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诗词要更广泛深入地
融入数字化时代
——在“数字化时代中华诗词发展高峰论坛”的致词
(2022年11月25日)
周文彰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诗友,媒体界的各位朋友:
世界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今天,我们举办“数字化时代中华诗词发展高峰论坛”,一是表明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华诗词在科学技术层面所处的历史方位,二是要研究讨论中华诗词如何更广泛深入地融入数字化时代,使中华诗词这门古老的艺术借助数字技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因此,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联合主办这次论坛恰逢其时,很有意义。感谢中华诗词文创书店的精心准备,使我们能够在这样温馨雅致的会场里,运用现代化设备,举办这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论坛。
数字化时代是因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从而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得名的。数字技术,是把数字、文字、图像、语音、客观事物、虚拟现实等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用数字0和1来表示,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等手段,进行存储、传送、编辑、显示、应用等等。2022年11月9日,习 近 平 总 书 记在致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贺信中指出:“当今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毫无疑问,数字技术也深刻改变着中华诗词的学习、创作、传播、教育、收集、储存、出版等各个方面。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是,如何让中华诗词更广泛深入地融入数字化时代。
更广泛,是说中华诗词要在更大范围内借助数字技术繁荣发展自己、服务社会。这里的范围,既指人群的涵盖范围,也指诗词的业务范围。比如,要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诗词创作和诗词工作中使用数字工具,要让越来越多的诗词工作借助数字手段来开展,还要让数字化工具成为社会各界学习传播中华诗词的新途径、新方法、新常态。
更深入,是说中华诗词要在更深层次上借助数字技术繁荣发展自己、服务社会。这里的层次,既指诗词运用数字技术的实践要上层次,也指诗词数字技术的发展要上层次。比如,要运用数字化时代的便利条件又好又快地让中华诗词“破圈”,走出诗词界,走向大众、走向社会,要根据繁荣发展中华诗词的实际需要去开发更实用简便的数字工具,等等。
当然,我这里所说的“更广泛”和“更深入”的区别是相对的,二者更多时候是相通的,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数字工具运用得更广泛了,也就是更深入了。反之亦然。
我国稳定的诗词写作队伍约有300万人,每天都在产生海量的当代诗词作品,但可惜的是,这些作品大多是在诗词界的圈子里“转悠”,未能走向大众、走向社会。我国网民已达10.51亿,占总人口的74.4%,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为终端的新媒体方兴未艾。当代中华诗词如果能够更广泛深入地融入数字化时代,必将产生新的局面。
把中华诗词发展放在数字化时代这个大背景下来讨论,得益于我们去年成立的中华诗词学会科技与文创诗词工作委员会。日常参与这个委员会工作的,以中青年为主体,他们来自各个领域,事业心强、知识面宽、联络范围广,立志组织创作“科技诗词”,运用发展“诗词科技”,申请加挂“中华诗词新媒体传播平台”牌子,真正给诗词插上科技翅膀,让诗词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更深入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期待今天的论坛及其成果能成为一种标志,即中华诗词融入数字时代的新起点!期待“中华诗词新媒体传播平台”启动运转,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在此之前,我国早就出现一批有文化情怀、有开拓精神的中青年诗人,他们靠自己的力量创办诗词网站,开发诗词软件,建立诗词数据库,摄制诗词音视频等,使诗词早早进入了数字时代的怀抱。我开头所讲的“数字技术也深刻改变着中华诗词的学习、创作、传播、教育、收集、储存、出版等各个方面”,有他们的贡献。这里,仅仅以我所了解数字化建设的诗词科技工作者为例。一是廖正福和了凡先生。2010年廖正福投入百万元建立“诗词吾爱”网站,2012年了凡(即徐非文)加盟后继续推进,为广大诗友不仅提供了实用的诗词工具,还提供了更贴心的创作、发表、交流的诗词圈社群服务。二是陈逸云先生。他靠一己之力创办了“搜韵”网站,把10万首古代诗词数字化,只要你键入一个词,含有这个词的所有古代诗词都呈现出来,我就用它检索了古代兵器、酒器、交通工具的入诗情况,用起来十分方便。三是张谷一女士,她靠一己之力组建了一群以传播当代诗词为追求的IT技术团队,立足服务他人,通过诗词大数据后台技术,支持诗人、诗词组织、诗刊杂志及第三方媒体,建立他们的诗词平台,并提供全方位的诗词类软件产品服务(如格律检测、杂志编审、赛事服务等)、个性化的数据提取,记录所有作品的传播轨迹,助推诗词组织建立自己的会员库、作品库、资料库。四是刘琴宜女士,她投入了上千万元制作诗词音视频,为学校诗教工作提供了优质课程资源库。诗词数字化工作,尽管几乎没有什么市场效益,但以他们为代表的年轻人一直在投入,表现出了很高的奉献精神。“古诗文网”“诗词大全”网站,可以按朝代、诗题、诗句、作者、题材、体裁等进行检索,“诗词大全”标示收录诗词高达80万首。多牛、哔哩哔哩等把诗词当作产业来做,做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正由于上述多方努力,我今天才能够提出“更广泛深入地融入数字时代”的倡议。这里,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以及我没有提及的其他诗词数字化开发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如何让中华诗词更广泛深入地融入数字化时代?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力:
第一,要学会使用数字化工具。至今没有使用过的,要学会使用;初步学习者,要向更高层次努力。但我要提醒的是,用诗词软件写诗,偶尔试试、当作游戏玩玩可以,但不能作为诗词创作的常态。那样,诗词创作水平不仅难以提高,现有创作能力也会被废了,就像键盘让我们提笔忘字、手机通讯录废了我们的电话号码记忆能力一样。
第二,要加强诗词大数据建设,推进网络联动。例如,全国诗词媒体数据库,全国诗词组织数据库、全国诗人词家数据库、全国诗词活动数据库、全国诗词著作数据库、通过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以及通过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新媒体发表的诗词数据库等等,现在这些都处于“无数”状态。要继续加强网络建设,推进网络联动,优化数据库和网络的的检索功能。现在中华诗词学会网站已经开通分支网站665 个(其中省级团体31个,市级团体 229 个,县级团体 405 个)。平台总注册人数69366人,改版以来共发布诗坛讯息 5718条,收集古代精典诗词曲赋作品 18500余首、发布当代诗词作品 229209首。希望大家用好链接这个网站,用好这个网站。
第三,要开发更多更实用的诗词软件,改善诗词教学、诗词传播、诗词储存、诗词鉴赏、诗词翻译等方面工作的技术条件。
第四,要充分使用数字技术传播诗词。运用短视频、微信等新载体和抖音、快手、多牛等新平台,使诗词传播形式多姿多彩、生动有趣、深入人心,使诗词传播更广泛、更积极、更有效。特别是要运用数字技术推进中华诗词的国际传播和互动交往,助推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要求,从诗词角度讲好中国故事。
第五,要把诗词与文旅、文创等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诗词+产业”的融合发展。诗词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既能增强文化自信,还具有很高的产业价值。各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等等的追求,为诗词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一些地方把诗词用于公园、校园、酒店、街道、广场、景点、湖河岸边等环境建设,制作成文创产品,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使传统诗词获得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六,要广泛联系诗词、科技、文创等各界力量。让中华诗词更广泛深入融入数字时代,需要诗词、科技、文创等各界力量齐心协力,勇于开拓,缺少哪个方面都无法实现这个目标。
党的二十大对如何推进数字中国、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战略安排,为中华诗词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把中华诗词当成事业来做,为数字化时代中华诗词发展作出更大努力,争取更大成效!
注:周文彰,系现任中华诗词学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