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怀念母亲,曾有散文《我家门前的柿子树》(点击量八万一千)散文《老家屋上的炊烟》(点击量六万八千)散文《我的老屋我的根》(点击量六万二千),在祭奠母亲周年之际,又奉献新作
怀 念 我 的 母 亲 (散文)
红榜作家 沈志武
疫情还在持续,处于管控期的人们宅居家中,寒冷的初冬眷顾着这个世界,濛濛的雨丝淅淅沥沥飘来。我独自徘徊在举水河滩公园,泪水合着冰凉的雨水顺着脸颊而下,随着农历冬月十六、母亲忌日的临近,母亲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眼前,母亲的过往也历历在目……
母亲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兄弟姊妹七个,母亲是老四。也许是哥哥姐姐体弱多病的原因,也许是需要看护弟弟妹妹,也许是需要帮家里干活,母亲只上过两年学,粗略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母亲常常跟我们讲,她十四岁时已经能够像大人一样为家里分担家务了。母亲嫁给父亲时,由于父亲也是姊妹七人,父亲最小,而且祖父在父亲三岁时就去世了,孤儿寡母维持着这个大家庭,家里一贫如洗。年轻的母亲,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没日没夜地干活,养猪养鸡养鸭。有时候连饭也吃不上。父亲的脾气比较暴躁,动不动就责骂她。母亲性格刚强,有时候也会回应父亲,但很少大吵。母亲对我们兄妹三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冬天早上很早地起来烧水做饭,饲喂牲畜。用旧脸盆装上灶里的柴火给我们兄妹烤热棉裤,塞进被子里,从锅里盛上热腾腾的粥饭放在床头,然后叫醒我们起来吃早饭。夏天天热蚊子多,母亲就一个一个帮我们洗澡,然后搬上竹床、椅子到道场去乘凉,用扇子给我们降温驱蚊。
我记事起的好多年里,我家的粮食经常不够吃。父亲好面子,为了家人、为了孩子,母亲只能拉下脸,经常去借钱借粮、面。很多时候,吃了早上的饭,还不知道中午的饭在哪。我不知道是什么支撑着母亲? 也许是我们兄妹让她有了活下去的信心。母亲从不打骂我们,最生气的时候就会说:“你们几时给我争点气呢?” 我的父母,在那么穷困的情况下,依然能借到粮食和钱来维持生活,最主要的就是靠她的为人,她在乡邻心目中的形象是可靠的,是值得信任的。每年卖了家里的猪或者其它值钱东西的时候,只要有点收入,母亲即使再难,也一定坚持先还别人的钱。她告诉我们“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做人要诚实守信”
母亲一生勤劳,没有享过什么清闲。从我记事起,母亲总是第一个天不亮就起床,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还要到田地里去干活,天黑看不见了才回家。那时候农业科技不发达,没有现在先进的设备和工具,收割、除草、打药、翻地,一切农活都要靠父母亲手工操作。母亲身材一直瘦瘦的,但干起活来毫不含糊,挑一百多斤的稻谷、塘水、柴火、畜粪,腰一挺、头一抬,担起来就走,步态轻盈,从无犹豫、畏惧,比农村一般男将还利落。另外还要做家务活:做饭、洗衣服、挑吃水,什么都干,从里忙到外。尤其是每年的“双抢”,从七月中旬到八月底,近两个月的时间内,要将早稻收回家,再在平田栽上水稻。一年中最忙碌、最炎热的时间,任务重,又要赶时间。往往这个时候,母亲都要早早的起来,提前将早饭做好,5点多钟我们就都下到水田里,一直干到上午12点左右,天气炎热人确实受不住,就回来吃饭和午休,而母亲则要将头一天全家人的泥水衣服洗干净,中午赶回来做饭、喂猪,忙活到下午4、5点钟,天气稍凉快些,我们一家人又回到田里,一直到晚上8点多钟天黑才回来,又是做饭、喂猪,翻晒稻谷。一天下来劳动十几个小时,就这样一天天,像打仗一样,高强度消耗着自己的身体,等“双抢”忙完,母亲更显瘦削了。
