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魂 浴血在厦鼓战役
黄成和/文
《国歌》唱着“……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在69年前,闽南古镇石码渔业村,有一村的渔民为了共和国的解放,冒着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慷慨赴义。故事是这样的……
1949年8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挺进福建,追歼南逃敌人。惊慌失措溃退的敌人如蚂蚁云集于厦门、漳州周边和金门,妄图继续以厦门、金门为中心的沿海一带阻抗我军前进,以保障台湾的安全,尽管蒋介石重新调整了指挥系统也无法挽救失败命运。当时撤掉原国民党省主席朱绍良,换上自己的亲信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汤恩伯统一指挥第8、12、22军团,委任原中美合作所特务头毛森任厦门警备司令。汤恩伯率刘汝明第8军团3个军8个师4万军队驻守漳州、厦门。而刘汝明主力他的小弟刘汝珍为军长率68军放在漳州、既是防守又是随时准备逃往厦门。当时汤恩伯在厦门、金门两岛加紧修筑工事,部署兵力,厦门岛虽然只有百余平方公里,自然形成南北两半部,其西南部鼓浪屿,当时加上从漳州溃逃总兵力3万余人。有2个团的兵力踞守在鼓浪屿。企图依靠坚固的防御工事,以及空军,海军协助配合,加上易守难攻的地理条件,负隅反抗。
我军10兵团9月18日从泉州、南安、安溪一带兵分两路,其中31军91师,93师为主力两路向漳州攻击前迸。首先攻克,解放了漳州及周边地区,又歼灭刘汝珍68军,为攻打厦门创造条件。我军91师一个团直插角美镇,追歼向西溃逃68军一个团及地方武装,闽南水上纵队千余人,占领了角美镇,强渡九龙江北溪,夺占江东桥,控制漳州、厦门水陆交通。9月19日,91师攻占漳州后,9月20日下午4点尾追敌军至石码,敌人68军和81师5000多人逃到石码急待船只。当时反动派早就散布谣言“解放军会大抓船夫,大抓船只”。原来渔民就很怕当兵,他们跑的跑,逃的逃,躲的躲,船只躲藏到附近的江滨内去,有的还故意沉入水中,连敌人也难找到船只渡海东逃。我军一个连队冒充敌军81师所部向石码镇内穿插挺进,拖住了敌人。直扑锦江道码头,封锁江面,切断敌人退路,并与敌人展开激战,控制了石码中心,把敌人压缩在旧镇公所和旧海关大楼。上午九点敌人军长刘汝珍趁退潮之机,率100多人涉渡突围。被我军火力拦阻,敌人大部分被击毙在江中。敌68军少将参谋长张量伯率部投降。石码解放了(9.20成了石码解放纪念日)现九二0路就是这样命名的。石码渔民解放了。
9月20日人民解放军91师向石美镇挺进,当时石美镇只剩10多名残兵,他们企图从石美渡过九龙江流窜到紫泥浒茂逃生,这时正逢退潮江面无渡船,只有几只渔船停在江中,残兵鸣枪威迫渔船靠岸运送他们过江。在急要关头,幸亏解放军赶到歼灭敌人,才挽救了这几只渔船和渔民的生命。这些渔船就是石美虎网船张水锦夫妇和其三个儿子,劫后余生渔民对解放军救命之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石美渔民也解放了。
