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忆引汤故事(之三)
答国家水到专家的问题:
陈国华/文
那是1978年的7月份,我正带着200多民工,正在浇筑仙马沟排沙闸涵洞的底板,突然工地上开来了一辆吉普车,车上下来几个公安人员,对我们执勤民兵说找工地的领导,在执勤民兵,引领下找到我说,这位就是我们工地的领导,公安同志对我一本正经的说,向你传达一下公安局的命令:国家水利部来了几位领导要到我们这里视察,我们是做保卫工作,要求我们工程指挥部努力配合。我问要求我们做什么?你们只需正常施工工作,领导来了以后人员不得乱说话,一切按照正常运行就可以。正好两个分指的领导也在,我也分别向公安同志介绍了两个分指的,原来公安的同志对他们两分指领导还都比较熟悉,叮嘱了一下,领导需要问谁时谁就热情地回答,要实事求是,不要乱说。执勤民兵要注意外围。不允许与工地无关的人员进入。问我听明白了吗?我说听明白了,不大一会儿,来了十几台车。有吉普车,还有轿车。前面下车的是我们县里的领导,有县委书记。和县长。陪同国家水电部的几位专家。逐渐的接近到了我们施工现场。
几百人的施工现场。堤上堤下人如穿梭。两台搅拌机不停的运转。振导器发出嗡嗡的轰鸣声,好一派热闹的繁忙景像。一群领导大约有20多人。前面是县领导陪同国家的水利专家。跟随的还有我们县里的水利局领导和工程师。我的老师卢殿阁,也陪专家一起来了。专家们拿出相机左照右照,问我们的民工这个那个,最后好像发现了新大陆,把我们正在浇筑混凝土的民工叫停了,这位国家级工程师是南方人,操着浓厚的南方口音问,你们浇筑混凝土为什么要加石头啊?这不是造假吗?他这一问不要紧,吓坏了我们带队的县领导,县领导问谁叫这么干的?民工们回答说:技术员叫我们这么干的,专家马上说谁是技术员?我应了一声,我是技术员,好了,你讲一讲为什么要这么干嘛?有什么根据吗?我瞅瞅我的老师。老师点点头。报告领导: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抛扔大块石是老师教我这么做的,这样做具有多快好省的效应。符合我们汤原县建设引汤的实际情况。专家又问,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我回答,我是汤原县五七大学水利学校毕业的,我的老师,就在你们中间,卢老师接着说,这是我的学生。让他说完,我接过来就说,这个闸底板,厚度是60公分,宽度是5米60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可以抛扔一些块石,第一可以增加浇筑体的整体强度,第二可以降低凝固期的水化热,第三可以节省大量混凝土,像我们这种体积可以节省混凝土40%上。就现在我们县混凝土的估价是在200多块钱一立方,而我们的大块石运到工地不超过20元钱一立方,所以算一下我们可以省了很多人力和物力及。降低了很多工程费用。专家当时笑了说,讲得好,做得好。你们的技术人员很棒!很有头脑。在场的领导为我鼓起了掌。
看得出来,县领导把原来提着的心放下了心。原来国家水利的专家。是在考核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水平和能力的。我的老师卢殿革在走的时候拍了我一巴掌。举了一下拇指。说好样的!继续努力。


作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