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名篇与秦皇岛(266)
李大钊《山中即景》
撰稿:学 贵
主播:月亮泉

(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
昌黎五峰山,是李大钊革命生涯的一个重要阵地。1908年至1924年,他先后八次在此山居和政治避难,在韩文公祠撰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撰写了《再论问题与主义》,批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论证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需要的深刻道理。

(昌黎县五峰山)
1918年7月,在五峰山创作:
《山中即景》
一
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
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
二
云在青山外,人在白云内。
云飞人自还,尚有青山在。

第一节在清幽、邈远、阔大的背景中讴歌了大自然的美。头两句全用口语,看似平淡的回文写法,实则颇有深意。在诗人看来,大自然生生不已,充满创造的活力;它奠定山川,区分湖海,所以既有“自然的美”,又成就了“美的自然”——造化的力量永远让人由衷地叹服并深深地痴迷。而最能体现这种美的,则是“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是啊,千山万壑,空旷幽渺之地,却响起了叮叮咚咚的山泉声,使入山的困顿者精神为之一振。这一点动态、一股活力,是大山胸腔一串激动的心跳,跃动着诗人的一缕情思,反映着时代的精神趋向。这就使本诗与一般的风景诗、山水诗有着内涵上的差异与不同的时代属性。

第二节更在山姿云色的描绘中写出自己的襟怀。“云在青山外,人在白云内”,出现了屹立的青山、飞动的白云和登高者三种形象,以一定的角度和力点而叠加。虽然诗句本身止于描述,没有带上明显的感情色彩,但可以想见攀上峰巅环顾四周极目远眺的登山者,把凌云壮志写在蓝天白云之间,又是何等地意气风发!
“云飞人自还,尚有青山在”,诗情翻进了另一个层面:白云飘然而去,登山者欣然而还,只有青山岿然不动,倚天挺立,这无边风光也就全归于它了。至此,我们方知诗人是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烘托出青山“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的品格。诗人面对风云变幻义无反顾、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人格形象跃然纸上,平添出一种始料不及的意境。

李大钊的新诗充满爱国、进取的青春之气。《山中即景》,即给当时的新诗创作注入一股清流。有别于传统的山水诗歌和文人的吟咏把玩,这首写景诗在祖国大好河山的眷恋中,寄寓着对人生、对社会的深邃思考,启迪着人们的思想,鼓舞着人们的斗志。诗中由衷赞扬五峰山的美,发出深沉的感慨。五峰如此美景却无人欣赏,唯有清亮的流泉坚毅前行,这正是革命先驱孤独而奋力前进的心情写照。充满力量与朝气的大山,代表了坚定乐观的革命形象和坚毅强烈的进取精神,他要像五峰山一样无论风云变幻而坚定矗立。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的金句,在五峰山上熠熠生辉。

李大钊,与我们地缘最近的伟人、英烈,为表达崇高敬意,特录:
《沁园春•登五峰凭吊》
耸翠排青,五指插天,挽臂互交。看碣石内外,环山抱水;五峰上下,花朵争妖。韩愈公祠,重新修建,民为“独松”塑巨雕。今凭吊,恰心灵洗礼,回溯波潮。
大钊八入山腰,播火种燎原碌碌劳。有千秋翰墨,洋洋洒洒;立言创义,引领风骚。建党兴华,先驱鼻祖,性命身家皆可抛。堪告慰,望赤旗遍野,风展飘飘。

撰稿:李学贵,秦皇岛市政协第八届至第十届委员会秘书长、党组成员。曾任秦皇岛碣石暨徐福研究会顾问。主编《秦皇岛市政协志》、《秦皇岛市政协文选》,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人物/诗词与党史——庆党百岁百期》在京津冀头条专题连载,博得广大听众、读者青睐。

主播:王庆阳,网名:月亮泉。退休前曾任秦皇岛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卫生学校、华北煤炭医学院秦皇岛分院党委书记。个人专著《养正新论》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热爱生活,喜欢用诗文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喜欢用朗诵,为多个平台主播,用声音倾情传递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