我军在9月25日完成了厦门、鼓浪屿三面包围。但是盘踞在厦门的敌军几乎天天派飞机到九龙江狂轰滥炸和扫射在江面上的船只,企图毁灭唯一渡海交通工具和人员。可是解放军并没有抓渔民,没有抓船只,而是冒着生命危险帮助渔民疏散船只,把渔船掩蔽到红树林中去,有的用树枝做了伪装,保护了船只和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9月23日部队在石美镇召开支前船工动员大会,发动渔民、渔船报名参加支前。当时以石美虎网为主体,还有石码杉排尾、龙海桥、紫泥洲头、海门等渔民和渔民家属也参加动员大会。会上由31军91师参谋处处长赵锋伍同志做动员,赵处长由浅入深讲述了连家船渔民在解放前社会地位最低,即没有土地也没有房屋居住,常年累月连家带眷漂泊水上,风里来雨里去,受灾害,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文化,没有一个子女能上学。生活过得十分凄惨贫困,而且是受海匪、海霸、牙贩(地头蛇)的凌辱、压迫、剥削最深。共产党、解放军解放全中国,就是要让全国劳动人民包括渔民能逐步过上好日子,还讲到解放战争即将结束,人民即将胜利的大好形势,但是反动派军队盘踞在厦门、鼓浪屿、金门,而且封锁了出海口,渔民不能出海捕鱼,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我们有责任支援解放全中国。为了自己,为了支援解放军尽快解放厦门鼓浪屿出一点力。赵处长的动员讲到渔民的心坎上。确实渔民以前人叫“水鸭”,有这么一句话,“水鸭飞上岸,打死免叫官”。渔民在万恶的旧社会里是极无生活地位和政治地位的。我们原来连家船民过着是“吃的泥鳅占沙,配的是老鹰抓蛇”,住的是“日出画龙虎,下雨叮当鼓”的悲惨生活。今天看到有自己的军队,善待渔民,善待老百姓,买卖公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纪律严明,还帮助干活,帮助做家务。老渔民黄草洲的女儿黄亚秀在敌机突袭中不幸中弹身亡,部队为其收棺,并以慰问和优抚。渔民黄天赐实为感动,其女儿欧芽刚分娩,赵处长和工作组林德才带了24个鸡蛋和20斤大米登船表示慰问和祝贺。在那兵荒马乱战争年代这些都是十分奇缺的生活物资。军医还免费为渔民和孩子看病。加上渔民因不能出海抓鱼,部队还拨粮食救济渔民,解决了临时生活困难。全体渔民和家属倍受感激。在部队首长和工作队的细致热情的动员下,石美渔民凡适龄几乎都踊跃报了名,船只也登记了。黄亚狮和其父亲黄天,争着报名,结果父子一同上前线。还有兄弟、叔侄、堂兄弟、亲友互相鼓励都积极报名登记。黄乞食与侄子〔养子)黄菜头他俩是一个15人口大户,是家庭中主要劳力,也报名登记。黄中华是一家9 口人的唯一劳力,还把多年勤俭积累、中标会甚至向他人借钱购置的新渔船刚下水才10多天也登记了。还鼓励自己的亲人一一侄、甥、亲友也参加。如船工张团及其父亲张凤山,黄同兴和其兄弟黄同,欧吉宝和他的两个儿子欧清芳、欧阳才。黄海山和其父亲黄乌目,黄乌发、黄枝才、黄尚如三亲兄弟一起上阵。黄天赐之女欧芽除了支持父亲还鼓励其丈夫黄细汉报名,还把正在坐月子的船也让出来,自己上岸搬到农户家中暂时居住(旧风俗月内人是不能搬动的)。最为突出的是张水锦,黄进川夫妇和三个儿子和两只渔船都报名登记。全船队登记报名年纪最大60岁黄进川,年纪最轻13岁阮进德(生于1936年1月4日)张水锦年纪已经54岁是唯一女船工。
攻取厦门鼓浪屿的先决条件是组织能够渡海的船队,以便运送解放军战士登陆。也必须训练一支临时能适应海上作战的水兵。我军31军第91师完成了征集船只和支前船工任务,成立了南台船管大队。当时我渔乡出动船只157只、船工128人,集征船只都编上号,船工也发了小黄布条,写有编队和姓名、住址。多数是虎网船,还有漳州石码的渡船,所征集的手网船用马车拉往集美,提供给石湖、西港主力都队所用。把现有人员,船只下编为三个中队。第一中队由石美虎网船和渔民所组成。正中队由部队一位团长王兴芳(济南二团〕、副中队长由我船工钟顺成当任。每只船包括船工配有最少4个主能划桨,司舵起帆,每个中队为3个小队。配有部队从石码征集的汽船。如“金载鹰”号,“金载发”号,还有海沧“海马”号做拖驳头,以便增加木船的集中和速度。为了使船工能顺利进行训练,部队发给船工每人每天5斤大米,家属每人3斤,小孩1.5斤,每5天分发个次。家属们每日把余粮拿到石美市场换些食品等解决暂时闲难。船工当时有了这样照顾很感动,训练演习也更加安心了。
