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仓央嘉措
——世间安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作者&书法|王伟-知止(中国)
朗诵|阳台(中国)
很久以来,我一直认为,在五千年的人类社会活动中,如果人类评选出一个最伟大的CEO,一定是释迦牟尼,他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哲学家,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他的企业文化理念、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历经二千多年,依然是人类的天花板。
首先,他设计出佛祖这一个无形也有形的董事长形象,其次,他将企业理念与价值体系通过转世灵童这一神化行为进行管控、渗透和影响!企业LG居然为一个人拥抱美元,太优秀了!然后进行全球化战略选址,地球上风景最美、风水最好的地方都有他的分公司,无论统治阶级是谁。二千多年不交税,二千多年人力资源免费,二千年多年不发工资,二千多年无环境污染,二千多年控制人的思想,二千多年不倒闭,二千多年公司无贼,最伟大的君王,跪拜在他脚下。吾辈叹服!
印传佛教所设计的顶层战略一经传入中国,一出场就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五代十国全国开花,以各种形式植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从西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土,到盛唐李世民时期更是全国上下,佛祖在心中,从皇帝到草民,从名山到小丘,无不出现佛的影子,曾经一度把孔老二的儒教冲击得七零八落,泥沙俱下!举例,当时仅峨眉山一座,都有近二百座寺庙,香火之盛,天下无双!
首先,佛教的教义不具备排他性,这点跟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不同,其次跟中国人的积贫积苦、贪生怕死相融,再者又迎合了统治阶级教化愚民的目的,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是愚昧的、麻木不仁的,他们只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寄托,把生、老、病、死、灾迷信在佛的身上,认为佛能解脱一切,管他什么《金刚经》《心经》,见泥菩萨就拜,见庙就上香,见和尚就打赏,殊不知佛祖太忙了,又没有植入芯片整理大数据,哪里管得了如此众多的芸芸众生?同时佛教在中国还有一个功能:算命;偌大个国家,在人民币横流的时代,佛教又多了一个功能,为一些暴发户找到了一个出口:保佑发财。中国人的佛教,成功地成为了各个阶层的利用工具,也成了伪文化人的装神符号,所以大师大行其道,骗子一路横行。如今又找到了莆田系骗子做代理,全国寺庙如一夜春风,赚得盆满钵满,释永信等一众弟子已经把少林寺公司开到了世界各地,正在准备上市。
检点当下佛教,日本人用来禅修,印度人已经抛弃,中国正春潮汹涌,寺庙越盖越大,越来越富丽堂皇,观音像越盖越高,纯金的,舍利子,但又有几人能懂佛?我在川西一些地方,一个只有不到十万人的县城,光佛教寺庙上十座,金碧辉煌的,比县政府高级多了,而老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仅有的儿子送去做和尚,一年的牛羊换成现金捐给活佛,试问,活佛要那么多钱干嘛?既然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应该让佛空呀!我们以理想起草生命,却以愚昧草草收场!我们的三皇五帝,我们的民族英雄去哪了?人间已经失魂落魄,一地鸡毛。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是一个奇葩,半路出家,红尘滚滚,却被佛生生地摁在宫里,所以就有了他的扭曲的一生。仓央嘉措作为一个至真至纯的山南农家孩子,在十六岁前从来没有接受过这个企业训练的少年,长出另外一种颜色的花也就不奇怪了。
住进这么大的独栋,居然也向往自由,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一出场人生就开挂了,人性之矛盾与内心的挣扎,仓央嘉措的一世情未了。一边诵经苦修,成为藏区之王,一边留恋红尘,终生为爱痴狂!他的自由是蓝天白云,是诗与远方。他后来的身份注定了这一切美好的爱情都只能是幻想,但是也正因为这种求而不得的心态使得他对于这样的情感更加的迷恋,更能体会人世间的无奈。
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人生的两大苦——物质匮乏,精神空虚。仓央嘉措属于后者。
