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瘟疫和流行病乃“共恶业”感召
【原文】
六月初五一函,谅已收到。兹接五月廿一函,云眼疾尚未愈,而热无避处,又加时疫。此众生同分恶业所感。祈遍令乡人同戒杀生,念观世音圣号,以期疫疠消灭。果能恳切志诚,决定有大效验。即汝之眼疾,亦当由宣布此语而得痊愈。
茫茫大苦海,观音为救苦之人。倘人各志诚持诵,若或疫死,天地亦当易位,日月亦当倒行。若泛泛默念一句二句,即欲得起死回生之效,虽*萨大慈,非不肯救济,但以彼心不真切,决难感通。祈与乡人详说之,则幸甚。
【译文】
六月初五的一封信件,料想您已经收到。
今接到五月二十一日的信函,您说眼疾还没有痊愈,而且天气炎热无处避暑,如今又加上疫情流行,这是众生的共同恶业所感召而来的。
请遍告乡人,大家共同戒杀,虔诚念诵观世音*萨圣号,希望疫情早日消灭。
如果真能恳切志诚,决定会有大的效果。而您的眼病,也会因为宣布这个言论,而得以痊愈。
茫茫生死苦海,观世音为救度苦难之人。倘若每个人都能够至诚恳切持诵圣号,如果还因疫情而死,那么天地都要易位,日月都会倒行。
但是念的时候一定要恳切至诚、要多念,若是心不在焉、泛泛念个一两句就想得到起死回生的效果是不可能的。
观世音*萨大慈大悲,不是不肯帮助我们,是因为我们的心若不恳切,无法跟*萨的心*应道交,*萨想帮也帮不到我们。请与乡人详细说明这个道理,则幸甚。
一一《印光大师》之《复周伯遒居士书十四》佛弟子敬译
二、念观音*萨决定可以不遭瘟疫
【原文】
念观音,不独邀净友念,当于村中及近村宣告,无论老幼男女,通皆吃素,念南无观世音*萨。大家各人在各人家里,一路做事一路念。于行住坐卧中常念,决定可以不遭瘟疫。前年各处虎疫甚剧,陕西澄城县寺前镇附近,死数百人,一弟子村中有五六十家,人皆令念,只死两个坏人,余均无恙。
甘肃甘谷何鸿吉居士提倡念佛,凡念佛处,疫不入境。汝邀净友念,是小办法。教全村中老幼男女念,是大办法。顶好吃净素,如其不能,亦须少吃。即未吃素,亦要念。当此凶险之时,唯念南无观世音*萨,为能救护。彼怕死愿安乐者,当不至犹不以为然而忽之。
【译文】
念观音*萨,不单单只是邀集莲友们念,应当在村中以及近村宣传告知,无论男女老少,通通都吃素,念南无观世音*萨。
大家各人在各人家里,一边做事一边念。在行住坐卧中常常念,这样,绝对可以不遭受瘟疫的祸害。
前年各地方霍乱流行相当严重,陕西澄城县寺前镇附近,因此死了数百人。一位皈依弟子,村子里有五六十户人家,人人都让他念观音*萨,只死了两个坏人,其他的人都安然无恙。
甘肃省甘谷县何鸿吉居士提倡念佛,凡是念佛的地方,瘟疫不进入地界。你邀集莲友念,是小办法。教全村中男女老少统统都念,是大办法。最好吃净素念,如果做不到,也要少吃。即使未吃素,也要念。
在这个凶险之时,只有念南无观世音*萨,才能救护大家的性命。那些怕死想要安乐的人,应当不至于仍然不以为然而忽略念颂*萨圣号。
一一《印光大师》之《三编·复穆宗净居士书二》佛弟子敬译
三、*难时念观音可转危为安
【原文】
观世音*萨,于无量劫前,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悲心无尽,慈誓莫穷。故复于十方世界,现*萨及人天凡圣等身,以施无畏,而垂济度。
《普门品》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不但现有情身,即山河、船筏、桥梁、道路、药草、树木、楼台、殿阁,亦随机现。总以离苦得乐、转危为安为事。凡遇刀兵、水火、恶病、恶兽、怨家对头、恶鬼、毒蛇,种种危险者。
果能至诚称念“南无观世音*萨”,即可蒙*萨加被,转危为安。现在杀劫弥漫,全球皆无安乐之处,亦无安乐之人。愿中外同胞,同念观音圣号,同以观音*萨救苦救难之心为心,同以观音*萨利人利物之事为事。则人我念空,斗争事息,自可同享太平,共乐天常。
【译文】
观世音*萨,在无量劫以前,早就已经成佛了。法号为:正法明如来。
只是因为感念众生的苦难之心没有止境,爱护众生希望给以安乐之愿没有边际,所以在十方世界,普遍化现*萨以及人、天凡圣等等身份,来布施众生以无所畏怖,给以彻底的救济和度脱。
《普门品》说:“应当用什么身份得以度脱的人,*萨就会现什么样的身相而为之说法。”
*萨不但现作有情之身,就是山河、船筏、桥梁、道路、药草、树林、殿阁,也能够随顺众生的根机而为变现。总是以众生离苦得乐、转危为安为自己的职责。
所以,凡是遇到战争、水火灾害、恶病、恶兽、怨家对头、恶鬼、毒蛇,种种危险的事情,如果能够至诚称念“南无观世音*萨”名号,就可以承蒙*萨*持、护佑,转危为安。