由于敌机空袭更加猖狂,支前船工张侑就是在石美渔港一次敌机扫射中,为了掩护船只手臂受伤(致残〕,当时部队立即组织抢救治疗,并对他慰问,照顾。通过张侑负伤后部队的关怀和爱护,也解决了船工在参战时如有不幸伤亡的后顾之忧。为了保障船只和船工的安全,部队把已征集的船只全部转移到海沧一带乌屿港那片红树林中分别隐藏起来,只有夜间11点才进行演习、训练,白天休息。部队战士还托船工阮送借了笛子、板胡、三弦等乐器,空闲时间进行又拉又唱的文艺活动,在那紧张、艰苦的演习中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因为大部分战士不习惯水性,当时用薄木板制成保险船做救护,用大竹做成三角架制成单人冲锋艇。船工们教战士游泳、划桨、司舵、缚绳、起帆。战士们教船工学习战斗技能和救护常识,互帮互教,言传身教,当时训练和演习形成一个大高潮,部队盛传南台船管大队出现了一个13岁的船老大,那就是我们的船工阮进德,人小心灵巧,肯干。战士们很喜欢他,都称他“小教练”。船工杨天发当年才15岁在训练期间从没有离开船,坚持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到了战士的好评。特别是船工张水锦每天都守在船上护船,当敌机空袭时,首长劝她离船上岸防空,她说:“年轻人将要渡海作战,让他躲避敌机是应该的,我老妇人不要紧,让我守好这些船,为渡海作战出一点力。”船工们都与战士同吃同睡,没有一个逃兵,可见军民献身解放事业的一片丹心。
艰苦训练了20多天,基本上培养一支能适应渡海作战,能强行登陆的水兵船队。
再讲9月25日部队攻下崇屿,歼灭敌人200多人。虽然我军也有伤亡,但是拔掉了要攻占鼓浪屿必经之水路的桥头堡,极大鼓舞了战士和船工们的士气和斗志。
10月初上级决定31军91师攻打鼓浪屿,由南台船管大队运送91师战土渡海登陆任务。10月8日31军91师指挥员带着船工老大往嵩屿的前沿阵地,在隐藏体里用望远镜观察敌人阵地、工事、布防。鼓浪屿是由敌人291师5000多人驻守,四周环礁,只有很少部分能靠船的沙滩。敌人已用铁油桶内装满沙一桶一桶垒起来筑成了一道5米高围墙,沿水边布满电网、铁丝网,突出部还筑有钢筋氷泥凝固的地堡。敌人还利用日本侵占厦门鼓浪屿时所筑的坚硬碉堡、暗堡,成了环形的防御工事,确实易守难攻。夜间要准确登陆困难很大。部队首长确定了各中队登陆点“内厝沃”“蚣玳垵”,使我们船工心中有个数。在归来路上被敌人发现,遭到了敌人炮击,幸亏部队和船工无一伤亡,回海沧训练基地。
万事俱备,我兵团下达了攻打厦门鼓浪屿的命令,由我29军和31军部分为主力从西、北部高崎、石湖、钟宅出击。由我军91、93师攻打鼓浪屿和南部,攻打鼓浪屿一定要狠敲猛打,做出“佯攻”,把敌人援兵从厦门调往鼓浪屿,以减少我军主力部队的阻力。要攻占鼓浪屿除了天然地理条件,准备对付成倍的援兵面临着一场更大的恶战。
10月15日部队在乌屿港训练基地召开南台船管大队出征誓师大会,到会的战士和支前船工都志高气扬,信心百倍表示一定要把红旗插到厦门鼓浪屿去,为新中国诞生献上一份厚礼。会后,出发前进行聚餐,部队首长盛情款待船工老大。向船工老大敬酒互相祝愿,我们的船工欧能川、欧吉宝、黄天赐、黄德宝、黄富足……双手捧酒发誓:“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为解放厦门今夜战死也甘愿。”他们许下了不怕牺牲的豪言壮语。下午4点45分进攻厦门鼓浪屿的战斗打响了。我军驻嵩屿前沿阵地的炮兵向敌人开炮了,仇恨的炮弹落在敌人阵地开花,摧毁了敌人工事,为渡海登陆扫平障碍。