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有故里,名人故里更具开发价值。
《名人故里》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们爱中国历史,爱中国文化,亦是爱国的一部分。
李端棻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故里当然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为我们所爱之地。
因此,我们要将李端棻故里很好地保护起来并进行宣传,不能使之湮没无闻。
李端棻是贵阳本土的最大历史名人之一,在所有的历史文献中,都明确指出李端棻故里在贵阳。
现在,保护李端棻故里的时机已经成熟,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为建设李端棻故里而努力奋斗。
打造李端棻故里计划方案:
一、 由当地政府主持召开3~4次专家学者论证会,论证该计划的可行性,为推行该计划做足理论和学术支撑。
二、请名人或官员在村头书写“李端棻故里”并刻在巨石上,再进一步立起写有“李端棻故里”的高大牌坊,也可以在村子的两头安放。
三、 制作宣传手册,现在制作的“走进美丽乡村”可以改为“走进端棻故里,感受文化乡村”。开头部分是村介绍,中间是李端棻介绍及生平大事记,最后面是村农家产品介绍。
四、 在村内广植大小不等的李子树桃子树,并且在树上挂牌介绍李子树桃子树(其果实可以叫端棻李 端棻桃),其含义不言自明(桃李天下)。
五、 出版研究李端棻的书籍,宣传研究李端棻的新成果,这样的图书至少在六七部以上。语言表述要通俗易懂,把学术研究通俗化、平民化,使游客了解李端棻的生平及贡献。
六、 建造李氏宗祠和李端棻庙,内设李端棻画像及雕塑,还有条幅等等其他众多内容。
可以利用现代声光电技术,再现李端棻的生平,尤其是在历史上的重要关键时刻他的言行,直观普及李端棻文化。
七、 将所有的贵州李氏串联起来,将所有的李氏遗迹及王阳明、尹珍及沙滩文化串联起来,打造一个以李氏文化为主的文化圈,提升贵州旅游的文化内涵。
从寻求外延式发展转向寻求内涵式发展,高效高质地利用好贵州丰富的人文资源,打造贵州旅游的文化品牌和文化特色,带动周边的各种历史文化和旅游商机。
以上所述内容哪怕只有一个成功,如宣传“李端棻故里”,就比现在的“美丽乡村”宣传效果强出百倍。
“李端棻故里”,字字千金,尤其是贵阳这样优越的地理环境,是中国绝大多数历史名人城所不能相比的。
哪怕是全国游客的千分之一能来到这里,也可以产生无尽的各种价值。
过去没有学术界和理论届的支撑,对李端棻始终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我们不敢理直气壮地打出李端棻牌来。
现在情况变化了,有这么多的专家学者来研究和肯定李端棻了,我们再不能因循守旧,自我封闭,错失良机。
“李端棻故里”一旦打造成功,整个南明区、乌当区、双龙区、贵阳市乃至贵州省就会产生巨大的新面貌。
我们要牢记,李端棻是贵阳本土第一历史名人,贵阳有理由让李端棻为当地增光添彩。
我们应该马上行动起来,我们不能再让下一个避暑休闲旅游黄金季节从我们手里溜掉,要尽快弥补损失,以迎接一个游人如织的新时代。
打造李氏文化避暑旅游圈
“李端棻故里”这五个字之所以一字值千金,是因为人们的好奇心,因为中国人对李端棻并不了解多少,他们不知道李端棻的故里在何地,也没有见过真实的李端棻长什么样,就知道他举荐的康梁(已有多人论述)是新党。
因此,李端棻故里可以使人们增加更多的惊奇及历史知识,才会明白李端棻到底是个什么人。
别看人们知道李端棻的名字,其实人们对李端棻本人远远超过“三不知”:
一、他们不知李端棻故里;
二、不知李端棻模样;
三、不知皇帝对李端棻的评价;
四、不知李端棻与康梁的关系;
五、不知李端棻的生平事迹;
六、不知真李端棻与假李端棻;
七、不知李端棻对国家的贡献;
八、不知人们对李端棻的评价;
九、不知李端棻对在何处 错在何处;
十、不知李端棻的家庭与家乡贵阳情况;
十一、不知李端棻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十二、不知道李端棻对贵州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等等……
既然是这样的话,我们打造李端棻故里就是非常必要的了,其意义和实际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除李端棻外,贵州省、贵阳市本土还有响当当的秦娘美、奢香夫人、杨应龙、张之洞、丁宝桢、秦天真、何应钦等历史名人。
注意:
南京无知地把诸葛亮和岳飞拉了进来。
建炎三年岳飞弃守建康是铁的事实,而建炎四年的四五月正史并无岳飞在建康的作战记录。
被岳飞所杀的傅庆说他在清水亭有功,也并没有说是什么功,不能证实是作战功。
关于这些,众说纷纭,南京方面也不知道搞个论证会,稀里马虎就应对了。
在历史方面,南京多有不认真的地方,如宁江区博物馆,就那些仨瓜俩枣的浅薄东西,算是个博物馆了,显然是糊弄人的。
(我向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提议过:
对于秦桧这样的顶级历史名人,却视而不见,宁江区没有人研究秦桧倒也罢了,南京市无人研究秦桧就不应该了,江苏省没有人研究秦桧就更不应该了。
迄今为止,当地人对秦桧也仍然采取一个冷漠的态度。而对本地历史名人的冷漠态度,本身就是没有文化的表现,也含有腐败的成分。
不知道秦桧是南京本地的宝贵财富,是不懂得研究秦桧的结果。
秦桧从来没有危害南京,黄河百害也是母亲河......)