而现在,杀戮的浩劫充满世界,全球都没有安乐的和平之地,也没有可以幸免战火侵害的人。
希望中外同胞,共同称念观音圣号,共同以观音*萨救苦救难的慈悲之心作为自己的存心,共同以观音*萨利益他人利益动物之事作为自己的职责。
这样,便能够是非人我的念头停息,斗争平息,自然可以共同拥有太平盛世,共同享受天伦之乐。
一一《印光大师》之《普劝全球同胞同念观音圣号启》佛弟子敬译
四、亦可*持大悲水饮用
【原文】
时疫流行,妻子罹病,当令彼等各各志诚念“南无观世音*萨”。汝若会念《大悲咒》,当*持大悲水令服,自可痊愈,正不必汲汲于医疗也。
【译文】
现在瘟疫流行,妻子、孩子染病,应该让他们每个人都至诚念诵“南无观世音*萨”。
你如果会念《大悲咒》,应当*持大悲水让他们饮用,自然可以痊愈,而不必急切求助于医药来救治。
一一《印光大师》之《文钞续编·复吴沧洲居士书》佛弟子敬
文钞原文:
念佛法门,但具信愿,持佛名号,即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断惑证真,末世众生,颇不易到。舍此念佛一门,则芸芸众生,出苦无期矣。此经于入法界品,善财以十信满心,受文殊教,遍参知识。最初于德云座下,即闻念佛法门。及至末后至普贤所,普贤以威神加被,俾善财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是名等觉菩萨。
普贤乃为称赞如来胜妙功德,令生欣乐。随即令其发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并劝华严海众一切法身大士。夫华藏海众,皆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等诸大菩萨,尚须回向往生西方,方可以亲证即心本具之菩提觉道。况其下焉者乎。
而观经下品下生五逆十恶,临终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止数声,亦可往生西方,得预末品。若非华严所说一生成佛之法,末后归宗,归于往生西方。
——《印光法师文钞》•敬书华严大经以尽孝思序
如诚法师译文:
念佛法门,只要具足信愿,持佛名号,就可以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断惑证真,末法之世的众生,很不容易做到。舍弃这个念佛法门,那么芸芸众生,就出苦无期了。
这部经在《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以十信满心位,受文殊菩萨的教导,周遍参访善知识。最初在德云比丘的座下,就听到念佛法门。等到了最后,参访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以威神加被,使善财童子所证的境界,与普贤菩萨相等,与诸佛齐等,这名为等觉菩萨。
普贤菩萨于是为他称赞如来胜妙功德,令他生起欣乐之心。随即令他发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并以此劝导华严海众,一切法身大士。华藏海众菩萨,都是证得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位的诸大菩萨,还必须回向往生西方,才可以亲证即心本具的菩提觉道。
何况在这之下的人呢?而《观经》中的下品下生,即使是犯了五逆十恶的人,临终地狱相现前,有善知识教他念佛,或者念十声,或者只念几声,也可以往生西方,得以预入最下一品。如果不是《华严经》所说一生成佛的念佛法门,最后归结到净土宗,归结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印光大师重刻《安士全书》序一:
淫杀二业,乃一切众生生死根本。最难断者惟淫,最易犯者唯杀。二者之中,淫则稍知自爱者,犹能制而不犯。然欲其意地清净,了无丝毫蒂芥者,唯断惑证真之阿罗汉,方能之耳!余则爱染习气,虽有厚簿不同,要皆缠绵固结于心识之中,从劫至劫,莫能解脱。杀则世皆视为固然,以我之强,陵彼之弱,以彼之肉,充我之腹,只顾一时适口,谁信历劫酬偿?《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噉,恶业俱生,穷未来际。”古德云:“欲得天下无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又云:“欲知世间刀兵劫,须听屠门半夜声。”既有其因,必招其果。不思则已,思之大可畏也!