下午5点半激情高涨,摩拳擦掌的我军指战员和船工在海沧码头整装下船,第一中队为先锋首先登船。每只渔船运送一个排战士,由于船上周围用沙包筑掩护体,汽船拖着一串串满载的战士出发了。我们的船工欧来春已是几天牙病痛得连饭也啃不动了,又几夜睡不好觉。首长劝他留下,他说“不要紧,挨土匪打比这更痛”,仍坚持登船。他所驶的船在登陆时遇上敌机扫射,他腚部受了重伤溺水,又在海水中漂流挣扎几个钟头被发现,送到角美东山野战医院抢救,因伤势过重于11月5日与世告别。再说上百条船只从海沧前庵、内坑、钱屿、桥尾角〔地名)顺着山边隐藏驶进,船有的拖的拖,有的起帆配桨划,共同向目标鼓浪屿急速前迸。一场浴血战斗开始了。
当船驶过了嵩屿转弯距鼓浪屿近300米,就被敌人发现了,照明弹照亮了整个鼓浪屿海面,船只都暴露在水面上。天上敌机连续卧冲轰炸和扫射,海面上敌我双方枪炮声连成一片。船工不得不砍断拖绳离开了汽船,只好用人工拼命向前划去。那天刮的是7-8级东北风,船工们凭着精悍的航海经验逆风前进,只有向前冲,把战士们送上抢占海滩。船工倒下了,战士顶上,战士倒下了,船工顶上,前面的船只被炮炸毁了,后面驶上去,船沉没,冒险抢救,军民协力,前仆后继,奋不顾身,不怕牺牲终于突破了敌人滩头阵地防线,红色信号弹升上天空,强行登陆成功了。首先登陆有200多名我军指点员,其中有我支前船工钟顺成,他原来是厦门人,上岸当向导,经过激战红旗终于第一次插上日光岩。这正好让敌人错误认为我主力部队是从鼓浪屿西南部登陆。上当的敌人立即把驻扎在厦门援兵5000多人和警备部队急调鼓浪屿,这就增加了攻打鼓浪屿部队的压力。敌人更加猖狂地反讣。我们很多战士,船工牺牲了,已登陆剩下100多人,战士因敌强我弱人疲弹尽被捕,押往厦门双十中学,船工钟顺成也在其中。后来这些战士在敌人慌乱时夺了枪反监冲出学校和我军从西北部主力部队在市中心会合。当时鼓浪屿战斗更加白热化,海面如白天,敌机更加发疯地对我船只横射乱炸。海中炮火横飞,炮弹落在船边升起了水柱,从敌人工事,暗堡射出的机枪如火龙喷扫,顽强进行反击。有的船已经第二次登陆,他们拼死拼活划浆,撑稳着舵。一定是达到登陆点。我方伤亡惨重,船多数被击毁了,有的正熊熊冒着大火在燃烧。海面上硝烟滚滚,破碎的船板着火的风帆,炸断的桅杆,沉没的船只,折断的木桨,溺水人员在水中挣扎,呼救……鲜血染红鼓浪屿海面。我们的船工张水锦,黄进川夫妇和三个儿子黄富足、黄驴、黄天足,还有两船的战士中炮全部牺牲。船工欧大兴兄弟第二次运送战士登陆在返航途中腹部中弹尚着血,喝了一口高粱酒止痛,一手捂伤口一手还撑着舵,他忽然发现海里有位战士在水中挣扎,毫不忧郁地抛去一支木桨抢救了那位解放军战士,因用力过猛,手一放松,肠子从肚子流出来了,倒下再也没有爬起来了。黄秃呋和船工黄双宝拼命划着桨把船撞到了水沿沙滩的堡垒口,战士们大部分跳下水登陆了,突然他中弹溺入海中,再也没有浮出水面。船工张团驶着船发现其父亲张风山中弹,立刻扶着他的身体。他的父亲大声说:“快划!快划!不要管我。”船终于靠滩登陆了。战士们冲上去了,他的父亲永远倒下,而他自己的手臂也受了伤正在流着血。船工张流涎所驶的船被击沉了,他撤下了三个子女和年轻的妻子从容地走了,黄中华驶着自己的新船中弹船毁人亡,连一根,针一条线一双筷子一保碗也贡献给了革命事业,留下的是一个近70岁的父亲,及29岁的妻子,6个小孩最大才11岁,其中一个遗腹子。他在决战前探望家人和孩子,刚懂事的孩子闹着跟父亲上前线帮父亲的忙。他很乐观地并哄着孩子说:“待厦门解放了,带你们去玩玩。”遗憾的是他无法一道去游览这解放后的祖国美好山河。
