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笑话:一个人乘飞机去成都,总不清楚什么时候到,于是便问邻座:
什么时候到成都?
对方回答:当你听到一阵阵哗哗哗的麻将声,成都就到了。
成都人听了这个笑话,都会说:太准确了,这就是我们成都。
成都的茶馆多,有街就有茶馆,茶馆之于成都,如同巴黎的咖啡馆,是这个城市的景观、灵魂和生存方式。从消费昂贵的茶楼,到河边、公园里的露天茶馆,从老人们最喜爱的街边茶馆,到“穷街陋巷”里专供民工喝茶看录像的“苍蝇茶馆”,成都的茶馆有数千家且十分民主:任何年龄、任何层次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可坐的茶馆尽情“腐败”一番。
全民坐茶馆的成都,算得上是将中国的茶文化唯一延续至今且发扬光大的城市。
成都的人,嘴馋,好吃,成都的饭菜好吃。
成都也许拥有比中国其它任何地方更醉心于饮食的人民,对他们来说,吃已经不是生存的需要,而是性情和文化,甚至事关一个人的尊严:你想想,如果一个大家交口称赞的好吃去处自己却没有去过,那绝对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件。
因此在成都“吃”绝不是一件个人的事和在家里能够解决的事情,而是一种全民运动,对于新发现的美食和去处,人人都会呼朋唤友地积极参与一番,这种风气直接促成那里的美食拥有不断地推陈出新和与时俱进更新换代的能力。
成都非常适合养老,在成都话里有一个词是最常用的,那就是——安逸。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消费传统,且气候物产让人称心如意流连忘返的地方,空气中难免飘荡享乐的气息。如果你让旅游家来点评一下全国的大中小城市,除了成都还能给哪一个城市安逸的评语呢。
只有在评价成都时他们肯定万众一心众口一词:成都,好安逸哦!
再过几天,我将去成都,不是去旅游观光、“微服私访”,而是和赵总一起参加事业四部的会议,播种“星火计划”。赵总说了,他在那里开两天会,罢了,让我在市场多走走。
按理说多好的事呀,与其经常待在公司参加一个又一个学术会议纸上谈兵,在夹缝中生存,在明枪暗箭中东躲西藏,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恨老大没有火眼金睛恨超市没有照妖镜,恨爹妈给我心直口快疾恶如仇的性格,恨自己没有修炼出口蜜腹剑的“盖世武功”,总是一个人流泪到天亮,还不如在市场中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人常说看景不如听景,我把朋友如痴如醉的印象成都和资料上的成都胡乱整理成文字,全当练笔并不敢拿到成都归来发表,实在怕落下居心叵测者的口实。
20090407
20221130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