淫和杀二种恶业①,是一切众生生生死死轮回在六道②的根本原因。最难断除的是淫,最容易犯的是杀。在这两种恶业之中,只要稍微懂得自爱的人,淫业还能控制不犯。但是,想要心里彻底清净,没有一丝一毫的欲念,只有断惑证真③的阿罗汉④能够做到啊!其他人虽然贪爱污染习气有深浅不同,但都因习气纠缠熏染意识,故无量劫⑤来得不到解脱。杀业则世上认为本来就是这样,凭借自己的强大,侵犯弱者,用众生的肉,满足自己的口腹,只顾一时的快活,谁相信无量劫以来改头换面互相酬报?《楞严经》说:“因为人吃羊,所以羊死为人,人死为羊,互相吞吃,以至于十种生命⑥都是这样,生生死死,互相吞杀,报应无穷,恶业恶习与生俱来,穷尽未来,永无休止。”古时候的大德说:“如果想要知道世上战争的原因,那就请去听听屠宰场里半夜里的叫声。”既然造了杀生的因,必然要得被杀的果。不去考虑就不知道,一去深思才知道杀生实在可怕啊!
注释:
①众生一切善恶思想行为,都叫做业。好的思想行为叫做善业,坏的思想行为叫做恶业。
②指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③断除一切贪瞋痴等烦恼,证悟宇宙人生的真理。
④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中声闻乘的最高果位,有三义:一、杀贼、杀尽烦恼之贼;二、无生、解脱生死不受后有;三、应供,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
⑤梵语“劫簸”的简称,译为大时或时分,指通常年月日不能计算的极长时间。
⑤指胎、卵、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
印光大师重刻《安士全书》序二:
安士先生,恭禀佛敕,特重哀愍,因著《欲海回狂》以戒淫,《万善先资》以戒杀,征引事实,详示因果,切企举世之人,同怀乾父坤、母民胞物与之真心,永断伤风乱伦,以强陵弱之恶念。又欲同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将《文昌帝君阴骘文》详加注释,俾日用云为,居心行事,大而治国安民,小而一言一念,咸备法戒,悉存龟鉴。由兹古圣先贤之主敬慎独,正心诚意,不至徒存空谈而已。如上三种,文词理致,莫不冠古超今,翼经辅治。因其以奇才妙悟,取佛祖圣贤之心法,而以雅俗同观笔墨发挥之故也。虽然,已能戒淫戒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若不了生脱死,安能保其生生世世,不失操持?则恒生善道,广修福慧,不堕恶趣,彼此酬偿者,有几人哉?而下生脱死岂易言乎?唯力修定慧,断惑证真者,方能究竟自由。余则纵令尊为天帝,上而至于非非想天,福寿八万大劫,皆属被善恶业力之所缚著,随善恶业力之所轮转耳!因是特依如来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法,荟萃净土经论要义,辑为一书、名曰《西归直指》。若能一阅是书,谛信不疑,生信发愿,求生西方,无论根机之利钝,罪业之轻重,与夫工夫之浅深,但能信愿真切,持佛名号,无不临命终时,蒙佛慈力,接引往生。既往生已,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悟自心于当念,证觉道于将来。其义理利益,唯证方知,固非笔舌所能形容也。此系已信愿,感佛慈悲,感应道交,获斯巨益,校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 其难易奚啻天地悬隔而已!
