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人生
文/南山游人

事有辩证,物有两极,是自然存在的,是万事万物延续的理由。
常看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这个词,遇到问题却无法应对,我们应该明白,每件事物往不好的方向发展到极点的时候,就会发生反转,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顺从并不断的延续着,并力求如意,这就是自然规律,不要羊群效应,不要人云亦云。
支撑人生的是物,延续人生的是极,二者缺一不可,有人认为这是云里雾里,其实不然,看起来好像很迷茫,是因为你没有去深入。两极无处不在,地球有南北,天地有上下,摸的着,看得见,人生两极却说不透,明白了自己的人生,人生也就结束了,只好等着后人评价自己的人生了。
我喜欢看冲浪的画面,身轻如燕,飘飘若仙,时而踏浪脚下,时而立于潮头,游刃有余,这是用熟练的技巧和淡定的心态在完成他的人生精华,看这一过程是享受平衡,稳中求速,快中求稳、在不断变换中支撑平衡,这是很多人无法自己去实践的一种享受,由此可以断定,人生如意,必须从思维中感知天人合一。
万物在平衡中存在,人在平衡中求生,最终在顺其自然中得到延续。
人生不易,行为不同,文化干扰,思想碰撞,遇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防止极端和白热化。现实打脸,因为很多人无法在辨证,最终推入困境,不经意间陷入因尊崇而转入迷信而自诩成功,待人接物因传统而趋于僵化。
无数人生结果表明,因过分讲究格调,而进入绝境。因高度自我跌入困境,绝境,用大白话说这些结局很大一部分来自自以为是,所做事情畸形后毫无意义,人生也就一塌糊涂。一个社会也是如此,一人得病,一群人吃药,已是不争的事实。

病毒肆虐的今天,却常常出现不戴口罩的狠人,不遵守防疫政策的猛人,这些人不是不怕死,是不信有死,死了也不知道怎么死的,他们天天不去张嘴,不清楚,以后能不能张嘴,短视频滚动着活生生的人给活活的憋死,有人就是视而不见,有人就是不去见,而且天天叫唤别人也不要去见。
视频中看到印尼“大师”不信新冠病毒的存在,跑去医院专门呼入患者口中的空气,不仅用手将呼出的空气扇向自己,还张开嘴大口呼吸着。他想通过此行为向世人证明新冠病毒不存在,据说当地时间七月十三日,这位“大师”因确诊新冠抢救无效死亡。
这就是思维不同,结果也就让人无法理解,一个人的思维往往涉及对事物的认知,导致的结果也就成了认知不足的牺牲品,这样的结果常常让人感到无奈,也觉的滑稽,但无法笑,推倒重来不可能。由此可以肯定,具备习惯性分析和掌握两极思考能力的人,才是完整的人。

有人用物质的占有来衡量自己的生活,这是思维不成熟的表现,快乐人生不是物质。一些所谓的成功的人士,在公开场合大谈自己成功之道,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实际上他透露出来的幸福和快乐,都是低欲望的价值观,失去了这些物质,他的天就塌了,幸福和快乐随之消失了。这些人的快乐来自比他差的人,往前看,我不如人,往后看,人不如我的表象在左右着他,他们是奴性成功者,是物质人,所以在这类人的脑子里,不太可能有无产的存在。用苦乐的关系探讨人生,我想这也是一种畸形的思维,快乐只是对痛苦的一种缓解,痛苦多少,快乐就有多少这是不争的事实。
有人认为幸福来自折腾,吃尽苦中苦,方能人上人。这是奴役思维,不是真正的人生,引导吃亏是福,推广寒窑赋,这些东西是真真切切的文化糟粕,把人生失败归结为神乎其神的有意义,这是与宣扬自己的人生是幸福的没两样,归根结底是没有任何实际价值,人不能财尽气绝,更不能万事俱废。
从生命本身的意义来理解,人生是一个生与死的轮回过程,生出来就注定面临死,无论拥有什么,都逃不出这个过程,倾尽一生追求财富、名利、感情终结会灰飞烟灭。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少年时候批林批孔运动中批判的中庸之道真的不错,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应该成为人生的通道,让自己有满意的人格,同时能够感染别人,让他人成为和自己一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生不死。不夷不惠、不偏不倚、凡事有度,不偏听、不偏信、不厚此薄彼,这样的人生不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