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图片选自百度
三逛北市场 今朝最沈阳
作者 王阳
缤纷秋色中,当文化特色街区老北市盛装亮相,展“最沈阳”新姿之时,我曾逛过北市场,赏玩民俗、追忆历史,重新认识沈阳城的热门打卡地:关东第一市绚丽多姿的风采,体验其名副其实的民俗味儿、文化味儿与乐呵味儿,身临其境感受盛京盛景、盛时盛貌的北市场掀开的新篇章。
2020年9月30日,为喜迎国庆中秋双节同日,升级版的“和泰升平”皇寺庙会举行盛大的开市仪式。老北市历经近400年历史沉淀,再焕发出新光彩。它吸引众多名人名家、非遗传承技人入驻,当年的“杂巴地”,已升级改造为好看好逛、好玩好吃的文商旅综合城:总面积达8.2万平方米的新北市场揭开面纱,惊艳亮相。国庆黄金周其热闹非凡的景象“一周三上央视”,成为沈阳全新的文化地标,恰逢其时上演着新时代的生息与繁茂。
秋日暖阳下,我一逛北市场是在国庆黄金周。无需远足欣然前往,家门口就能感受北市场包罗万象、市井繁华的盛景,品味多元文化融合的大餐流连忘返。在时间的酿造下,属于北市场的烟火气总会带你回到最平实无忧的老时光。特别是新建的文盛园、文奉园,安定祥和的气息荡漾在园区中,集旅游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展开一幅现世静好的百姓图画,荟萃展示赏心悦目的关东风貌,吸引人们驻足观瞧,吃喝玩乐绝对物超所值。盛京老北市似一张文化名片装点沈城的美丽,我为它的繁华盛景重现,再创自信和荣光点赞。
在南区文奉园,老沈阳博物馆、老物件博物馆、蜡像馆、满绣坊刺绣展、手工珠宝展、青铜器展、民俗文物展、书画艺术展悉数亮相,现场观展鲜活丰满,烙印在我的眉眼心间。一条民国老街,更是将我的思绪拉回到奉天盛京岁月“老北市街景民生”,漫步在民国风情一站式体验商业街区,在这梦幻之城,赏风景品美食恍若隔世。中午我花费20元买下9个“狗不理”包子,津津有味品尝后,又徜徉于皇寺庙会,期待能遇上满蒙、朝回、锡伯等族的舞台演出或节庆仪式,还游走观看流动非遗展销,琳琅满目令人赞叹不已。
下午,走进北区文盛园,有刘敬贤辽菜博物馆、辽宁非遗体验馆、北市场老酒馆、抚顺大官窑等开门迎客,游客摩肩接踵、人气爆棚。特别是九秋同庆——宋雨桂水墨艺术展、塑境——雕塑艺术家联展、诗意筑梦——当代艺术家联展同期开幕格外醒目,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群,尽情展示沈阳的历史文脉与艺术之魅。我与诸多艺术家的艺术人生美好相遇,仿佛一场浪漫的邂逅,让我目不暇接、抒怀感慨。
作为沈阳艺术节的活动之一:九秋同庆——宋雨桂水墨艺术展也在老北市文盛园美术馆开幕。我回望对比曾经在宋雨桂艺术馆的观赏经历细细品味、叹为观止。宋雨桂先生是中国著名当代山水画家,“秉笔勤耕数十载,佳作频出耀寰宇”。尤其是他气势磅礴的“巨制山水”《长江明珠图》《新富春山居图》,绝笔之作《黄河雄姿》,既有北派的雄浑又兼南派的灵秀,气吞山河蕴意深长,赢得中外一片赞誉举世瞩目。因宋雨桂先生山水花鸟无不精绝,作品气象宏翰、豪放恣肆,尽显性情率真与新奇诡谲,故在书画界有“鬼才仙气”之美誉。他不仅是中国水墨艺术的骄傲,更是东北画坛举足轻重的文化名片,其水墨丹青永久的魅力和时代风采,皆对未来画坛产生深远的影响。