周安士先生,恭敬禀承佛力加持,特别垂迹东土,哀愍众生,就写了《欲海回狂》一书来说明戒淫的道理,写了《万善先资》一书来说明戒杀的道理。旁证博引,事实确凿,详细他说明了因果报应的道理,殷切希望全世界的人都满怀着乾父坤母①、民胞物与②的大慈悲心,永远断除伤风败俗,扰乱伦理,凭借强大欺负弱小的恶习。他又想要所有的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把《文昌帝君阴骘文》详加注释,使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做人,怎么存心做事,大到治国安民,小到一言一念,都有一定的尺度,都有借鉴。因此就使古圣先贤所说的主敬③慎独④、正心⑤诚意⑥就再不是空谈了。以上三种书,文词理义,都是冠古超今,补益群经,辅佐治国。因为他凭自己的天才和妙悟的智慧,继承了佛祖圣贤的心法,并且用雅俗共享的笔墨把文理奥义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已经能够戒淫戒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但是,如果不能了脱生死,摆脱轮回,怎么能够保证他生生世世有道德、气节?那么要保证永远生于善道⑦,广修福慧,不堕落恶道⑧,互相报偿的,又有多少人呢?了脱生死难道是那么容易的吗?只有勤修定慧⑨,断惑证真的人,才能摆脱轮回,彻底自由。其他的即使地位高到天帝⑩,再上推到非非想天⑪,福寿享受人万大劫,都属于被善恶业力⑫所束缚者,随善恶业力而轮回啊!因此,安士先生特依靠佛力加持,带业往生净土的方法,汇集净土经论要义,编辑成为一本书,叫做《西归直指》。如果能够阅读这本书。仔细思考,坚信不疑,生出充足的信心,发出度生的大愿,求生西方净上,那么无论他底子是好是坏,罪业是轻是重,工夫是深是浅,只要能够信心愿力真切,持佛名号,没有不在临命终的时候,依靠佛力加持,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既然往生净土了,
那么就超凡入圣,了脱生死,永不轮回了,就能在当下一念悟出自性,在不久的将来就成佛得道。这其中的含义、道理和好处,只有证道才会知道,本来就不是笔墨和口说所能形容的。这是已经相信发愿,承佛慈悲之力加被,感应道交⑬,才获得了这么巨大的利益,比靠自力断惑证真,了脱生死,其中难易何只有天地之隔呢?
注释:
①《易》说卦:“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天地是众生之父母,万物从天地生,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好象都是兄弟姊妹一样。
②民为同胞,物为同辈,应博爱一切人与物。宋.张载《张横渠集》一、西铭:“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③主张恭敬、端肃。《易》坤:“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④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⑤、⑥出自《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意思是要德化天下先从治国做起,要治好国,先从整理家庭孝悌之道做起,要整治家庭,就要先从自身做起,要搞好自身,就先要正心,不走弯路,要正心,就先要诚意,降私欲,不著一物。要想诚意,就要认识宇宙的本来面目,而字宙的真相在于以慈悲之心推及万物,周遍法界而无所不穷也。
⑦指天、人、阿修罗。
⑧指地狱、饿鬼、畜生。
⑨指禅定与智慧,即三学(戒定慧)中的二学。收摄散乱的心意为定,观察照了一切事理为慧。
⑩忉利天的帝王。
⑪非想非非想天的简称,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中最高的一层天。
