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殇 思旅 顺 口 》(之二)
作者:栾武江
古港。重镇。要塞。基地。这是旅顺口的宿命,也是旅顺口的往事。往事越千年,一页一页看,事事难忘,页页惊心。我在想,旅顺口既是一部读不尽的大书,也是一本写不完的长卷。因为旅顺口最大的悲剧上演于近代,而中国的悲剧,也自近代开始。所以,我们来到旅顺口,谈到旅顺口,就会有一种生理上的不适或疼痛。我每参观一处这样的古物或遗迹,就会有这样的撕心裂肺的感觉。我知道,我自己已经触摸到中国近代史上旅顺口那段屈辱的、沉重的历史脉博,穿越在中国近代史上旅顺口往事的星际空间,行走在旅顺口过去与现实的时空隧道……是的,我是在与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对话。心在滴血,泪在长流。
在旅顺口的几天里,非常幸运的是,有一位刘姓老师一直陪伴着我,他的公职是旅顺口区区志办主任。有关旅顺口的近代历史,很多都是我向他请教的。我们的话题主要是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本侵华战争对旅顺口近代史的影响。刘老师认为,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之所以把旅顺口做为陆上主战场,最重要的原因是日本与俄国为了瓜分中国,必须首先争夺太平洋的制海权。而掌握了制海权,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这个战略中心点,就是旅顺口。
1897年7月25日7时52分,中日丰岛海战爆发,日本海军不宣而战。9月17日12时50分,中日黄海大海战再一次爆发。经过这两次海战,李鸿章的北洋舰队遭受重创。黄海大海战,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民族英雄邓世昌威名远扬。战后,邓世昌和致远舰的壮烈事迹很快传遍整个国家,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史上不朽的丰碑。但许多后世人不知道的是,9月17日,刚好是邓世昌45岁生日。与英雄邓世昌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黄海大海战也让另一个管带方伯谦留下了千古骂名。9月29日,方伯谦就在旅顺口的海军衙门被斩首示众。让后世人很难理解的是,与海上战场士兵们英勇抗敌,血洒疆场不同,以旅顺口为主的陆上战场却是一触即溃、不战而降。10月23日,日本陆军在花园口登陆。11月21日,旅顺口陷落。期间不足一个月。只有总兵徐邦道的拱卫军进行了短暂的抵抗。而最让人难以承受的是,号称“东方直布罗陀”的旅顺口,竟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便落入敌手。更让人震惊的是,日军攻入旅顺口市街后,便开始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四天三夜,杀死中国军民两万余人。战后,人们将这些遗骸集中安葬在白玉山东麓,并命名为“万忠墓”。
我们去“万忠墓”那天早晨,雾气很大,看不见太阳。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我们参观了“万忠墓”纪念馆,瞻仰了“万忠墓”遗迹,在墓旁的卵石通道上徘徊良久。我知道,后世人曾四次修建“万忠墓”,开设纪念馆,是为了告慰英灵、警醒世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