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要在沙里淘金
——读文邦的诗《菜市场》
去菜市场买菜
总能见到一些争得面红耳赤的人
生活这么冷
争一争也许就会暖和起来
长腔短调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仿佛一经吆喝
青菜的青,苋菜的红,萝卜的白
都会一下子从地摊上蹦跳起来
有人弯腰捡起地上的菜叶
仿佛向麻木的社会低一低头
然后迅速地抖去叶面上的灰尘
如抖去一层一层的
难熬的时光
作于2021年12月13日

《菜市场》这首小诗,勾勒了三个场景:一个是买菜的和卖菜,争论价格高低的场面,一个砍价,一个不肯降价。
这三个场景,在菜市场,大家都熟视无睹。这是再平常不过的现象。可在诗人眼里,就发现了新大陆。这种人人眼里有,人人笔下无的现象,想比都了解。这种都习以为常的素材,不是每个写手,都能写出诗来的。要在沙里淘出金子,就要有发现金子的眼睛。发现了金子,还要有淘金的工具,这就是写诗的能力。文邦有这个能力,也有发现金子的眼睛。他去买菜,看到了这些场景。于是,他发现了金子。这里说的金子,就是诗意。买菜的和卖菜的为什么争论不休呢?为什么要争到面红耳赤还不罢休呢?如果大家肯动脑子想一下的话,我看都能想明白。一个想少花钱,一个想多卖钱。双方都是因为“钱”。这三个场景,归根到底都是因为一个“钱”字。捡菜叶是想省钱,声嘶力竭吆喝买菜的,也是为了尽快地卖完菜,再去挣钱……那么,作者是怎样来表达的呢?

第一节的一二句写得是买卖双方争执的现象,争得面红耳赤,可见互不相让的程度。三四句诗意凸显了“生活这么冷”“争一争也许就会暖和起来”作者描写的,这个菜市场的所见,也许是冬季。生活这么冷,你可以理解为天气冷,但是,天气冷,也不能靠争执来取暖啊?!这种近乎调侃的诗句,言外之意是,生活拮据,日子贫寒所致,少花一些,多卖一些,手头也许就宽裕一些,心理就暖一些。一样的道理,声嘶力竭的长腔短调的叫卖,把买菜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青菜、红菜、绿菜等,就会被买菜的注意,卖的就会快。菜当然不会蹦跳。但是,当买菜的特别注意的时候,它们是不是会分别蹦入眼里呢?这就是诗的语言艺术化了语言。第三节也是如此。弯腰捡,向社会低头,抖去尘土,就是抖去难熬的时光。生活在穷困里的人,买不起菜,他们只得去菜市场捡菜叶。也许他们捡菜叶自己不吃,去喂生灵,但是,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也不要脸面了,他们向贫困低头了,
作者简介:冯喆,中国微信诗歌学会山东分会副会长;聊城市作协会员;聊城市茌平区作协副主席;茌平区首批文学艺术人才库成员;茌平文苑平台主编;都市头条认证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