⑫业的力量。善业有生乐果的力量,恶业有生恶果的力量。 。
⑬众生之感与如来(佛)之应互相交流。
印光大师重刻《安士全书》序三:
现今外洋各国,大战数年,我国始因意见不同,竟南北相攻,加以数年以来,水风旱潦,地震土匪,瘟疫等灾,频迭见告。统计中外所伤亡者,不下万万。痛心疾首,惨不忍闻!不慧滥厕僧伦,未证道果,徒存伤世之心,毫无济人之力。有同乡芹浦刘在霄先生,清介之士也,世德相承,笃信佛法。今夏来山见访,谈及近来中外情景,戚然曰:“有何妙法,能为救护?”余曰:“此是苦果,果必有因。若欲救苦须令断因,因断则果无从生矣。故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遂将《安士全书》示之,企其刊板广传,普令见闻,同登觉岸。先生不胜欢喜,即令其甥赵步云,出资七百元,祈余代任刊事。忆昔戊申,曾劝李天桂刊板于蜀,彼即祈余作 序,后以因缘不县,事竟未行。今蒙刘公毅然赞成,殆非小缘。
现在世界各国大战多年,我国南北两方因意见不同互相攻击,而且多年以来,水灾风灾旱灾,地震上匪,瘟疫等灾难,一个接一个,遍布各地。统计中外所伤亡的人,不会少于万万。痛心疾首,惨不忍闻!弟子不才,滥竽充数,混在出家人中间,没有证得道果,仅有为世界之苦而存悲哀之心,没有一点救人的力量。有位同乡是芹浦的刘在霄先生,是个清高耿直的君子,继承先辈的德业,虔诚地信仰佛法。今夏来山访我,谈到近来中外情景,悲痛他说:“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救济?”我说:“这是苦果,有果一定会有前因。如果想要救苦,必须断除恶因,恶因一断,那么苦果再也无法生起来了。因此经上说:‘菩萨害怕造恶因,众生则只害怕恶果’。”说完我就把《安士全书》送给他看,希望他刊版印刷广为流通,使大家都能见能闻,一起走向解脱的道路。刘先生非常欢喜,马上就叫他的外甥赵步云,出资七百元印刷流通,请我代为作序,制版刊印。回忆戊申年间,我曾劝李天桂在四川刊版流通,他也请我作序,后来因为因缘①不具足,事情竟没有实行。现在承蒙刘公毅然赞成,这真是非常殊胜的因缘。
注释:
①因是指主要的原因,如种子。缘是指次要的助缘,如水土阳光等等。由此因缘和合,便生出谷米来。
印光大师重刻《安士全书》序四:
窃以《袁了凡四训》为改过迁善之嘉言,“俞净意一记”,为至诚格天之懿行。其发挥事理,操持工夫,最为严厉纯笃,精详曲尽。因附刊于《阴骘文广义》下卷之后。《莲池戒杀放生文》为灭残忍魔军慈悲之帅,《省庵不净观等颂》为灭贪欲魔军之净行猛将,《省庵劝发菩提心文》为沉沦苦海众生之普度慈航,爰附于三种法门之后,譬如添花锦上,置灯镜旁,光华灿烂,悦人心目。果善读之,则不忠不恕之念,忽尔冰消,自利利他之心,油然云起,从兹步步入胜,渐入渐深,不知不觉,即凡情而成圣智矣,庶可了生脱死,永出轮回,面礼弥陀,亲豪授记。
我个人认为《袁了凡四训》是改过向善的嘉言,愈净意的净心事迹,是至诚感天的德行。他们写自己的体会,出自肺腑,不仅把意思和道理充分表达出来,事理①圆融,而且在实际操持中有根深的工夫,要求最为严格纯熟,精到详细,委曲尽致。因此就附印在《阴骘文广义》下卷之后。还有《莲池戒杀放生文》是消灭残忍魔军的慈悲主帅,《省庵不净观等颂》是消灭贪欲魔军的净行猛将,《省庵劝发菩提心文》为沉没在苦海众生作普度慈航,于是就附在三种法门之后,好象锦上添花,放灯于镜旁,光辉灿烂,悦人心目。真正好好地读一读,那么不忠不恕的念头,好象冰遇到火一样马上消失了,自利利他的心,油然生起来,从此步步进入胜境,渐人渐深,不知不觉就凡情消失而最高智慧开发了,这样很快就可以了脱生死,出离轮回,往生净土,顶礼弥陀,亲蒙授记,最后成佛。
注释:
①因缘所生有为法叫做事,不生不灭无为法叫做理。世间森罗万象叫做事,真如的理体叫做理。
印光大师重刻《安士全书》序五:
谨为阅此书者贺曰:久沉业海,忽遇慈航。遵行忠恕,归命觉皇。信真愿切,执谢情亡。感应道交,觑无虽光。余详戍申序中,兹不复赘。
