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散文】解忧食杂店‖文/郭黎春
【散文】解忧食杂店‖文/郭黎春
精华
热点
2022-12-08 03:30:34
2352
阅读
关注
解忧食杂店
文/郭黎春
豪宅是父亲的自豪,(见《
父亲的豪宅
》一文)也是父亲的解忧铺。这张老照片便是当时身为食杂店小老板快乐人生的真实写照。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华夏大地,个私经济在城乡活跃时,父亲务工的村办打铁铺退出了历史舞台,赋闲在家。他没有着急与村里的泥水师傅出去揽活,却打起豪宅的主意。
父亲知晓小小生意赛过做工的道理。
想到豪宅就在村道边,人来人往,父亲寻思着将沿街面改成铺面,一间自己经营,一间可以出租(后来租给四川一家子居家兼营理发,租金刚好供弟弟上大学)。这样,既能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又能增加家庭收入。于是厨房和爷爷住的房厅就腾挪至里屋。
办好了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父亲的食杂店开张了。那时候没有超市,日杂、食杂得去城里的市场或是西安商业城购买。开在乡村里的小店,羸在便利和微利。因此,小店虽小却品种齐全。秉承着顾客所求便是小店所供的经营理念。大到烟酒饮料,小到别针灯泡、铅笔本子,最多的是柴米油盐酱醋糖等日常生活必需品。林林总总,一应俱全,得有好几十种。
食杂店开张了,父母亲实现家门口就业。当父亲去城里进货时,母亲便在家看店。夫妇俩轻轻松松做起小老板。
顾客多是左邻右舍。有本村的邻居,更多的是外来务工的租客。
清晨到小店买东西的人不多。父亲会先开大门,然后进里屋烧水干活。偶有来找急用东西的,看到大门开着,也懂得进里屋喊老板。吃完早饭,孩子们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后,父亲将铺子的门板一块块落下,靠在墙角,夫妇俩配合着开启了一天的老板日程。
中午和傍晚最热闹。张嫂打一斤酱油,李婶称二两油炸花生米,王哥来一包乘风(烟),刘叔要一瓶武松桥(酒),放学回家的小明来买拼音本......有时三三两两,有时扎堆进店。这时,两位老板便会同时在柜台出现。
晚上九点左右,父亲开始收摊。他把早晨落下的门板一块块上回去,将柜台面上的面包、糖果、花生米等食品收进柜台里,拉上玻璃门,以防老鼠偷吃。然后掩上大门,开始盘点当天的营业额。有收到十元以上的大票,父亲便先收起另外存放。因此,收摊时点的多是元角分的零票。父亲分类摞好零钱,拿过算盘,右手一抖先将算盘清零,然后五个手指三下五去二的拨弄着珠子,将今日的收入扣除早晨放入的找零备用金,利索得出当日营业额,记录在抽屉里的账本。收摊时,父亲还要盘点货物,看看哪些货要进了,一一登记好,择日统一采办。
自从开了食杂店,家里的经济逐渐宽裕,一家六口的三餐无忧。父母脸上时常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父母为人和善,店里有台黑白电视机,做工回家的租客们总喜欢坐在小店的长条椅上,一边就着花生米喝着夏仙啤酒,一边看着电视聊着家长里短,在他乡寻找家的感觉。
九十年代初,电话还是稀罕物。小姑托人在店里装了台固定电话。后来兴了BB机,用电话的需求剧增。店里加装了两台公用电话,更热闹了。有接到信息回电话的,也有约好时间等电话的。电波这头是务工人的思乡情,连着那头的家乡亲人的爱。小店还义务收发信件。
父母经营着小小食杂店,从一分一角的营利里积攒着家庭收入,也凭着真诚友善积攒着来岩务工人的缘份。直到登高西路建设,父亲的豪宅要拆了,小店只好关张。此时,我已成家,弟、妹也已参加工作,有了收入。父亲身上的担子也应该卸下了。
作者简介:郭黎春,70后,福建省龙岩市人。喜欢花花草草,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并用美篇记录生活,分享感动,传播真善美
查看全文
最新评论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2920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