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瀚在新疆属于家喻户晓的人物,几十年来新疆各族人民提起张仲瀚都肃然起敬,充满了热爱之情,崇敬之情,对他都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由衷的赞誉之词。张仲瀚在人民解放军部队也具有重大影响,比如五六十年代东海舰队有很多原津南自卫军独立第二旅的指战员,他们谈起张仲瀚的传奇故事让年轻的战士们入迷。 1952年4月,张仲瀚仍兼师长的步兵第六师一次性选拔30岁以下的1400多名官兵,进入解放军第一批组建陆海空军事院校学习军事和政治。这在解放军所有部队师级建制属于罕见的,唯一的一个师,并且是主持中央军委的副主席、解放军副总司令员彭德怀在朝鲜战场上亲自布置的,这批年轻的军官成为解放军的骨干力量。一九五九年五月,张仲瀚率领兵团参观团去黑龙江省的农垦部直属垦区合江农垦局、铁道兵农垦局参观学习,在原六师十六团参谋长,时任飞行学院训练部部长肖耀武召集下,在哈尔滨第一飞行学院和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官的原六师官兵、在解放军二十三军、十六军的原六师官兵还举行座谈会,欢迎张仲瀚师长,感念张仲瀚是他们走向革命的领路人。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荔镇战斗。西北野战军指挥机关和新四旅在西府战役胜利后,撤退路过地形怪异的三不通地区,被国民党军包围了!守卫荔镇的解放军一个旅擅自撤离。张仲瀚参加过作战会议,知道荔镇这里部署一个旅,但他们到哪里去了?这个旅是游击队组建起来的,游击习气严重,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而且不请示上级批准和通知友邻部队。张仲瀚旅长率领独六旅十八团路过荔镇时,发现情况有疑,听到零乱的国民党部队使用卡宾枪的响声,而找不到守卫的我方部队。也巧合胡宗南部署的一个师在行军过程中擅自改变行动路线,想保存实力,故意饶山道而行,比原作战计划推迟两天才赶到荔镇,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次战役是胡宗南和马步芳的部队第一次联合作战,尤其是马步芳的骑兵部队擅长骑术,可随时随地躲在马肚子底下作战,让解放军步兵难于对付。
张仲瀚意识到这会出现严重后果,立即指挥十八团和后来路过这里的三五九旅拼死英勇作战,坚决守卫荔镇这个西北野战军司令部和新四旅唯一的撤退通道。这场战斗伤亡很大,团长陈国林都英勇牺牲。一个多小时之后,彭德怀带着二十几个人从这里撤出时,他激动地拉着张仲瀚的手说:“一定要掩护西北野战军直属队和新四旅撤完之后,再撤离,这场战斗你们部队牺牲太多,这个旅以后要多出干部。”荔镇战斗受到彭老总在不同会议上的多次表扬。这场荔镇战斗给张仲瀚留下深刻印象,解放后,他专门撰写革命回忆录《荔镇战斗》纪念这次战斗。老战友说,只要你在张仲瀚面前提起陈国林团长,他立即就不由自主留下眼泪。张仲瀚一直用自己的工资,资助陈国林的遗孀和孩子。
张仲瀚成为传奇式人物,与他长期而丰富军事生涯密切相关。抗日战争时期,张仲瀚作为与地下党失去联系的共产党员,凭着个人的能力,两次拉起大规模的抗日队伍都成功了,二十一岁第一次在博野县创建河北民军任司令,拉起一万多人的队伍,五个多月之后,编入隶属晋察冀军区建制的河北游击军。第二次拉起八千多人的队伍津南抗日自卫军任司令,三个月之后编入隶属晋察冀军区建制的八路军三纵队暨冀中军区序列。一九三九年六月率领津南自卫军一部转入八路军,任一二〇师津南支队司令员,三五九旅津南支队司令员,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团长,陕甘宁边区政府南泥湾垦区政府区长。
三五九旅南下北返时,张仲瀚担任南下第一支队三大队大队长,开国上将贺炳炎、中将余秋里也曾经在行军途中,编入三大队,贺炳炎任三大队军政委员会主任。进入湖南南地界南下支队改称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张仲瀚任第三支队支队长,在此期间还任湘北军分区司令员、鄂北军分区司令员,中原军区河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后任北平军调部叶剑英主任的高级联络员。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1月张仲瀚奉命组建渤海教导旅,担任旅长,带着一万多山东子弟兵从渤海湾浴血大西北。在次期间,他担任过独立第六旅旅长、步兵第六师师长。
新疆和平解放后,1949年12月张仲瀚任国民党军驻防新疆的起义部队整编而成的第九军政委,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政治部主任,党委副书记、书记。陶峙岳司令员和赵锡光副司令员是起义将领、副政委饶正锡的主要重心在迪化市委,政委王震的主要工作是总揽新疆全局,张仲瀚是实际的一把手。