民国七年岁次戊午六月十九日 古莘释印光谨述
敬为读这本书的人祝贺:长久以来沉没在受业力牵引的苦海之中,忽然遇到了慈悲救渡的舟航。遵照实行忠恕之道,归依顶礼最高的真理,走向涅盘①。信心真诚,愿望切实,一切执著②断绝,一切欲念消亡。我们的虔诚感通佛的加持③,亲见弥陀佛无量光。其他的详细写成戊午年的序中,这里不再重复。
民国七年岁次戊午六月十九日 陕西合阳人释印光④敬述
注释:
①译为圆寂,圆满一切智德,寂灭一切惑业。又译灾度,灭见思尘沙无明三种惑,度分段交易两种生死。又是不生不灭的意思。
②坚持或固执。
③虔诚祈祷忏悔则佛力加附于信者。佛日之影,现众生心水,叫做加;信者心水,能感佛日,叫做持。《华严经》上说:“佛所加持无有边。”
④印光大师(1861一1940),莲宗十三祖租,名圣量,别号常惭愧憎。俗姓赵,名绍伊。陕西合阳人(周文王妃太女以是有宰之大,故址在合阳县东南,故印光大师以古莘代合阳).二十一岁出家于终南山莲花洞寺,次年受具足戒,遍参南北丛林、归心净土宗。以后隐居终南入念佛三昧,又去普陀山闭关,朝夕念佛,深入大藏,几达三十年。徐蔚如、高鹤年二居士得遇,取其文,刊行于《佛学丛报》,名声大震。度生缘熟,龙天推出,弘扬净土。以后又到苏州报国寺闭关,初不见客,四方信众,归往日多,才延客开示。民国二十六年,避战乱于灵岩山寺。虽德行闻名四方,仍粗衣淡饭,洒扫洗涤。开示四众,不论等级,不厌其烦,至诚恳切,出自肺腑。遇有不检者,虽显贵仍直言相劝,胸无城府。创办过南京念佛放生道场、佛教慈幼院、上海弘化社。流通法典这四、五百万册,著有《印光法师文抄》。民国二十九年十一月初四日,晓鸡乍鸣,住世缘息,唤水盥漱,预知时至,蜘跌端坐说:“念佛见佛,决定生西。”说完大声念佛。没有乡久,又说:“蒙阿弥陀佛接引,我去了!”世寿八十,僧腊六十。百日荼毗,检得五色合利珠百乡颗,精圆莹澈,光芒四射。又有大小舍利花及血舍利,共一千余粒。特别珍贵是顶骨裂成五瓣莲花,齿全不休,三十二颗,为世希有。临终了然无碍,瑞相纷繁,足见大师是菩萨化身也!
六祖坛经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
——《六祖坛经》
这首偈语主要是告诉我们,真正的佛在哪里?
「真如自性是真佛」
真正的佛并不是泥塑木雕的佛像,有形的佛像只是为了引发我们真如自性的佛,这个自性的佛,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本性。可是凡夫众生并不知道自己心中有佛,往往心外求佛,反而离佛很遥远。如果我们每个人自觉心中有佛,把自己当成佛,就不会恶口,因为佛不会说坏话、不会骂人;乃至不吃烟、不喝酒,遵守五戒,因为佛不会吃烟、喝酒。
只要肯得承担心中有佛,只要肯得承认「我是佛」,那么「即心即佛,即佛即心」。所以我们学佛,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真如本性,因为那是我们自家的宝藏,自己的本来面目,自己不假外求的佛性。
「邪迷三毒是魔王」
如果你不从自心求佛,反而向心外求法,那是邪见,甚至在贪、瞋、愚痴三毒里,颠倒梦想的追寻,那就是魔王。魔王也未必是拿著武器,伤害人的恶人,真正的魔王是在我们的心中。当内心被三毒盘踞,即是魔王,如果心地慈悲柔软,即成菩提。
人的心一半是佛,一半是魔;一边是菩提,一边是烦恼。有时候我们会「人天交战」,正邪佛魔在心中起了矛盾,因此邪见是贪瞋痴三毒,三毒就是我们心中的魔王。
一念觉照,佛会从心中生起;一念迷妄心起,魔王也会从心中生起,因此在这个一半一半之间,要自觉如何提起佛的正念,降伏魔的妄想执著。
「邪迷之时魔在舍」
邪见导致我们迷惑,此时魔王就在我们心中。
「正见之时佛在堂」
当我们生起正见,正见有善有恶,正见有业有报,正见有圣有凡,正见有前生有后世,有了因果业报的正知正见,佛就在眼前了。
所以,要如何发掘自己内在的真佛呢?这段偈颂给了我们很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