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谁是房子的主人
无忧善人(陕西)
《一》
韦东的故乡是旅游景点,韦东闯荡过的原风景也具有戏剧性,这次韦东来一线城市M城打工,一晃都二十年了,韦东曾经也是从一无所有的白手起家,以至于有如今置办了庞大的家业,低调的韦东从不托大,韦东中途的创业过程就一笔带过,这样就言简意赅了;要说韦东受过苦,毕竟韦东也是从农村零点起跑线上发愤图强,韦东为了渴望已久的美好前途,他这一路走来也好辛苦。
《二》
韦东最早打的都是学徒工,说白了就是出力不讨好的差事,韦东出的是牛马力,他经常被师傅呼来喝去还挨骂,有种错觉韦东赚下的都是丧失尊严的钱也看似卑微。韦东必须有过硬的技能和精湛的技术,现实生活迫使韦东必须强起来,也应该富裕起来。这拼命索取的社会阅历也富足起来了,韦东在人生成长过程中,韦东经过磨难的洗礼后,他在人生的旅途中饱经风霜。以前韦东的回忆杀里,韦东时常住的是随着工地到哪里就住哪里;要么是在干活的所在地,有人说:“烧瓦的没有瓦房住,”是的,韦东在城里的住所,一般都是跟着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随后也跟着房地产大佬们走东串西,帮助许多年轻人成就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房子主人,也有一部分人成了网络上流传的房奴们,其中韦东喜欢“爱惹祸上身的风”,风告诉人们需要高人一等就必须受到常人难以忍受的罪,删繁就简的一笔带过,这样使得精干的小小说不再丰臃。事实上网络上盛行一些房奴或者是车奴都是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基本上是负债累累,真实的房奴还引以为傲的说自己也算在城里是房子的主人,可惜韦东是有家的地方没工打,基本上他为了生活在四处奔波。最后韦东在三线城市出租了房奴们的房子住下,终有一日韦东不再跟着房地产老板们瞎折腾了,当年也有房地产大佬们携款私逃的,更多像首富的有钱人或是引资国外继续重操旧业也许已经改行了。这些不定因素让一部分人解决了温饱问题?大部分人还是省吃俭用有了点积蓄,韦东也走进租房住的人流中,最终韦东也算省吃俭用后第一批有了积蓄的人,紧跟其后韦东算其中创业者一员。
渐渐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大萧条,韦东在三线城市也越来越难混了,韦东并没有选择效仿曾经把日子过得慢悠悠的印度人躺平了,网络上可以搜到印度人坐在恒河边,印度人要么躺在树下或是桥洞下混吃等死,祈祷着下一辈子投胎当有钱人,要么梦里成了有钱人……
《三》
韦东自从一开始走进一线城市才发现,有钱人的日子是怎么过的,有钱人惜时如金,才不会放过一分一秒的赚钱时间,更不会白白浪费一寸光阴一寸金,因为寸金难买寸光阴,韦东也从不虚度光阴,更不会把生命般的时间浪费在打游戏和闲聊中,更不会去看垃圾视频和什么网红与明星了,因为自己知道迟早通过自己的努力会成了被别人羡慕的网红或是名人与名家了,同时,韦东在想:假如人们不努力打拼根本没办法赚钱养家,作为勤劳致富的一家人,就必须摆脱清贫,不能仅限于勉强糊口外;鲁迅先生曾经感言:“世界上天才很少,”所谓天才从不会把每分每秒消耗殆尽在糟践自己的躺平中,基本上把时间用在打拼上,真实的鲁迅先生把别人喝茶聊天的时间用在阅读书籍上,因为知识改变命运。
《四》
一线城市每个人行色匆匆,似乎谁也不认识谁一样,就是隔壁住的谁都不知道,可见想在一线城市混,高消费让韦东没钱的话根本不行,韦东吃苦耐劳创业几年以后,功夫不负有心人,韦东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算摆脱自己不用出租房东的房子住了。自己农村的房子还被别有用心的人惦记着,不怀好意者有事没事就想打韦东老家而今只能算故乡的宅基地和房产,毕竟这些年韦东只是房子的主人,跟城里房贷者一样根本没有住一天,在说到房子的主人这个归属权,基本也是有名无实房子的主人。归根结底韦东都是有名无实的房子主人,进城这些年农村的房子根本一天也没有住过,房贷者也同样没有住过新房,交了首付就是分期付款这样都出租出去了,网络上叫这些房奴们每月工资精光还捎带着房租要给银行还贷款,说起来真是同为天涯沦落人。
韦东真的成了一线城市里房屋的主人,已经是多年以后的事,韦东老家被别人惦记着的房子主人,却基本上不算主人,跟城里租赁给别人房子的人一样,真实情况算不上主人。
作者简介:
无忧善人和苦情与风都是笔名,本人从八十年代未到九十年代初,毕生酷爱文学,第一篇处女作《夏日风景》散文和诗歌《秋》在报刊杂志发表后,也是第一部诗集《青春诗集》在靠邮政和出版社来回往返中丢失,后续我改用电子版了。
长篇小说也一样,《秋女》把故事梗概邮寄给出版社又是一次泥牛入海,后发现被别人剽窃了,我也从此把几十万字压箱底,后诗歌我写了《祭诗》后封笔不写诗,到了网络时代,喜欢七绝诗,因为严谨,无法改动一个字,也没有新的成就继续写简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