母亲性格直爽,也很孝顺,四邻八乡没有不知道的。自从跟父亲结婚后那么多年,从来没有跟祖母吵过架拌过嘴,没有让奶奶生过一次气。奶奶生病了,大多数时间都是母亲伺候,从不厌烦。那时候生活困难,家里有我们兄妹三个小的,但凡有好吃的,总是先送给祖母,再分给我们,母亲从来不舍得自己吃。母亲总是说,祖父去世得早,奶奶一个人不容易,受过不少苦,不能让她不开心。就这样,母亲总是把最好的留给老人和孩子,自已省吃俭用,我想这也是母亲后来身体严重透支,虚跨很快的原因吧。
我的母亲不仅勤劳善良,而且心灵手巧。由于我二伯父是个裁缝,自然也教会了我父亲。虽说母亲没有读过什么书,却从我二伯和父亲那里学会了裁缝。母亲做的衣服鞋袜穿在身上很舒适、得体,我们兄妹穿出去会让很多同龄人羡慕。
岁月匆匆,等到我们兄妹三个结完婚,母亲也老了。她好胜了一辈子,也贫苦了一辈子;岁月将她的头发变白了,岁月留给她满身的病痛,她心里的那份苦楚、那份期盼,作为她的儿女又能理解多少?特别是父亲在2011年去世以后,母亲更孤独寂寞了,她不愿意麻烦儿女,一个人坚守着老家,而且从不闲着,七十多岁的老人照样种着油菜及各种蔬菜。其实母亲种的菜一个人吃不完,她是等着儿女回家来拿的。记得去年国庆节前,我回到老家,听说母亲昏倒在菜地,是湾里的几位热心的大嫂把她扶起来,送糖水喂给她喝,才让她捡回一条老命。起初我认为母亲是贫血引起的昏厥,未引起重视。但我坚决不让她再劳作了,将她接到了县城的家里。母亲到来后,常常说左胸上部疼痛,我以为母亲患的是一般的骨痛或胃痛,我于是去买了一些止痛药和胃药。可是,母亲的疼痛老是不见缓解,而且有加剧的迹象。母亲疼痛难忍,有时用手肘抵着胸部,这时候我们才引起重视。将母亲带到医院检查,医院最终的结论是肺癌(晚期),我们痛心不已。要不要告诉母亲呢,因为病历没给她看,她还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病况怎么样。我们决定先不挑明,她不问,我们不说。难道母亲真的不知道吗? 她是个明白人,肯定知道得了不好的病,只是不知道病情到了什么程度。她曾说:“你们不告诉我,我有数,这一次的痛跟以往大不相同……”

2019年四世同堂的全家福
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也很迷信。她请求我们带她去寺庙烧香供奉,以为这样有菩萨保佑,病情就会好转。记得最后一次去看母亲信得过的汪医生,是我和妹妹及外甥女一起搀扶着去的,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还去母亲信奉的师父那里求神拜佛,其情凄凄。当然,我是一点也不相信这个的,本想劝阻,转念一想,还是由她好了。后期,母亲疼痛难忍,脱了形,流汁也吃不下去了,仅喝点水,再下来,水也喝不下去了,仅能在嘴唇上擦点水以缓解干燥。来看望她的亲属乡邻也无不落下眼泪。我知道,她象一支奄奄一息的烛,熬干了油,在残风中忽灭忽亮……母亲终于在2021年冬月十六晚8点钟停止了呼吸。
我只有后悔,很后悔,很后悔!在母亲最后的那段时光里,没能好好地伺候她、关爱她。记得有人说过:儿女就是付出的再多,也不及父母一生中给予我们的多。作为儿子,对母亲未尽到孝心而感到愧疚。母亲从生我到把我抚养成人的几十年中,花在我身上的心血是不可计数的,但我对母亲的关心却少之甚少。有时我在想:母亲总是母亲,儿子总是儿子,母亲是大树,儿子是大树下的小草。想想我自己的这些年吧,母亲为我操碎了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也许,在我们这一生中,有许多人、许多事经历了转身便会忘记,但在我们的心灵深处,不管时光如何荏苒,我们总会想起在母亲温馨的抚爱中长大成人,母亲总是把一缕缕温暖及时输送给我们,让我们在纷杂的尘世中永存那份做人的品性,不失那份人之初的纯真。母爱的伟大,是不能磨灭的记忆,留在心里铭记一生,留在脑海里怀念时总是会有一种温暖,充盈在心里,陪伴着流逝着的每一天。

哥,作者 ,小妹与母亲
(写于母亲逝世一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