那是怎样的一个男子,多情又虔诚。为了信仰,他丢弃了一切该有的情感,成为人人尊敬的达赖。却让我在百余年后的今日,诵读那些被覆盖了厚厚灰尘的诗文,隐约窥见了那个孤独又寂寞、复杂又纠结、扭曲又挣扎的仓央嘉措。
诵经声在耳畔萦绕,他日夜摇动着手中的转经筒,跪在佛前祈祷,为世人诵读着一首又一首经文,却唯独不能陪在心爱的女子身边,不能为她做任何事,这大抵是他作为仓央嘉措的无奈,也是他作为达赖喇嘛的使命,更是他说出“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决绝。
若没有被选为转世灵童,他或许是整个雪原上最幸福的男子,他有极高的才华,又有惊为天人的容貌,更有青梅竹马的恋人……可是那些都是不可能的,命运早在他来到这个世上的时候都已经决定好了。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仓央嘉措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此时仓央嘉措已14岁。时年九月,自藏南迎到拉萨,途经浪卡子县时,以五世班禅罗桑益喜(1663—1737年)为师,剃发受沙弥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
同年十月二十五日,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这就是仓央嘉措传奇的达赖喇嘛之路,他生来就是转世灵童,身份地位都高人一等。
可是,这样高人一等的身份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快乐,这些人世之间的一切平常人可以轻易拥有的东西,对于仓央嘉措来说却是只能出现在梦中的情景。
仓央嘉措出身红教家庭,红教教规并不禁止僧侣娶妻生子,而黄教则严禁僧侣接近女色,更不能结婚成家。对于种种清规戒律繁文缛节,仓央嘉措难以适应。
历史记载,仓央嘉措这一生共有三位情人。初恋情人——仁珍旺姆,梦中情人——达娃卓玛,当垆女子——于琼卓嘎(民间习惯称“玛吉阿米”的就是她)。可不管是哪位女子,最后都没有陪在仓央嘉措的身边,她们早早的就被迫与仓央嘉措分离了,徒留他一人,常伴着他一生无法抵抗的命运。
瓦蓝的天飘着几朵轻柔的云,皑皑雪山上是圣洁庄严的宫殿。在那个年代,见一面这个魂牵梦绕多年的圣殿是多少人一生的追求。
仓央嘉措却是被信仰、被命运困在这座圣殿中的可怜人。一座宫殿,一个信仰,一个一出生就被注定了的命运,一个人,这或许就是仓央嘉措的一生,也大抵是他能给他所爱之人的最大的幸福。
世上本就没有双全法,如何能两不相负?这是仓央嘉措的无奈,以及我们所有人的无可奈何。
从人性的角度,传说中仓央嘉措至情至性,敢爱敢当,乃真性情,但笔者认为大多数人因为迷上的是他的诗,他从来没有为了爱情而放弃他的达赖之位,所有的女人都迷上仓央嘉措,他却是一个懦弱的人。爱情是一种虚幻的美好,而他的诗刚好设计了这样的美好,因为没有得到心上人而引发的一些文字上的缺憾美。爱而不得,他是想爱而没有爱成的一种呻吟,然后就成了诗,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欲望。
住在布达拉宫,他是持明仓央嘉措;住在山下拉萨,他是浪子宕桑旺波。仓央嘉措出生在门隅,门隅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那里景色秀美,是情歌之乡、酒歌之乡。
仓央嘉措便在这样浪漫的地方度过了他无忧无虑的童年,嬉戏于山水之间,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对于从小生活在情歌、酒歌之乡的人来说,15岁骤然被请入布达拉宫,他是注定要叛逆的。天性追求浪漫与自由,不拘泥于清规戒律,他终是过上了俗人佛人的双重生活。
进入布达拉宫之后,他成为达赖的日子并不好过,抑郁、苦闷像时刻笼罩着的乌云密布,与宫外的蓝天白云极不相称。他正受到七个太阳炙烤的煎熬,此时真正掌权的是第巴桑杰嘉措,俗称“藏王”,为了继续掌控西藏大权,仓央嘉措受他控制便成为必然经受的命运。这一切,都刺激着他渴求外界的安慰。到了夜间,他穿上俗人的衣服,披着长长的假发。经常化名达桑旺波,流连于拉萨街头的酒店、民居,后来甚至夜宿女子之家,醉心歌舞。半夜翻墙而出私会酒馆老板娘,清晨才偷偷溜回宫殿,与其说他是一位诗人,不如说他是一位情僧。
从佛性来讲,他既虔诚,又痛苦,当最后遭遇政变而又落为爱害者,或许这个是他的殊途,生是死的奖赏,死是生的加持,你若不来,我便比你先行,他的离世至今为迷,这个正是仓央嘉措最让人们迷恋的原因。