1954年12月,任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第二政委,党委第二书记,实际的第一把手。生产建设兵团人员构成是非常复杂的,既有国民党驻新疆省起义部队整编而成的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还有解放军第一兵团第二、六军大部、新疆三区民族军改称的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直属的第五军的大部,来源又是广泛的,不但有全国各地的支边青年,自愿加入兵团的自动支边人员,还有解放军各兵种、各军区的复转军人,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各样的人构成了兵团的主体。
这个特殊的群体怎么在亘古荒原上立足,很少有国家的财力、物力支持,首先就是怎么样生存的问题,张仲瀚遵照党中央的部署团结领导这个集体首先完成了生存——扎根新疆。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军委的领导下,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在戈壁沙漠上英勇奋战,发展成为农工商学兵为一体的特殊联合体,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集党、政、军、民、企一体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立在世界大地,让全世界的人为之肃穆,实际上生产建设兵团才是全世界最大的企业。这次疫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各省市并列在全世界出现,让全世界知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存在。
现在我们许多人根本不知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省委书记、省长的名字,也不记得他们的丰功伟绩,唯独在新疆人们还广泛谈论张仲瀚的轶事,还是那么充满了对他的崇敬和敬仰之情,这属于罕见的现象。张仲瀚被评为解放军开国少将,没有参加1955年的授衔,但是人们还是称他为张仲瀚将军。
张仲瀚的行政级别虽然只是大军区副职、自治区党委常委、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第二政委、农垦部副部长,还兼任甘肃省农垦委员会副主任,具体指导甘肃农建十一师的组建和垦荒工作。甘肃农建十一师成立后,由兵团派干部参与组建,由兵团承担全师的粮食供给和种子。张仲瀚在全国干部队伍属于特别特殊的,在全国唯一的在生产建设兵团、地方党委、军区、中央政府拥有职务,同时在这些工作岗位上工作。 即使这样,周总理要求张仲瀚主管甘肃农建十一师、青海农建十二师、宁夏农建十三师、陕西农建十四师。周总理在1966年初期,还作出决定在中共中央西北局成立一个领导西北五省农垦、林垦的工作机构,由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挂帅,张仲瀚参与,领导黄河上游水土保持兵团和西北五省农垦工作。还要求张仲瀚负责指导西藏军垦工作。只是“文革”发生,周总理的决定已经通知给西北局,没有落实也没有实现,周总理于六六年二月下旬,经毛主席批准、周总理的指示张仲瀚负责在新疆兵团一个月之内,组建一个先遣团,进入西藏波密县垦荒,准备学习“伊塔事件”的经验,在中印边境争议的东段地区附近就近生产,解决边防部队的粮食供应,同时建设边疆,保卫边疆。战争年代,张仲瀚可以领兵作战;和平建设年代,张仲瀚率领兵团十七万指战员,发挥毛主席关于人民解放军“三个队”作用的指示,继承和发扬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发扬南泥湾精神,建设祖国的边疆,保卫祖国的边疆,为祖国提供大量的粮食和棉花,用十二年时间发展成为一百五十万军垦战士的具有武装的生产大军。 张仲瀚的才能比起同时代的全国二十九个省委书记、省长的才能实际毫不逊色,这是因为他具有杰出的创造性。创造性是这个世界最困难的事,我们常常注意对物体的创造性的认识,对科学技术创造性的认识,缺少对行政体系的创造性的认识。邓小平的伟大历史贡献,在于改革开放,学习国际先进理念与规则,使中国经济体制与国际接轨,建立新的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对祖国的贡献永青历史!同样,张仲瀚政委呕心沥血为建设新中国、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集党、政、军、民、企五位一体的世界独一无二的体制,使新疆永远稳定,同时兵团创立辉煌,永垂青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