生百病。心情愉悦能提高人的免疫力。心态好,身体好,心态好,活得老。
科学家把一只狗放在院外饲养,不关不拴,让它自由自在活动。把另一只同龄狗拴在院里,它对面拴着一只天天乱喊乱叫咆哮不已的野狼。一年后,拴着的狗死了,而没拴着的狗却活的乱蹦乱跳。
这个试验告诉我们,环境情绪与健康系系相关,心态情绪对寿命影响极大。烦生抑郁,气生百病,高兴快乐可以益寿延年。
2、什么叫得寸进尺?
有这么老两口,守着一个姑娘。她年纪轻轻得了尿度毒症。老头老太太一贫如洗,无力支付昂贵的手术费和术后排异药费。他们听说曹得望是个大善人,就写信求助。曹慷慨解囊,成全了他们的愿望。三年后,他们的闺女又找到医院,要求医生再给她开个三年排异药费的单据,理由是曹得望有钱,不要白不要。医生听了一脸茫然。
曹得望知道后,只淡淡的说了一句,“这次算找到了她生病的原因了。”
这个故事告诉了人们,什么是穷人思维?什么是得寸进尺?什么是良心道德?什么是天不知耻?
3、曹操的气度?
曹操大胜袁绍,气得袁绍吐血而死。曹操从袁绍处查获大批部下写给袁绍的密信,曹操看也不看,就令人全部烧掉。并说不能怪他们,大败之时,连我都有投降的念头。气度之大,无人能比,揽人之胸,空前绝后。
4、提倡薄葬的汉文帝!
公元157年6月,汉文帝刘恒病重,弥留之际,他招太子刘启于卧室,交待说“死者天地之理,不必过哀,不许厚葬。不许动用车马和陈列兵器。治丧期间,不得禁止百姓结婚,祭祀饮酒和吃肉。”廖廖数语,彰显了他的科学情怀和节俭风范。
汉文帝刘恒,刘邦第三子,在位23年,46岁病死。他一生推行黄老学说,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亲民爱民。使汉朝成为国泰民安,富庶安康的太平盛世。
他看透了生死规律,摒弃了挥霍浪费的厚葬之风,难能可贵,世所罕见。是真正活明白活清楚的一代明君。
5、皇帝挨饿!
某日早朝,一大臣发现仁宗脸色难看,问何故?仁宗道:我不太舒服。大臣想当然的以为,这肯定是皇上昨晚贪图美色所致,就婉劝皇上别那么玩命。仁宗哈哈一笑,那有此事,我是昨晚饿的。本来想吃口烧羊肉,但没现成的,就忍了一宿。大臣们众口一词,何不传御膳房?仁宗道:我当时考虑,老祖宗的法度中,也没有夜供烧羊的先例啊!要是开了这个头,后世子孙有可能一辈一辈传下去,这今后夜里不知要杀多少只羊。还是拉倒吧!仁宗清楚,放纵自己的欲望,便意味着朝廷权力的扩张,同时意味着民间权力的退缩与失守。
一个皇帝能如此谨慎,如此自律,如此节俭。国岂能不盛,民岂能不富。
在中国历史上,执政40年以上的皇帝,除了汉武帝,唐玄宗,康熙,乾隆,就是宋仁宗。宋仁宗迥异于其他几位皇帝的是,他既没有历史上的存在感,又没有世人口中的丰功伟绩。甚至他的名望不如他属下的任何一位臣子。无论是教科书还是民间闲谈,说到他,就是轻描淡写的那几句。“比较注重休养生息,一个老好人,很有人情味。好像还有点傻……。
正是这样的一位君主,他却开创了中国近两千年的宽怀盛世。他的治世特点是:第一放权,从不绕过宰相指挥直接领导政府。他的理由是,一切出于圣断,君主当法官,叫专业法官往那里摆。第二不好战,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什么人喜欢战争?想靠战争获利的人,是吃饱了没什么事的人。”他认为“好战者亡,忘战者危,不好不忘,天下之王。”第三,他包容性极强。民主性极强。为了弹阂三司使张荛佐,包拯词壮声高,唾沫星子溅了仁宗一脸。苏辙殿试,卷里写道,“听人说,宫里美女数以千计,皇帝终日以饮酒作乐为生,皇上既不关心百姓疾苦,也不跟大臣商量治国安邦大计。”这基本上是道听途说的虚妄之言,如此恶毒攻击皇上,实属大逆不道。仁宗听后却说“朕设立科举,就是欢迎敢言之士,苏辙只是个小官,敢如此之言,应予功名。”
北宋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位皇帝,才使宋朝人才辈出。中国历史上如雷贯耳的名臣大多出自仁宗朝。如晏殊,包拯,欧阳修,范仲淹,韩琦,福弼,苏轼,苏辙,黄庭坚,沈括,司马光,王安石等。
唐宋八大家,有6位出在仁宗朝。中国四大发明,有三大发明出在仁宗朝。如指南针,印刷书和火药。那些光耀千秋的巨擘,全然汇集在他执政的42年。(1010——1063)
宋太宗年间,户籍523万户。到仁宗嘉佑8年升至1246万户。耕地由3亿多亩增加到5.2亿亩。年财政收入是明朝的10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