看看“洪承畴”家乡人是怎么打造“洪承畴故里”的;
看看曾国藩和李鸿章家乡是怎么打造故里的;
曹操曾经很坏,至今在舞台上也仍然很坏,但是亳州市政府将计划恢复曹操故居,把曹家大院等一大批文物遗迹保护起来,例如八角台的恢复、曹操文化园的建设,依托曹操家族墓打造曹氏文化园,毕竟曹氏家族很大,曹操只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同时还会结合养生做宣传,再把当年曹操水军训练营做恢复。看看人家是怎么干的,而我们的李端棻呢?
连个故里也不敢搞吗?要知道:
吴三桂也够“坏”的,他的故居也好好地保留起来了;
甚至汪精卫这样的货真价实的大汉奸,也保留了他的祖居和官邸。
秦桧的故里的打造凭什么不能搞起来?
桦墅村前,只要摆出刻了“秦桧故里”的泰山石,游客就会翻几番;
只要遍植了桧树,游客就会翻几番;
只要在村里建个秦氏宗祠,游客就会翻几番;
只要建个秦桧家庙,就会在全部翻几番的基础上再翻几番。
那时候桦墅村就不是现在这个模样了,另外也可以带动周边地方的旅游业,就是因为有了秦桧这样的特色功能。
这样的特色功能在许多地方是求之不得的,而我们为什么麻木不仁、视而不见呢?
秦桧是本土最大的历史名人,这是我们需要认识到的,南京人搞一些外来人充数很没意思。
这种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在贵州,我们只要打出李端棻故里这个牌子,一个月内立竿见影,我们做了多少,回报就有多少翻倍。
至于民众对李端棻的认识方面,我们历史学者可以负总的责任,这是我们承包的地方,尽可放心了。
打造李端棻故里文化圈,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做到的。
希望政府能高度重视,行动起来,以打造端棻故里文化圈为契机,提升贵阳人乃至贵州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
历史告诉我们,道路决定命运。
打造端棻故里文化圈,就是贵阳市乃至贵州省发展的一条可以看得见未来的道路。我们不单要振臂高呼,更要实干苦干,不能再错失发展的良机。
《璀璨星-李端棻》
在历史的长河中徘徊,一位先贤的身影熠熠生辉,他便是李端棻。
李端棻,贵州贵阳的骄子,以其深邃的目光、无畏的勇气,站在了时代变革的潮头。彼时的华夏大地,在封建的阴霾下沉睡,科举制度禁锢着思想,传统教育体系陈旧腐朽。李端棻却敏锐地洞察到时代的需求,他挺身而出,呈上《请推广学校折》。这份奏折,如同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打破了旧有教育体制的沉闷格局。他主张在全国广设新式学堂,让知识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倡导开设多样课程,使学子们能接触到世界的先进思想;提议选派留学生,将中国的视野拓展到全球。他的这些倡议,成为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声,为古老的中国开启了一扇通往现代教育的大门。
他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倡导者,更是身体力行的践行者。他参与创办京师大学堂,为中国培育了无数栋梁之材,使这所学府成为了学术的殿堂、思想的摇篮。回到家乡贵州后,他不顾年迈体衰,积极投身于地方教育事业。与志同道合者共同创办贵阳公立师范学堂,为贵州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师资力量;参与创建贵阳中学堂,为家乡的学子搭建起知识的阶梯。他以自己的学识和品德,为贵州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成为贵州新学的领路人。
在戊戌变法的风云激荡中,李端棻更是坚定地站在变法派的阵营。他深知,只有变革,才能拯救民族于危亡;只有创新,才能让国家焕发生机。他不畏惧守旧势力的阻挠,不害怕政治的风险,毅然决然地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变法主张。他积极参与变法事务,为变法出谋划策,以自己的影响力为变法运动摇旗呐喊。尽管变法最终失败,他也遭受了撤职查办、发配新疆的命运,但他的信念从未动摇。他在困境中依然坚守着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与担当,展现出了一位政治家的高风亮节。
李端棻的一生,是为国家、为民族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他以自己的爱国情怀和改革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拼搏。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丰碑,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缅怀。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更应从他的事迹中汲取力量,传承他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