船工黄乞食在解放前夕返回家拿了一条麻绳和一支桨砧,他说准备在激战登陆时急用。其实船上早已作了两套备用工具,这表示他将与敌人决战的思想准备。他牺牲后连尸骨也没有找到,家中还留下6个女儿,最大15岁最小1岁,一对年迈的父母,三个未成人的妹妹和一个憨小弟。张德坑和张亚狮同船,船遭炮击,两人牺牲了,当年黄亚狮只有16岁。而张德坑撤下新婚的妻子和遗腹子走啦,还有船工欧吉宝和大儿子欧清风同驶一条船,大腿负重伤,的他儿子顾不上父亲已瘫倒在甲板上,仍拼着命把战士们送上海滩后才扶起父亲,他的父亲要了一碗水,还惦着“今夜解放军战士牺牲了很多。”说完了因流血过多永远闭上了眼睛。黄天赐、欧能川、张乌龙、欧石连、黄仕、黄德宝、张行志、欧流涎、黄复生、黄银旭等25位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有几位烈士没有找回尸骨)负伤的船工35人,其中有8位致残。
在激战中军民团结如一人,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战友和船工。如船工黄海山和其父亲黄乌目同一条船,首批登陆鼓浪屿的“内厝沃”船冲到沙滩。敌人子弹从暗堡射出来,同船解放军连长大叫一声,一手按倒黄海山,把他压在身体下边,黄海山左脚中弹,而连长却被打中了后脑,牺牲了。船工张尾留第二次运送战士,因敌人炮火更加猛烈,当他听到子弹呼啸声,忽然指导员扑在他身上,把他按下船舱,过了许久,他呼喊指导员,可是他仍压在他身上牺牲了。一提起参战的事,他说讲:“如果没有那位解放军,我十条命也没够(闽南语)”。还有当年才13岁的支前小船工阮进德,现在虽然已患了老人痴呆症,但是他仍念念不忘:“在厦鼓战役中,我在拼命划浆时,是一位不知名的战士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了他,而那位战士却光荣牺牲了”。如船工黄乌发,黄尚如,黄枝才亲兄弟一同上阵参战。在船临登陆时遭到敌人机枪重创,黄乌发立刻卧倒在一位战士身上,子弹扫穿船舷木板,他起身发现所保护的战士不幸牺牲了,后来才知道是位指导员。据2004年11月6日厦门晚报,报道8旬老军人王春晖从新疆千里迢迢到厦门、漳州寻找在解放厦门鼓浪屿战斗中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了他的支前船工。船工张田和张有两兄弟同船,所驶的船终于靠沙滩,船上的大部分指战员已登陆,还剩下十几名受伤战士还在船上,但是船已经半沉没了,危在旦夕,不及时撤离沙滩就有可能被敌人摧毁和被风浪击沉。兄弟俩跳下海中,冒着生命危险用尽力气把船推出沙滩,从鼓浪屿把船拖到崇屿我军阵地,那些伤员才得到及时抢救。还有船工欧大中贵脚板受伤溺水,抱着被炸断的桅杆在海上随风漂流,先后发现手臂炸断了的船工欧克水〔致残)和脚部中弹的船工欧财生〔致残)把他俩抢救起来。三个人紧抱着那根桅杆,伤口流着血,忍着伤痛在海上挣扎了数小时才达到崇屿。三个人都被我军送到医疗所和医院。还有致残船工阮清理忠厚寡言,在渡海战斗中左臂受伤,他经常对孩子们说:“我受伤流血算不了什么,咱们解放军战士才勇敢,使人很佩服”。
由于攻打鼓浪屿的战士和船工的顽强奋战,终于牵制了敌人,为我主力部队作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大部队从北部高崎,东部钟宅,西部石湖山草地成功登陆,扫除了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歼灭了第8兵团机关所辖第35军,68军,厦门鼓浪屿17日解放了。战后在清理那些破损船只可见的是弹痕累累,船上弹壳可装几畚箕。子弹打穿了七层的船舱壁(一层厚有4公分)连奉供菩萨也中了敌人的子弹。船甲板,舱壁洒满了血迹,船舱里血和水混合可将水桶去瓢起来。还有271团王兴芳团长英勇牺牲了。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解放军指战员和船工指战员付出很大的代价!
