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贪官而言,目下当务之急是将财产转移到国外,如果侥幸过关,远渡重洋,过上“北京人在纽约”的幸福生活,然而对于芸芸众生的百姓来说,从小“我爱北京天安门”,“北京的金山上”有一颗不落的“红太阳”,不管是他们,还是其子女,都把北京作为人生奋斗的梦想。
当许多“北漂”还在为方寸栖息之地而奋斗、许多北京户籍人口家庭还在为孩子的婚房而发愁时,最近41套房产,9666.6平米,“房姐”龚爱爱在京房产确切数字的披露,犹如投下一颗“震撼弹”,让我们陕西人在首都北京这个国际大都市长脸了,房姐龚爱爱一人的部分房产,却堪比京都上百家庭的总和,实在叫人情何以堪。
公众最关心的,无疑是龚爱爱购买这些房产的钱,来源是否合法,有关部门应全面追查,给公众一个结论。与此同时,人们更需关注“房姐”产生的土壤。正是在这个土壤里,真正深究下去,恐怕还隐藏着更多的“龚爱爱”。“房姐”产生的土壤,一方面是财富产生的机制。转型时期,由于相关体制的不完善,财富形成与积聚呈现出其某些独特之处。例如,资源要素名义上归全民所有,但实质上其收益权却被少数人分享。如果公共资源被个别部门、地方甚至行业等少数人占,必然带来严重的社会不公。
“房姐”龚爱爱产生的体制土壤,另一方面是房产税的缺位。退一步,即便龚爱爱的收入完全合法,其在北京购买房产也完全合法,但房产税的缺失,客观上扩大了贫富分化。在快速增长的北京房地产市场上,龚爱爱的房产投资无疑享受了巨大的收益。但房产税的缺失,使其房产持有成本几乎为零,无疑鼓励了大量富人投资于房地产,客观上又拉升了一个区域的房价。在这种情况下,即便采取行政式的调控方式,恐怕也很难阻止房产的投资涌入。如果真像许多国家那样,房子越多税率越高,甚至到别墅收7%,1亿元的豪宅,每年要交税700万,每个月交60多万。在这种税收制度下,若像房姐那样大量囤房,估计交税就能交得她破产,她肯定不愿意买那么多房子。
“房姐”产生的体制土壤,还有其他,比如不公开透明的财产制度等。要消除“房姐”现象,关键不在于对她这个人如何处理,关键在于如何尽快消除这一现象产生的体制根源。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十八大提出的尽快完善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共享机制,是消除“房姐”现象的关键。其基本目标就是,公平、合理地配置公共资源,其收益不能由少数人所享受;相当多的专家也建议,尽快在试点的基础上推广房产税,使一个拥有近万平米房产的人,在享受到城镇化益处的同时,也支付相应的税收,体现公平与正义。
有一首歌一度很红,叫做“北京欢迎你”!歌词尽管这样写,歌手这样演绎,改变不了北京只欢迎达官显贵的事实。普通百姓,你就蜗居吧,你就漂荡吧,你就挣扎,你就延苟残喘吧。
北京有关方面宣布,冻结陕西“房姐”在北京的财产,正在全国人民拭目以待“房姐”处理结果的时候,陕西警方证实,“房姐”已经没有了踪影!
我们不是有句“法网恢恢,疏而不露”麽?看来只能是对普通老百姓而言,“房姐”可能在党和政府体制内朋友的热情帮助下警方严密保护下,此刻在纽约曼哈顿的大厦上,幸灾乐祸地收看中国新闻呢。
李含辛2013年2月1日中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