每个走近仓央嘉措的人,都会在他的身上、在他的诗歌里看到自己的影子:内心由困焦虑到宁静安定。每个女人读仓央嘉措的情诗,都会找到她仿佛错失的情郎影子,从而迷上仓央嘉措,或者迷上他诗歌的幻境。每个穿行在钢铁森林城市的孤魂,被欲望和生活苟且了生命的人,读了仓央嘉措的诗歌后如饮甘泉,灵魂从而得以摆渡,夜幕降临之后的夜晚,孩子在哭泣,老公在打呼噜,房贷还要还。被生活折磨得苦不堪言,麻木不仁之后,仓央嘉措就成了每个女人心中的男神,这就是世俗大众沉迷于仓央嘉措的原因,也是形成仓央嘉措热最根本的原因。爱或不爱,爱都在那里,不增不减,我想仓央嘉措已经给出了答案。洗洗睡吧!明天太阳照旧升起。
从诗人角度来看仓央嘉措不愧为一代情僧,他的诗,不论是热情奔放的还是冷静缠绵的,同样都蕴藏着一种拆解不开的深情。从《那一世》里的“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到《见与不见》里的“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无一不是如此。当感情来临的时候,做到热情如火,缠绵似藤很容易;做到淡如云影,静似深流却实属不易。《见与不见》所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安静的深情,一如清风明月,雨润芭蕉。这样的感情没有焦渴,没有情深缘浅的感叹,也不会有烈焰焚身、万箭穿心的煎熬。在《见与不见》里,我们看不到缠绵悱恻,山盟海誓,却能读到一种磐石一样坚固不移的深情。就那么简简单单的几行字,明明白白的几句话。没有曲折幽婉、跌宕起伏的韵律,却构成了一种千回百转、澎湃如潮的情愫。这样的情感仿佛岩浆在地底层涌动,它的力量足以冲破岩石,而表面却是平静的。这来源于深刻的佛学修养和智慧。
他的诗歌如天籁般空灵纯净,里面闪烁着与生俱来的佛性光芒,其中有着最大诚意的慈悲。世人皆说:男不读纳兰容若,女不读仓央嘉措。纳兰容若、仓央嘉措这两个美丽的名字都写过天下最动人的情诗。之所以男不读纳兰容若,是因为男儿志在四方,读多了纳兰容若,容易让自己陷于小情小爱;之所以女不读仓央嘉措,是因为他的情诗蹈空一切,容易让感性的女生沉湎于幻想之中。
有西藏高僧曾对仓央嘉措作出极为中肯的评价:“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独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义。”
端居布拉达宫时,仓央嘉措称上师?夜醉酒楼美女侧,衲本人间一浪子?——仓央嘉措
我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藏传佛教所谓的前世今生,因果轮回我也参不透,所以佛祖也一直没有加持了我,但我认为,仓央嘉措首先应该被看作人,七情六欲、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等一切人性的东西在他的体内已经存积,像一只兽,奔驰在他的心上。青灯古佛,孤独寂寞的日子里,他又渴望男欢女爱,所以宗教或者与政治一样,是一种顶层设计的圈套,同一个佛祖,一个分支允许结婚生子,另一个分支则不行。所有的手段和目的只为了让你服从,仓央嘉措是被造的神,他的叛逆却否定了造神运动本身。仓央嘉措就是一个人,一个正常的人,被宗教强行扭曲的人。如果让他的女粉丝喊话,答案是:“如来可负,不负卿。”

那一天
文/仓央嘉措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见。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喜乐平安。


作者&书法家简介:
王伟(知止),著名书法家,作家,诗人,房地产CEO。
心有八爱:写字,码文,插花,登山,玩茶,收藏,舞者,厨艺。
自幼学诗习书,饱读古今经典,以苏东坡为偶像,以王羲之为榜样,将有趣灵魂落于文字,将魏晋风华融于笔墨,作品满含蜀风雅韵,尽展云天襟怀。
代表作:《巴渝大地赋》《西蜀记》《昆仑赋》《长江赋》《秦岭赋》《书赋》《饮酒》《茶赋》《京师大学堂》《云南赋》《温州赋》《中文赋》《千年孤独,高山仰止——纪念苏轼逝世921年》《吊东坡赋并歌》《人间逍遥是庄子》等。曾出版作品集《白昼之光》《明月清风》《中国当代作家精选》等,发表诗文几百万字。
诗观:思想是文章的母亲,哲学是文章的近邻,境界是文章的灵魂,张力是文章的生命力。有天地正气,有爱的力量,有温度的生命,有氧气的文字,有深刻的思考,于虚无的内心种植芳香,苟且而深情。
书法观:书法,骨子里的中国艺术。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为书写注入生命的意义,于灵魂深处铺开时光,笔墨穿行,长河流淌。

特邀金牌女主播简介:
阳台,热爱生活优雅大气心存美好的女子,坚韧不拔积极乐观勇往直前的旅者。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书法作品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