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亲爱的自己
作者:伊 兰
朗诵:伊兰
亲爱的,你好吗?
今天我打算给你写一封信,虽然我有这个想法已经很久了。我曾经做过一个“一封家书”的节目,那是十三年前的深冬到暮春,那一阵子,我几乎每天都要在电台那个小小的录音间录制听众的来信。我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中,看到了窗外树枝上发出的新芽,长出的新叶。那些绿油油的叶子,就像一个个小孩子调皮的小脑袋在春风中欢快地晃动着。
这个持续了大半年的节目后来结集成一张录音合辑,就叫《一封家书》。在经过了十余年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被我的好友赞赏有加,并持续地发布在由她主编的公众号上。于是,这些尘封的声音再次响起,久远的记忆再次重现。而我也由此萌生了给自己写信的愿望。当然,我,也就是此刻的你。
虽然这封信,它迟来了这么久,但毕竟它是来了,随着这个已有些萧瑟的秋日的到来,带着它的真诚和温度跋山涉水、风尘仆仆。

我记得在我上师范大学夜大学的时候,我们的汉语言文学课第一篇作文题,便为《我》。是的,那是一篇以“我”为题的作文。也许,那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写“我”的作文。虽然,我曾无数次的写过各类关于“我的”作文,而直接面对自我,写自己,甚至自己的姓氏、出生、性别、性格,还有身高、长相,喜好什么,厌恶什么,等等诸如此类,文辞直指自我内心,好像在画一幅超写实自画像,你的每一根毛发,每一道皮肤的折痕,此时,全都像放在显微镜下一样,纤毫毕现,毫厘不差地,要让你如实画就。我想,这一定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那篇《我》的作文,究竟如何情形,我已记不大清了,但它当时带给我的震动却随着时间愈加清晰。
那么,好,此刻,我便是在面对“我”,书写“我”吗?
……
现在是相隔了大约二十多个小时之后,我重新拿起笔在这个黑色软皮本上写这封才刚刚开了一个头的信。
昨天因为儿子回来了需要吃饭,我便放下笔去到厨房,然后又在客厅、卧室、洗澡间之间穿梭忙碌,一直到夜深人静,躺在床上。我记得临睡前我还瞄了一眼书桌旁的这个标题《致亲爱的自己》,六个清晰的却有些陌生的字,心里还有一丝酸楚和莫名的感动。
我在想,这个亲爱的自己是我吗?但我又觉得她似乎是另外一个人。然后,我还是带着一身的疲惫去休息了。直到此时,时间好像停下来,午后十六点,或者十六点多一些,四周终于安静下来,房屋中可以听见嘀嗒的钟声和空调的声音,我似乎还能听到自己轻微的鼻息声,笔尖划过纸面的细微的声音。这是一支圆珠笔,并不是蘸水笔或钢笔,因此,声音小极了,几乎像微风中的湖面,泛起浅浅的波纹。偶尔,我的某一笔划得长一些或重一些,我便听到了那熟悉的沙沙的声音。这是用钢笔书写才会有的声音。在此前,我们还使用钢笔的时候,这种声音是十分常见的。今年初,我记得我曾想试着用那支我非常珍爱的漂亮的毕加索笔进行书写,可是不知为什么,并不顺利。究竟是新笔用得不顺手,还是思路不畅呢?也许都有吧。
此刻,我继续用手写这种方式写这封给自己的信。在我的生日的第二天。昨天是我的生日。本来是一封写在生日的信,也是一份给自己的生日礼物。那么,就让这份礼物延迟一天到达吧,这就好比一个迟到的喜讯,我能想象它所带给人的快乐,那一定是加倍的,格外的令人兴奋和激动的。
好了,现在,我可以先喝一杯热茶。这款武夷山肉桂颜色好极了,黄亮黄亮的琥珀色,油汪汪的,堪比上好的蜂蜜。

