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名篇与秦皇岛(262)
朱德《海量》
撰稿:学 贵
主播:月亮泉

朱德(1886-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四川仪陇人。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曾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15年投身于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1917年参加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护法战争。1922年去法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转赴苏联学习。1927年初到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不久兼任南昌市公安局长。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1928年率南昌起义余部举行湘南起义。同年率部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任军长。1929年和毛泽东率部向赣南、闽西进军,为建立中央苏区奠定了基础。1930年起,任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红军总司令等,和毛泽东一起领导和指挥红军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1933年和周恩来一起领导和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并取得重大胜利。1934年10月参加长征。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长征途中,对张国焘的分裂红军和另立中央进行了坚决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指挥。解放战争时期任解放军总司令。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军委副主席、解放军总司令、中央纪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是中共第六、七、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八届中央副主席,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新中国成立后,北戴河成为中央暑期办公地,秦皇岛成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甲级旅游城市。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这里给予了亲切关怀和指导,各界知名人士也给予了热情关注。他们挥毫泼墨,吟诗填词,讴歌新时代,赞美秦皇岛,以《浪淘沙•北戴河》为代表,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956年7月,朱老总在北戴河作诗一首:
《 海 量 》
日暖风和海水清,
海不扬波报太平。
百川汇集成大海,
海量宽怀永不盈。
此诗看似写景,却寓意深刻,寄托着朱老总追求的境界。他赞美大海,以“海量宽怀”策励自己。在漫长的革命生涯里,他曾多次身陷逆境,但他忍辱负重,总能以宽广博大的襟怀化凶为吉、化险为夷。毛主席曾赞扬他“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董老曾以诗颂他“骨头生若铁般硬,胸次真如海洋宽。”陈毅元帅为他写下这样的诗句:“高峰泰岳万山从,大海盛德在能容。”他们都是以大海来赞喻朱老总的胸怀。度量如海、襟怀博大,不仅缘于他宽厚平和的性格,也由于他的人生历练和文化认知。艰难曲折使他懂得革命队伍团结的重要,和谐的重要,顾全大局的重要,以及为了大局在一定程度上忍让包容的重要。
朱老总写下许多诗词,其作品很少有单纯描写自然景观的,而大多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赋予自然景观以浓烈的感情色彩,表达出一种气势。如作于1939年的一首:

《太行春感》
远望春光镇日阴,
太行高耸气森森。
忠肝不洒中原泪,
壮志坚持北伐心。
百战新师惊贼胆,
三年苦斗献吾身。
从来燕赵多豪杰,
驱逐倭儿共一樽。

朱老总诗词大都自然淳朴,不刻意雕琢修饰,语言明白如话,情感真挚动人。如这首七律:
已饥已溺是吾忧,
急济心怀几度秋?
铁柱幸胜家国任,
铜驼仍作棘荆游。
千年朽索常虞坠,
一息承肩总未休。
物色风尘谁作主,
请看砥柱镇中流!
此诗是1916 年朱老总在任护国军旅长期间,带部队到古宋城休整,吟咏题于香水山芙蓉寺壁,抒发忧国忧民的心怀和报效民族国家的志向。

拜读朱老总诗记感如下:
涵海负山统重兵,
波澜壮阔伴平生。
诗风淳朴如人品,
砥柱中流百废兴。

作者:李学贵,秦皇岛市政协第八届至第十届委员会秘书长、党组成员。曾任秦皇岛碣石暨徐福研究会顾问。主编《秦皇岛市政协志》、《秦皇岛市政协文选》,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人物/诗词与党史——庆党百岁百期》在京津冀头条专题连载,博得广大听众、读者青睐。

主播:王庆阳,网名:月亮泉。退休前曾任秦皇岛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卫生学校、华北煤炭医学院秦皇岛分院党委书记。个人专著《养正新论》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热爱生活,喜欢用诗文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喜欢用朗诵,为多个平台主播,用声音倾情传递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