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一直到民国,咸阳城北上五陵塬上,北杜一带,还矗立着一座小城。
朋友滔滔不绝的述说,我不大相信,为此我走访好十多个健在的老者,查咸阳地方志以及好多史料,证明朋友讲的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真实存在,抚去历史上尘埃,她清晰的浮现在大众视野。
那座古建筑群小城,你用尽所有的词汇都不为过。金碧辉煌,富丽堂皇,青瓦白墙,雕梁画栋,琼楼玉宇,亭台楼阁,鳞次栉比,固若金汤,古色古香,巧夺天工。
它是西北路头的故居。路头,什么意思?朋友说,曹三木,你知道吧?我知道一些,还是百度了一下,互联网上触目惊心:2005年担任三秦省路头,贪数十亿,奸淫200多人,萨达姆美女敢死队80多人,房产170多处,大肆滥用职权,以高速路道路建设为名,将所有建设工程项目由曹智掌握手中,转包出去,牟取私利……
西北路头,就是五个曹三木的职权,五个曹三木的豪取,五个曹三木的财富了。这样解释,北出咸阳城,举目西北路头家,就不足为怪了。
旬邑解放前有一富商大院,尽管后来败落了,遗留下来的古建筑群,解放后一度作为阶级斗争教育展览馆,现在已经是旅游景区。不少传说说什么东家在建造它的时候,用料多么考究,用时跨度多么久远,人工多么庞大。工匠吃了几吨辣椒,你看玄乎不玄乎。古今一理,做生意的都比较张扬,所谓猪没毛,是个亮膘子。哪能跟当官的比,从古到今,社会财富基本上让当官的豪夺巧取走了,说这个道理,估计没有人提出异议。
如今举目五陵塬,西北路头用尽全力打造的小城早不复存在。但是关于它的许多传说,却永远流传下去。
一般的,老子英雄儿好汉,但这往往都是人们的期望而已,事实上,虎父往往犬子。路头的儿子属于后者,好吃懒做,不学无术,老子临终之时,千叮咛万嘱咐,有几座房守护好,就可以挥霍几辈子高枕无忧,可是儿子哪管得了这些。
村里有个有心人,高价买了一栋楼,几个雇工一动椽檩,随处可见银元,忽然有心人口吐白沫不省人事,经过抢救,一醒来就喊阴气太重,打发几个雇工走人,雇工不知有诈,欢天喜地哼着小曲离去。有心人喜从天降,唤来几个儿子在耳边如是这般一番,趁着夜色加班加点。
据说金条银元装了几大马车,一家人从此销声匿迹,不知去向。
话分两头,解放时,路头儿子一家六口已经穷困潦倒了,土改的时候,被定为贫下中农。村子不断有人议论路头儿子怎样是一个败家子,说得有鼻子有眼,后人质问老爸,老爸的脸皮厚的跟城墙一样,问儿子,如果不是爸那样,早就没命了,哪还有你这几个崽儿子啊……
曹三木据说京城有人,本人又大智若愚,长袖善舞,所以大难不死,找了几个垫背的,背了一个不痛不痒的党纪处分,幸哉乐哉,自然有享不尽的后福。
呜呼,私认为,权不可用尽富贵不能享尽,为后代多积德广行善,远比有几个臭钱锦衣还乡大兴土木招摇过市,要强的多。
现在,西门庆故居作为景点已经正式对游客开放,为争夺佘太君的正宗后代有好几个人居然闹到了法庭,关于西北路头的许多传说和北杜地方政府的反应迟钝,也许,好戏还在后头。
2022,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