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花村里的《兰亭集序》
郑亚水/文
1963年,朱德委员长到九湖公社长福大队视察,不禁被这儿楼亭台榭、繁花似锦的所吸引所吸所吸引,走着走着欣然脱口:'真是百花村呀!'迩后,'百花村'逐渐取代长福村,闻名遐迩到如今……那年,在百花村中,朱德委员长的眼光,逗留在兰花圃的时间最长,神思也最专注……不知就里的陪同人想上去介绍,被警卫拦住了……其他人不知道,朱德委员长一见兰花……就有一种凝重的气息,所有嘻嘻哈哈都不合时宜。因为,朱德委员长一生特别喜欢兰花,他来百花村视察的前一年,重访井岗山时,特地掘了几株井岗兰和一撮泥带回中南海……这一切,都和一个人有关,这就是朱德委员长的革命伴侣'伍若兰'烈士!
1928年春天,42岁的朱德在耒阳城迎娶了脸上有点麻子的25岁湖南妹子伍若兰,部队的宣传员编了一个顺口溜:'麻子胡子成一对,麻麻胡胡一头睡。惟有英雄配英雄,各当各个总指挥。'……1929年,蒋介石召集湘赣两省重兵,会剿井岗山。2月,3000多名红四军将士在江西寻乌县圳下村宿营……天刚蒙蒙亮,整个村子被一万多敌军包围。此刻,双枪女将伍若兰,为掩护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军部首长,带领警卫排从侧翼突围,以吸引敌军主力……后来,伍若兰因弹尽负伤被俘,被柙往赣州,宁死不屈,被敌人残酷地斩首示众,牺牲时年仅26岁,而且还怀有4个月身孕!听到噩耗,朱德一生中,唯一一次在毛泽东面前痛哭流泪……久久无法抑制悲痛……为此,他含泪写下了《悼若兰》的诗:'幽兰叶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
当年,在百花村百花园右侧那一片龙眼树下,一排排素心兰正在盛开,芬芳馥郁,看着风冲遥曳的青色兰花叶片,斑驳的几点褐黄……朱德委员长久久望着,若有所思不想离去……回京后,朱德委员长特地寄给百花村一套三册的《兰花谱》和人民币三千元,百花村村民为了纪念朱德委员长的视察,也为了怀念'伍若兰烈士',嗣后在百花园兰花圃边建造一座纪念亭,取名'兰亭'……东晋的时候,浙江会稽山有一座兰亭,王義之写了《兰亭集序》绝品;如今,九龙江西溪南畔百花村也有一座兰亭……同样诉说着'而生死之事大矣',这是红色的记忆,不能忘呀!
作者简介
郑亚水,笔名梧闽,福建省漳州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
文学荣誉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奖“二等奖”;《林前也有苦山桃》入围世界笔会杯中国文学大奖展播;《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