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省平是我在微信群里认识快两年的一位青年作家。他2013年曾出版过一本散文集《梦回乡关》。后来我又陆续在一些网媒平台上看过他这本书里的几篇文章,感觉非常好,心里时常有一种想去拜访他的冲动。我们在微信里聊过多次了,也曾说过有机会见见,却因为彼此都忙,一直未能相聚。
前几日,我再次和刘省平聊天,得知他就住在离我不远的电子城一带,就产生了想见他一面的冲动。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上午,我拨通了他的电话。他听说我要来过去拜访他,很高兴,叮嘱我快到之前就给他打电话,他好提前到站牌那里接我。马上就要见到神交已久的才华横溢的作家了,我心里很是激动。为了不让他等我,到了北山门公交站牌之后,我才给他打了电话。他热情地说,你稍等,我马上就来!我一个人在站牌旁边望着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车辆,不知他究竟会从哪个方向过来。约摸十几分钟后,我忽然看见他正站在马路对面向我招手。我快步穿过马路,走到他身边。他微笑着喊了一声“卢老师”,然后就紧紧握住了我的手。他看起来有三十七、八岁,清清瘦瘦的模样,戴着一副眼镜,留着三七分头,额前的一绺长发上染着一层淡淡的白霜,显出一种独特的文人气质。
刘省平邀请我去他家里坐坐。我跟着他穿过一条长长的店铺林立的街道,在一个丁字口处向右拐了一个弯儿,再向前走几十米,在一栋民居前停了下来。他用手指了一下说,他就住在这户人家。上了五楼,就到了他家。说是家,其实不过是他一个人的寓所罢了。房子在整个楼层的西北角,很僻静,一室一厅一厨一卫,整洁有序,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书柜和一个书架。读书人见了书,就忘了别的。趁他为我煮茶之际,我走到书架和书柜前翻起书来,里面收藏着文学、历史、哲学、营销、管理以及他本人的著作,让我目不暇给。翻书时,我问他怎么一个人生活。他说,他的父亲去年刚去世,母亲、妻子都在扶风老家,妻子在老家一所乡村小学任教,平时既要忙于工作,还要照管一双儿女,很不容易,所以他平时是一个人在城里生活,一到节假日就回老家去了。
落座后,我和刘省平一边喝茶,一边闲聊。我说,我一直很喜欢看你的散文作品,特别是《故乡的渭河》《父母进城来看我》《母亲的柴房》《堂妹慧霞》等一系列文章写得很接地气,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说,很多人曾反馈过,读他的文字时,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会在脑海里展现出来,让人置身到他所精心营造的情境之中去了。他还说,他在少年时期写过六七年诗词,其文学审美和创作理念受王国维《人间词话》一书的影响甚深。王国维曾说过:“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也许正是遵循了这一艺术法则,他的写作大都从他自己熟悉的家乡入手,动真感情,不造作,不浮华,文字朴实,句句走心,篇篇用情。他出身于农家,所写之物,所叙之事,都是他自己亲睹和亲历过的,所以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经他这么一说,我忽然明白了,他的散文集《梦回乡关》之所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的原因。

刘省平性格随和,待人热情,且非常健谈。他告诉我,一个好的作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不能仅仅靠卖弄文采。因为我平时比较喜欢写旧体诗词,所以借此机会就格律诗的写作方面的一些问题向他请教。他说,绝句、律诗都属于格律诗,特别讲究平仄、押韵,不遵循这些基本规则写出来的东西就不算格律诗了,当然这些属于基本的法则,最主重要的是要在主题、思想、情感和意境上下功夫。他指着桌上的一座罗汉倒流香炉像说,前几天,他和朋友就此各写了一首同题诗。说着,他从手机里翻出他们三人所写的七言绝句让我看,一边念,一边给我分析、讲解。果然是合撤押韵、琅琅上口,画面感强,富有情感和意境。
不知不觉,已到中午饭点。我提议出去找个馆子一起用餐,他欣然应允。下楼前,刘省平从书柜里取出一本《梦回乡关》,在扉页签上题词签名名后说:“这本书我手头的样书不多了,你在微信上曾留言要买一本,我当时没有直接回应,今天你大老远地过来看我,令我很感动,就赠送给你一本,作为纪念吧!
我们一起下楼到附近巷子里的找了一家川菜馆,一边吃饭一边继续闲聊起来。刘省平告诉我,他从高中时就开始喜欢写作了,先是写诗歌,后来觉得诗歌不足以表达心中的所思所想了,便写起了散文和小说。迄今为止,他已在《华商报》《西安日报》《宝鸡日报》《渭南日报》《民族日报》《陕西工人报》《陕西农村报》《农业科技报》等等报纸副刊,还有《少年月刊》《华夏散文》《黄河文学》《中国文学》《中国散文家》等数十家杂志上发表近80万字的文学作品;部分作品还被选入《中华散文精粹》《当代文学作品精选》《陕西青年散文选》《宝鸡文学六十年》等多部文集。另外,几年前,还曾策划主编过《西府散文选》《当代扶风作家散文选》两本地方文选。我说,刘老师,你平时要上班,哪有那么时作文编书啊?他说,人家打麻将,咱不去;别人逛街,咱也不去,这样时间不就挤出来了么?我听罢举起酒杯说:“刘老师,你太勤奋了!”他吸了一口香烟,将烟蒂摁死在烟缸里,然后举起酒杯说:“来,为咱们的相逢干一杯!”
几杯酒下肚后,刘省平兴致渐高了起来。他告诉我,他今年与人合伙开了一家策划公司,目前业务运行状况还可以,所以今年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搞个人的文学创作,不过他去年所写的长篇旅行随笔集《西路行吟》已被太白文艺出版社初步列入“丝绸之路书库”计划,书稿刚交给出版社,如果没有什么问题的话,可能年底就出版了。听了这些话,我为他能再出佳作而高兴不已,连忙道贺。
时间过得真快,不觉已快到下午两点。我知道刘省平工作比较忙,不好意思多打扰,便依依不舍地告辞了。我拿着他赠送给我的书籍,穿过一条长长的街巷,向车站走去,脑际不时浮现出我们相聚时的一幕幕场景。我想,这个年轻人有才华、有梦想、有毅力,再好好奋斗几年,其前途不可限量呢!
2018年夏日于西安

作者简介:卢维侃,网名侃侃,生于1960年代。陕西西安人,现在某国企工作,文学爱好者,常在各网络媒体发表散文作品。
卢维侃,网名侃侃,生于1960年代。陕西西安人,现在某国企工作,文学爱好者,常在各网络媒体发表散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