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英名、业绩、思想、风范将永载史册,世世代代铭刻在人民心中。”2022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上致悼词时最后说。
笔者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及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现以此方式缅怀江泽民同志,并列举他生前发生在新闻媒体领域高尚的思想与崇高的风范等往事与国人分享。
往事一:2001年2月21日,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开始对北京能否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所进行最后一轮视察。
当晚,时任中央电视台台长的赵化勇在家中接到了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的电话,江泽民同志看完当天的《新闻联播》后发现了一处画面错误:
那天下午,江泽民同志在同一间会议室有过两次会见,一次是应当报道的,另一次则不应报道。《新闻联播》上报道的画面中有一处表现他问候代表团成员并与他们握手的镜头是准确的,但随后播放的他们坐在一起交谈的镜头却弄错了。
画面中,与江泽民同志交谈的是他的一位私人老朋友,一家电子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早在江泽民同志担任电子工业部部长时就已相识。
修改好片子后,赵化勇回到办公室给江泽民同志打电话,称自己犯了严重错误,甘愿受罚,不料想,江泽民同志听完之后却回答他道:能够理解这种失误,记者、摄像师和编辑们工作都非常努力,只要鼓励他们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就行了。“想在你我之间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就行了。”
往事二:2000年8月15日,江泽民同志曾接受了美国知名记者华莱士的访问,采访之前,江泽民同志曾承诺:不限时间、不限问题。在近四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还发生了一点小插曲,当时,第一盘录像带录满了,时任国新办三局局长任一农曾向江泽民同志转达了场外的担心。
但随后,江泽民同志回答:“他们受不了了?人家是我们请来的。我们答应了‘不限时间,不限问题’,就应该遵守承诺。让他尽管问。”
事后,该报道被认为是“中国对外宣传的一大突破”,也被当成中国外宣的“成功案例”,在2003年出版的《电视外宣策略与案例分析》中,此次采访被纳入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往事三:在《江同志传——他改变了中国》这本书中提到过一个江泽民同志如何面对批评报道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87年,江泽民同志还在上海。当时,身为市长的江泽民同志刚刚亲自过问、并解决了人们抱怨了数月之久的水管漏水一事,《解放日报》还专门发表了一篇题为“市长亲自关心漏水事件”的报道。
随后,另一家全国性报纸的记者又对此发表了题为“事必躬亲的另一面”的头版报道,批评“某某市长”干涉官员体系的工作,暗示这样的干预,鼓励政府下级官员的依赖性,被动性和不做决断。
事后,在上海举行的政府扩大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当众朗读了几段报道内容,反驳称,这位记者对如何管理一座城市一无所知,并要求在场的总编辑把他的批评转达给记者。
第二天,记者把自己写的道歉信送到了市长办公室。
随后,江泽民同志用毛笔回了一封3页的亲笔信,信中,他以道歉的口气说,总体上他同意记者的担忧和主要观点,理解他批评的本意。尽管他不同意记者的说法,但他希望记者“不要在意”,并直言知道自己的工作风格有缺点,有时候态度过于生硬,有时过于严厉,也时常用嘲讽的口气说话。
读后感
江泽民同志无论在上海市长任上还是在国家主席任上,就上述列举往事中表现的高尚的思想、崇高的风范,使笔者脑海中多次出现“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与江泽民同志生前高尚的思想、崇高的风范,有着鲜明对比的往事,是如西丰县委原书记张志国进京抓记者、武威市委原书记火荣贵抓记者往事等。
现笔者将近日随机在网上浏览看到发生在新闻媒体领域的一起往事分享国人,并供国人共勉。
现年46岁的吕梁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白旭平,18岁上班,24岁任兴县职业学校校长,33岁任该县组织部副部长、正科级组织员,37岁任该县副县级干部,45岁任现职及进入吕梁市第五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然而就这样一位从履历上看年轻有为的领导干部,在2013年3月间,在时任兴县瓦塘镇党委书记间,该镇沙沟庙村60名村民签字按手印实名在网上举报他贪污、腐败、渎职等。
舆情发生后,该县该县新闻办公开回应称,网帖指山西华兴铝业有限公司实际征地2000余亩,镇政府只上报1500余亩。时任该镇党委书记白旭平谎报、瞒报征地面积,还动用防暴队强行拆迁龙耳会村,迫使百姓流落异乡。
事实上2008年12月12日,山西华兴铝业与兴县人民政府签署《氧化铝厂区征地拆迁协议书》征地1549.38亩,征地于2009年全部完成,白旭平是在2010年12月才调任瓦塘镇任党委书记。
随后多家新闻媒体以《山西兴县回应网曝乡镇书记征地强拆:网帖失实》为标题进行了报道,还了白旭平清白。
美中不足的是新浪网转载该报道后,网民评论显示对兴县新闻办该公开回应颇有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