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吕恭
柿子是典型的北方果实,在长江流域以南是看不到柿子树的。尤其在我们陕西关中,柿子是盛产之地,但凡无论走到哪个县乡哪个村庄,零零散散的柿子树随处可见。尤其是到了深秋时节,柿子的叶子落光了,只剩下通红的果实挂满枝头,在蓝天的映衬下,煞是好看。很多人如今无论是否喜欢吃柿子另当别论,但对柿子的摄影却情有独钟,尤其是前段深秋初冬时分,柿子我倒没吃过几个,但红彤彤挂满枝头有关柿子的照片着实欣赏了不少。
自国家改革开放快速发展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各种水果争奇斗艳,纷纷上市。在北方苹果依然是果中之王,过去中国苹果的产地主要在两个半岛,一个是辽东半岛,一个是胶东半岛。但很快,陕西的苹果就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毫不谦虚地占据了中国苹果市场老大的位置,尤其是渭南市白水县和延安市洛川县的苹果早已成为品牌,风靡全国。苹果的适生区是有条件的,要求在海拔800-1200米的高程最为合适。近十余年,我们宝鸡市扶风、凤翔、陇县北部靠近山区的地方,由于是适生区,而且都在阳坡,光照丰富,昼夜温差大,苹果异军突起,名气也逐渐大了起来,不但种植很多,而且味道还好,已成为当地农民经济作物的主要品牌。再比如宝鸡市的眉县,过去也大量种植苹果,可味道总是不尽人意,原因就是眉县在渭河以南,海拔400-500米左右,不属于苹果适生区,后来科学种田因地制宜,改种了猕猴桃,现在已经成了“大气候”,不但产量大,而且味道甜美,被誉为“中国猕猴桃之乡”。我在中秋节时还给在四川攀枝花居住的老指导员快递了两盒,他给我回复说味道确实很美。我写这一段主要是想说明目前水果种类太多,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柿子已经遭到了比较残酷地冷落,虽然果实挂满枝头,连农民都不去采摘了。就那样,先是被用来观赏,最终慢慢地脱落烂掉,人们似乎已经不再把柿子作为水果看待,几乎走上被即将被淘汰出局的命运了。就好像甘肃陇东的麦客,尽管最少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但由于陕西关中随着收割机的普及以及麦客家乡的精准扶贫也需要劳力,在十余年前就已经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视觉中彻底消失了。难道柿子也要走到这条路上吗?

其实对于柿子,我倒是情有独钟的。50多年前,我当知青下乡在关中腹地武功县东北部的一个小村子,虽然村名叫桃园,可当时村里除了柿子再无任何果树。而且柿子树也不娇贵,既不用浇灌,也不用剪枝,更不用打药,根本就不用管它,到秋收的时节,柿子总会挂满枝头,成了村里唯一的果实,农民们纷纷精心采摘下来,很多人还放到地窖里保存到过年时再吃。我们当地的柿子共有三种:一种有拳头大小,又分为火柿子和水柿子两种,火柿子要硬着吃,而柿子刚摘下是涩的,要用温水浸泡上一夜脱涩后,就可以吃了,又脆又甜;而水柿子就要放置起来,经过1-2个月的软化糖化,就可以吃了。拿上几个柿子,放在热炕上暖暖,等温温地拿在手里,轻轻地剥了那层薄皮,嘴吮着一吸,我的妈妈呀,那可真是从口舌一直甜到心底,一股沁人心脾的感觉啊!至今50多年过去,满世界的各种南北方水果可是吃了不少,却总也忘不了当年吃柿子那种甜丝丝、美滋滋的感觉。还有第三种柿子,当地人都叫“小火罐”,有乒乓球那么大,摘下也要放软后,通红剔透,不但好吃,还好看好玩。拿到手里,拔掉柿子把,嘴对着柿子眼一吸,一口一个,真是过瘾的很呢。
这两年我的心里一直纳闷,为什么这么可口的柿子现在不受人们待见了,甚至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其实柿子树根本就不用人经管,就像野生的一样,它的生命力极强,我站在树叶落光,挂满果实的柿子树下思索着,究竟是有什么特殊的养分?在霜降前后又没有谁刻意去保护它,怎么就能坚守在那些已经干枯的树枝上?为何树叶都落光了,而柿子却能牢牢地挂在树枝上,不轻易落下?难道柿子也有灵性,有着果实对于树枝的依恋情节?平心而论,现在各种水果都在改良,好品种多得数不胜数。相比之下,柿子的确有点土气,没人在它身上下功夫,而且树枝高大,农村里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老少妇孺又不好采摘,即使有人摘了去卖也卖不上价钱,所以现在连农民都懒得去采摘它,任凭它慢慢地立冬后老死在树枝上,最后只能脱落下来隐入黄土之中……柿子如果有生命有情感,心里该多么难过呀?怎么会在几十年后,就变成了无人待见,甚至成熟了都无人懒得理它的地步呢?
记得十多年前,母亲那时还健在,我大约每个月都会回杨凌西农大的家看望她。有次回去母亲说,咱们到西农大北校区去一趟,他一个老姐妹的丈夫是个柿子专家,专门引进的美国甜柿子品种,不用脱涩,熟了摘下就能吃,在北校区专门有一个柿子实验园,现在正是柿子成熟的季节。我开车拉上母亲和他的老姐妹,到了实验园地,看到柿子树就像新型的标准化苹果园一样,一亩地只种55株,都是矮化的,树虽不高,但树冠挺大,往四处伸展开来,更便于采摘。树上都是红彤彤的果实,比“小火罐”柿子大约能大上一倍,像怀表那么大小,用手摘下就可以吃,而且一点也不涩,甜甜的,很好吃。老专家夫妇很热情,帮我们摘了一大袋子。我回宝鸡时带了一些给朋友们尝尝,大家不仅说好吃,还都感到很新奇,不用脱涩就直接能吃的甜柿子,这对传统柿子简直就是一次“革命”。如今十多年过去,这种甜柿子还是蛮有市场的,卖价和苹果差不多。可传统的柿子就可怜了,已经被挤兑得到了无人理会的地步,最大的贡献就剩下在深秋时分给摄影爱好者展现它红彤彤挂满枝头那醉美的姿态,我不知道这应该算是柿子的喜悦还是悲哀?总之我想和我年龄相仿的这一代北方人,尤其是从小在农家长大的人们,心中一定会给柿子留着一个值得怀恋的念想。写到这里,我不由地心底就有一股气力直往上涌,真想大声呼唤一声:柿子,回来吧……

槛外人2022-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