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漫记
文/乔新贤
(原创 灵秀之家 灵秀师苑风
2022-12-07 发表于河南)

“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每年12月7日或8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大雪”季节。这时,雪会下得越来越大,覆盖范围会越来越广,气温越来越低,我国不少地区的温度会降至零度以下,寒风凛冽,万物潜藏,我的家乡豫西一带也往往会呈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银装素裹,原驰蜡象”的景像。
记得小时候特别盼望下大雪。每当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时,我的家人还有左邻右舍都会聚集在奶奶住的窑洞里,生着一盆炭火,一边取暖,一边聊天,一边欣赏着雪景。这时,大人们一个个脸上漾溢着灿烂的笑容,议论最多的就是 “这是今年第N场雪了,‘麦盖三层被,枕着蒸馍睡’,看来今年又是好年景!”称心如意的欣喜之情,尽在言中。毕竟瑞雪兆丰年!
小孩子们则不管丰年与否,最喜欢的还是打雪仗。雪还未停,就迎着雪花蹦来跳去,脚踩在松软的雪地上“吱吱”地响。大家不时抓起雪团,你扔我撂,嬉戏追赶。雪团飞来飞去,在头上、脸上炸开,连眉毛都被覆成了白色。大家玩得不亦乐乎。棉衣湿透了,头上却冒着热气。到了该吃午饭的时候,还迟迟不愿散去。

当然,也不是每年“大雪”季节都可以看到雪花。豫西本就十年九旱,因此,整个冬天不下雪的年景也是有的。遇到这样的天气,大人们的脸上常常布满了愁云,时不时地仰首望着深邃的天空,自言自语长叹“那怕下一场雪也好啊!”。虽然“三九”天大家也会积聚在奶奶的窑洞烤火,但说的都是“没有雪水滋润,麦子如何盘蘖?”、“一地的坷垃,开春怎么栽种”之类的话题,担忧之心,溢于言表。

长大后,慢慢理解了大人们的心境,自然也盼着“大雪”季节能够见着“麦盖三层被”的景况。因为只有这样的年景,粮仓里的充实才不会让大人担心一家人的日子怎么过?饭碗里也就不再是“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生活。
再后来,参加了春耕秋收,对“大雪”季节是否下雪也有了更为直观地认识,更为深切地体会。懂得了严冬积雪如果能够覆盖大地,保持了地面及麦苗、油菜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就会为冬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含量,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而且,经过雪润的土地,细腻,湿润,松软,特别适合农作物般蘖、扎根。这样的雪季,的确预示着来年的丰收。

现在想想,那时的人们虽然不懂养生的科学道理,但也顺应了“冬藏”的养生规律。一方面是因为冬季天寒地冻,即使下田也干不成农活的缘故;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避寒,不经意间走进了养生的天地——积聚在奶奶的窑洞里烤火取暖,这就阻止了冬季风邪和寒邪的侵入,避免了心脑血管病、关节炎、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这和现在人们家中装地暖、装暖气,注重防寒保暖的养生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愿每一个“大雪”节气,家乡的瑞雪都能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皑皑的白雪覆盖了豫西的麦田,覆盖了山岗,覆盖了远野。


作者简介:乔新贤,乔一凡,报纸、电视台记者、编辑,曾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牡丹》杂志等媒体发表作品千余篇,获国家和省、市奖40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