厦门鼓浪屿的战斗结束了,这场战役是我党领导发动龙海人民为解放全国的做出了杰出贡献。部队和地方政府十分重视善后工作,立即对支前船工烈士家属进行慰问和优抚,发给每位烈士 500斤大米的安家费。对受伤的船工送进角美东山野战医院医治。损坏的船只也进行赔偿,并从各方面帮助渔民尽快恢复生产。党和人民政府在原龙溪县大沙洲没收了恶霸地主的土地分发给我们失去了亲人烈属们,并委托当地农民代耕。尽量解决烈属们的生活困难。
参战部队31军和91师司令部,政治部分别对参战船工评功,并发给功劳证,三等功臣64人,二等功臣23人,一等功臣23人,特等功臣1人,这就是我们最为怀念和难过的张水锦烈士(也是厦鼓战役唯一一位女船工)。部队对她高度评价,在功劳证上记有“烈士黄张氏,年已五十有余,此次攻厦战役,其热心支前,勇敢和积极报名精神为国人所钦佩。她在征集初,有劝其年事己高无须登船,而她坚持意志,为解放福建,为吾人之天贵,虽其妇女,但亦有运送解放军渡海之责任,嗣后,其更坚决勇敢鼓励丈夫及三个儿子去支前,在训练技术时,其工作积极,在艰苦困苦之下……惟痛于攻厦之役,为蒋军炮击与其儿子丈夫一家全为国牺牲,此实为史上壮举,为女中之英雄。”这可以说全国解放战争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并由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给特等功劳证件。厦门革命烈士纪念碑还树立张水锦烈士雕塑。鼓浪屿纪念碑上铭刻着“一门忠烈英雄事迹”。
10月25日(农历9月初5〕在石美镇支前船工烈士们举行追悼大会。到会有支前船工,烈士家属,地方政府干部和原工作队及石美镇周围的乡村群众,盛况十分隆重。大会由31军参谋处长赵锋伍现场主持,原龙溪县第一任县长白佩衍主祭,原漳州第六支前司令部陈以一秘书宣读悼词。首长们也披麻带孝,会上十分严肃悲壮。还挂着31军和91师司令部,政治部授予英雄们“渡海第一船”、“开路先锋”、“登陆先锋”、“坚毅英雄”等六面奖旗。会后赵处长,白县长,陈秘书长,工作队林德才等军政要员抬着烈士的照片、灵帧、牌位,环绕石美街,船工们和烈士家属泣不成声,首长们泪水满脸,围观的群众无不感动地落下激动的泪水。对为捐躯的烈士表示沉痛的哀悼和尊敬。烈士们用鲜血换来了祖国的解放,他们死得其所,死得光荣。
革命烈士的愿望实现了,记忆这些鲜为人知的真人实然事过半个世纪了,我们想起他们的时候仍然很难过、怀念。能给这些英雄歌功颂德也,应该的,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今天确实是幸福了,特别是改革开放日子更好了,我们更应牢记祖国美好河山来之不易,牢记袓国还没有完全统一,我们更要珍惜她,热爱她,为了实现强国梦,要弘扬烈士的英勇献身精神,报效袓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