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寺的传说
文/李雪勤
(原创 乡土文学白杨礼赞
2022-12-07 发表于河南)

刘志敏老师导读:( 知识链接)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郡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省辽阳市),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西魏名将李弼的曾孙。以父荫为左亲侍。好读书,尤喜兵法,与杨玄感友善。大业九年(613年),参与杨玄感起兵反隋,兵败被捕,于押送途中逃脱,隐匿民间。十二年,投瓦岗翟让军,联合附近各小股义军,破金堤关,于荥阳大海寺设伏,击杀隋将张须陀。颇受翟让信任,自统军,号蒲山公营。次年,克兴洛仓,散粮济贫,百姓纷纷来投。众至数十万,占领河南大部郡县。被翟让推为主,据洛口(今河南省巩义市),称魏公,年号永平。发布檄文,声讨炀帝十大罪状。又攻占回洛、黎阳仓,围困洛阳,败隋将王世充。据守黎阳仓,起用降官降将。后设计杀翟让,部众离心。皇泰元年(618),降东都越王杨侗,封魏国公。时宇文化及率众自江都北上,受命拒之。复与王世充决战,兵败入关降唐,封邢国公。不久,反唐出走被杀。
我的家乡宜阳县白杨镇栗丰村,是个有山有水有故事的地方。村子的东南有一座小山,名唤凤凰山,山下有条小河叫做顺阳河。在顺阳河畔有座古老的寺庙叫报恩寺。传说这座寺庙是唐初李密所建。
隋朝末年,连年大旱,赤地千里,哀鸿遍野,百姓们苦不堪言。于是,人们纷纷云集到凤凰山脚下的兴禅寺(报恩寺的前身)拜佛求神。希望能得到佛祖的照拂。
在这群难民中,有一孕妇,怀孕已八月有余。她的家人全都饿死了,只剩下她一个人无所依靠,无家可归。由于她行动不便,心慈和尚(常住寺庙中的一个和尚)就对她动了恻隐之心,悄悄留她住在顺阳河畔的一个山洞——万佛洞中。

一天夜里,寺院寂静无声,心慈和尚魂梦萦缠。突然,石破天惊,三条金龙从天际腾云而降,一条落在万佛洞对面的凤凰山顶,另外两条分别落在万佛洞的东西两侧。霎时,寺院内罄香四溢,凤凰山金凤展屏,百花怒放,万佛洞中泉水喷涌,晶莹甘甜。此时,洞内传出婴儿的哭声,那孕妇产下一子后因体虚,再加上冻饿,很快而死。这名刚诞下的男婴,因有三条金龙护体,又有凤凰庇佑,自是安然无恙。随后心慈和尚收养了这个遗孤并取名——李密。
李密自小天资聪慧,文章过目不忘,武功亦是超常。他每天饿了吃斋,渴了就喝泉水,还经常和小伙伴们玩称帝的游戏。用砖筑成的“金銮宝殿”,其他小伙伴只要一坐上,“宝殿”就会坍塌。但是,每次李密坐上,无论怎么摇晃都稳如泰山。人们惊叹不已,认定李密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大有作为的。
心慈和尚为了历练李密,经常让他做苦力。一天晚上,累了一天的李密刚想躺下休息,心慈又让他去打扫大殿。李密心中不悦,但又不敢多言,只好去做。来到大殿,他看到殿中的神像就没好气的说:“你们都出去,我要打扫房间?”说也奇怪,那些神像就像是懂事听话的孩子一般,都一个个自己走了出去。等李密打扫完毕,又对众神像说:“你们都归位吧?”那些神像真的都又回归原位了。

时光飞逝,转眼李密已长大成人。适逢天下大乱,李密决定举义旗,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临别之时,心慈和尚再三叮咛李密,将来若有所作为,一定不要忘了养育他的地方。李密发誓:若他日黄袍加身,一定回来重修寺庙,再塑金身。
果不其然,李密出道后,聚义瓦岗寨为王,结识了程咬金、徐茂公等英雄好汉,后被封为魏国公,西魏王等。后来转战山东,河南等地。常言道,战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李密大军有一支特殊的后勤保障部队,那就是专门运水。他们用羊皮装泉水给他的士兵们喝,并告诉说这水乃是李密从小喝到大的御用之水。士兵们喝后,果然精神大震,所向披靡。
李密在瓦岗寨坐稳了魏王之后,他日日思念家乡,思念心慈和尚。于是,他就再次回到栗丰村。几十年过去,物是人非,心慈和尚已经圆寂,寺庙也已破败不堪,他在心慈的墓前悲痛欲绝。

再后来,李密就重修了寺院,改其名为“报恩寺”。并在寺院的墙壁上题词曰:
年年天下施甘露,岁岁民间落庆云。
龙凤呈祥几千秋,云锁山涧泉自流。
这首诗至今还在报恩寺内的墙壁上呢?

作者简介:李雪勤 洛阳市作协会员,宜阳县作协副主席,教师,擅长用文字和心灵对白,喜欢用细腻的文笔,勾勒灵魂深处的情感,有散文、诗歌散见于多种媒体。系《中国爱情诗刊》,《中国爱情诗社》在线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