古语有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雅俗共赏宋雨桂先生40张寓意吉祥、精微大气之艺术精品:画中的笔墨生机盎然姹紫嫣红,兼顾学术性、观赏性于一身。岁月流逝,但我仿佛觉得“斯人并未远去”,其山水花鸟仍然散发着鲜活独特的墨香墨韵。宋雨桂先生近30年的画作题材广泛、不拘一格:有的如临春风,思绪浩荡;有的清疏畅快、风韵自趣;有的吟风捉月,豪抒己怀,更有的鬼笔山川、心系家国。在宋雨桂艺术馆、文盛园美术馆两次观展,我且看且珍惜受益匪浅,可直观感知画家妙笔生花的光阴过往。依托宋雨桂先生乐山乐水的忘我丹青、浩然正气,品锦绣河山、悟人生之道,那蕴生于山水之间的辽阔壮美,那缭绕于大自然的和谐韵律,给人以无以言表的视觉震撼和发自肺腑的情感共鸣。我深深崇敬中国画坛杰出的山水画大师之高风亮节历史担当,仰慕其为人真诚耿介、胸怀坦荡、善良朴实、豪迈超逸、洒脱不羁的人格魅力,及其超脱忘我的境界。视野中一抹艺术之光提升自身文化修养,更让我陶冶性情:山高水长宁静致远。因为与朋友相约,夕阳西下后去中山公园观赏炫彩音乐喷泉,好想融入品质和平夜生活。我走马观花逛遍北市场南、北、中区全区域高颜值的街区景观后,华灯初上时分,依依不舍挥别老北市。
10月23日夜晚,“北市场梨园——盛京戏曲之夜”在老北市文盛园公益剧场举行,吸引我二逛北市场。有道是:“辽宁戏曲看沈阳,沈阳戏曲看北市”。回眸盛京戏曲的历史,就从未离开老北市。奉天落子形成在这里,新中国沈阳评剧院、沈阳曲艺团长期驻扎在这里,北市场被打造成为戏曲文化的聚集地。这次晚会以沈阳市戏剧家协会主席、梅花奖获得者李静文领衔的静文戏苑为依托,演出《智取威虎山》《野猪林》《杜鹃山》等经典唱段和折子戏。在古香古色的戏台之上,锣鼓点铿锵,叫好声连连,一场视听盛宴,展示了盛京戏曲流派的异彩纷呈。夕阳红的退休时光气定神闲,我品茶听戏、鼓掌喝彩,在闲情诗意中,近距离欣赏传统文化的精妙之处,畅游在戏曲的时空里,沉醉在老北市的风韵间,重温经典释放出的独特生命力,耳濡目染之际,真别有一番韵味在心头。
三逛北市场,则是11月24日上午,和平区作协老北市采风团迎着初冬的暖阳,走进沈阳最具独特风情、最有人文气质、最显城市韵味的历史文化景区,感受沈城历史沧桑巨变,品味浓浓的老盛京味道,不惧风寒不虚此行。
采风团跟随闪亮登场的美女讲解员,听她一路声情并茂讲述,清晰梳理出老北市文化符号的历史脉络:“1636年,皇太极开始在此修建沈阳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喇嘛教皇家寺庙——实胜寺。因清太宗皇帝赐建,也称“皇寺”。随着实胜寺的修建,形成了和平区历史上的早期雏形。”讲解员又绘声绘色说起1946年皇寺金佛神秘失踪的千古奇案,以及2016年1月,太平盛世依历史原样重塑此佛、迎归皇寺的盛举。大家津津有味倾听,情不自禁转动吉祥的转经筒,为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祈福。我还饶有兴致地登上皇寺护法楼,虔诚拜谒了安奉于此的玛哈噶喇金佛。
跟随讲解员的动情讲述,我们畅游锡伯族家庙:“1707年,锡伯族人在实胜寺西侧修建喇嘛教寺庙——太平寺,它是我国目前唯一现存的锡伯族家庙。当年,为平定西北边境叛乱,清政府抽调骁勇善战、年富力强的锡伯官兵1020人到新疆伊犁戍边屯垦、保家卫国。农历4月18日这天,西迁伊犁的锡伯族同胞聚集在太平寺祭奠祖先,祈求平安,为远征的亲人送行。此后每年此时此地,锡伯族人都要在太平寺举行纪念西迁节的活动。”迢迢西迁路,拳拳赤子心,殷殷报国情,西迁壮举在中华民族爱国史上谱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今“锡伯族弓箭”非遗技艺喜获传承之美。