这一阵子,我几乎每天下午都会喝它,因它,而使我有了一回又一回安然独处、悠然独步的舒适惬意。它名叫“幽谷佳人”。好美的名字,好美的意境,超凡脱俗,卓尔不群。
也许独处久了,我也就真的越来越爱上这旷达放逸的人生状态,也就越来越真心诚意地待物如人,待异乡如家乡了。比如这肉桂,它无语却深情,温热了我的胃肠,启动了我的思绪,打开了我情感的阀门,让我可以在此畅所欲言、吐露心声,而它,却也永远默默,永远温热,仿佛母亲慈爱的目光,无声却温暖如春。
是的,此刻,我是在给自己写一封信,给过生日的自己送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
这封信在我54岁生日的时候到达,也是在我54岁生日的时候动笔书写。这是我给自己写的第一封信,假如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就是这样,也许以后我还会写第二封,第三封。谁知道呢?我记得我的小弟给我写过一封信,那是我在电台工作的时候。我的父亲也写过一封,也是那个时候,我刚刚从学校调到电台工作,父亲以一位听众的口气非常正式地给“主持人伊兰” 写了信,建议主持人可以在节目中多播放一些经典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之后,便没有了。假如我没有记错的话。后来,有一次我因为参加一个身心灵成长的课程,课堂上有一个作业是给父母写信。于是,我才提笔给我的父亲、母亲写了平生的第一封信。信,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此平常、司空见惯,然而,它在我们个人的人生中又如此稀缺、罕见,甚至从未出现过。
好了,现在,我继续写这封给自己的信。至少,我一定要写一封给自己的信。好像还是一封长信,我觉得我的话还有好多没说。
我的信是写在这个几乎快要用完的笔记本上的,所以空白的纸张并不多,为了不换本子,我便随意地找了一些空处写,这就显得有些凌乱,看上去东一张西一张的,一会儿都找不到上一页在哪儿了。还好,我加了清晰的编码,只需翻一翻还是可以翻到的。
昨天生日,我录了一段视频,哦,确切地说,应该是前天,其实也就是10月19日,假如按北京时间算的话。然后,昨天,我把这个视频制作了出来,发布在我的“彩视”个人主页上。
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真的,以前我从未做过这样的事情,如此私密,如此即兴,如此直白地表露自己。
可是我想,我们的写作、绘画、艺术,难道不是一种表达吗?难道不是在寻求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碰撞吗?
那么,如此的“真情告白”亦不失为一种方式,在我看来,甚至还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呢。
可是说实话,我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声音,对自己的形象有一种陌生呢?当我听自己说话,看自己的录像的时候,这种陌生感往往都是强烈的。以前更甚。现在已经好多了。那时,我总是觉得,“她”好像不是我,是另一个人。直到现在,我终于可以坦然地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并且在心里认定这个“人”,她就是我。
可是,假如她不是我,那么,她是谁呢?
我想,这就是我认为我们难以为自己写信的原因。因为,当你认为你给自己写出了你自己心里想的,或者你想要说的话的时候,好像,那个你又不是你了,那么,你这封信还是写给自己的吗?那个“自己”和“你”,即此刻正在写信的人,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可见,坦诚,是多么重要和珍贵。尤其在此刻,在写信的此刻,我们只有赤诚以待,才能写出自己的真心话,真的感觉,真的感受,触及心灵和灵魂的东西。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就比如此刻我对自己的书写。
然而,总是困难的,总会有言不由衷的时候,辞不达意的时候,思路不畅的时候,困顿迷茫的时候,还有,报喜不报忧的时候。往往,许多的家信,难道不是这样吗?出于对亲情的呵护,对亲人的爱护,我们在信中大多时候是不愿触及那些伤痛、忧思的。我想,这是对的,这难道不是一种爱吗?信,是温暖,是力量,是信任,是依靠。

还有,信是家常,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就像一家人吃饭聊天,既日常又温馨。小孩子可以嬉耍打闹,大人们可以开怀畅饮,年轻人可以豪情万丈,中年人可以举重若轻,老年人可以风轻云淡。
说到这里,还是回到我自己吧。
既然是一封生日的来信,那便让我再祝自己生日快乐,幸福平安。
既然是生日,那便让我由衷地感恩我的父母,感恩这一年的时光,平静,安宁,美好,简单,同时又丰富,充实,快乐,满足。
这一年,我走在一条认识自己和世界的新路上。我感到了自己的笃定和自信,我懂得了取舍和分寸,最重要的,我更深更深地理解了珍惜和爱,我更乐意付出和奉献,在我力所能及的时候。
同时,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信条,过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生是我不变的信念。坚持独立思考,坚持做好自己,不随波逐流,不盲目从众,坚持传播真、善、美,坚持做一个真诚、善良、尚美、有爱的人。过简单、快乐的生活,做简单、美好的自己。就像一朵花,迎风开放,自在欢喜。你所谓,便是那“空谷幽兰”乎?哦,写到此,我便不由得瞅了瞅那今季的“幽谷佳人”,从来佳茗似佳人,如此幽香,安宁,甚好。

那么,这封我给自己的生日来信也将近尾声了。
日子如常,生活继续,美好依然。亲爱的,不要怕,保持勇气,从容向前,做好自己,不负韶华,不负使命,不忘初心,未来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此刻,窗外已夜幕降临,一天的时间不知不觉又过去了,对面邻家窗户里透出的橘黄灯光令我倍感温馨。我想,他们若看到小溪对岸我书桌上的这一盏橘黄灯光,也会有如此美好的联想吗?也许会的,我想。
那么,就让我们彼此祝福吧!
也让我再一次地祝福自己拥有如此美好而宁静的日子,我将倍加珍惜这一切,这是我的福气,也是我继续努力创造美好人生的动力源泉。
祝福这一切,祝福这神圣而美丽的日子,祝福此刻与我分享这一切的你。请允许我对你说,谢谢你,我爱你!
永远祝福!!
爱你的Lan
2022.10.19-20,于Seattle 西雅图

伊 兰
节目主持人,本名何兰,祖籍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广播电视台1997、2010年两届十优主持人。曾创办主持《艺海方舟》《夜色温柔》《周六会客厅》《文化西安》《艺术西安》等节目。参与策划并主编公众号《诗意西安》;参与策划并参演了荣获多项国际大奖的民族音乐电影《半个月亮爬上来》;策划并主持各类文化公益活动数百场;新浪个人博客发表作品50余万字;出版配乐诗朗诵专辑《天籁.南山》等。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理事,陕西女子诗社常务副社长,陕西省散文学会文学朗读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女诗人诗画行特邀嘉宾主持人,西雅图中文电台(Chinese Radio Seattle)《艺术人生》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