讲解员风趣话北市,我们聚精会神聆听:“1921年,奉系军阀张作霖为繁荣沈城、发展民族经济,与外国商埠地竞争,下令开发北市场。8月,奉天衙门放地号,一些大商人、大地主争先恐后租地建房,规划蓝图。同年11月,北市场建成。到20世纪20年代末,北市场呈繁盛之象:“汇集五行八作,辐辏商贾游人”,成为当时中国十大传统闹市区之一,老百姓俗称“杂巴地”。那时地标建筑大观茶园、共益大舞台生意爆满,说书唱戏的、摔跤卖药的、拔牙修脚的、耍猴点痣的、变戏法跑马戏演驴皮影的、说相声双簧的、打把势卖艺的……五花八门,皆汇于此。老北市是奉天最具有市井气息的繁华娱乐区,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可感知沈城实实在在的烟火与活力。因北市场具有浓郁文化传统特色、元气满满,就此成为东北民俗文化的缩影。”
讲解员继续美妙讲述:“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利用北市场鱼龙混杂的地理环境,将新成立的中共满洲省委选址于此,在日后的抗战中发挥巨大作用。”我曾经参观过中共满洲省委纪念馆,侧耳听她娓娓道来,因采风不动声色但心里掠过一阵激动,红色记忆点滴往事,至今历历在目。
讲解员不遗余力深情讲述、声声入耳:“沈阳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北市地区加大改造力度,到20世纪末,北市场与太原街、中街齐名,成为沈阳三大综合商业街区之一。纵观北市场384年的历史,曾经“最沈阳”的地方,其市井文化、红色文化、家国文化、清文化等多元文化已水乳交融,几经兴衰,见证了沈阳城的历史变迁与壮阔发展。”乐此不疲的讲解员完美诠释浓郁的家国情怀、家国精神,和平区作协老北市采风团30余名会员,一致为她超长精彩、直击人心的讲解鼓掌点赞。我们还在古香古色的北市场园门处合影留念,为冬的画卷平添几分风雅迷人的色彩。
中午,部分采风会员还呼朋唤友,在欢声笑语中来到景区内的马家烧麦馆“尝鲜”,AA制品尝热气腾腾的羊汤烧麦美食,感受特色餐饮文化让老字号焕发新时尚。大家济济一堂举杯相邀,庆祝老北市采风圆梦之旅成功画句号,祝福和平区作协蒸蒸日上。在浓浓的暖意中口有余香、心里敞亮,都憧憬和平区以老北市、最沈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知名特色街区品牌为取向,打造集清文化、民国文化、祈福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为一体的4A级旅游景区,成就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承载包容续写盛京的尊荣篇章。这次味觉、视觉、听觉、感觉齐全的北市场采风活动尽兴而归。我与文友还在西迁之路雕塑、辽菜博物馆外那四位可爱的中华食神雕塑前驻足结缘,拍照留念,为枯燥的生活增添了斑斓的色彩。
三逛北市场,今朝最沈阳。在秋冬之交两个月内,我逛的是热闹,感悟的却是浓浓的乡愁。在老北市度过惬意难忘时光,那溢于言表的挚爱、浓烈的乡情归依至今难以忘怀。期待冬去春来春意茂,《和平文艺》“老北市专刊”雅致出炉,就像春的使者捎来春信儿:挖掘老北市的故事传播四方远近闻名,展现城市文化风貌,提升沈阳美誉度,顺势助推家乡的旅游商贸。那是留在纸上的风雅颂。
靳颖 辽宁沈阳人,大学教师,风雅诵康桥朗诵学宫学员,辽宁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