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青涩当年)
导读:这是山径文学社成立初期,我们开展文学活动的两份小资料。
致刘秋平的一封信
秋平君:
你好!我正在(湖南)衡阳169医院(军队医院)住院,前几天做了个小手术,伤口还真有点疼。我临走时(指离开湖南城步去衡阳时)几次到诊所找你,都没有找到,心里放不下一件事情,想在这里跟你说说。
你的《板栗的情思》,我们不准备在《山径》创刊号上采用了。我知道这不会成为我们共探文学奥秘的障碍的,是么?
在组稿之初(指为《山径》创刊号组稿),我也曾写了一篇抒情散文《一路情思》,拿到编委中一讨论,非之者多,是之者少,没有通过。我身兼散文组长,却拿不出一篇好的散文,只好羞愧地把《一路情思》塞进了抽屉的最底层。后来又拿出旧稿《五个倒霉故事》交小说组,才勉强过了关。另有一编委的一首长诗,我们争议了很久,最后还是没有在第一期上采用。稿件优劣,存亡所系,我们《山径》用稿不得不“花园里选花”啊!
山径文学社是我们自己的,《山径》社刊也是我们自己的。你我都是其中的一员,我们都有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义务。所以我提出来的意见才那么明确、那么尖锐,却那样真心实意。不然我也不会那样认真阅稿,三番五次与你商榷,你体谅得到吗?
我开始以为自己能够把你的这篇稿子改好的。谁知我不能,还误了你的事。而且外组的同事不明情况,过早地把退稿一事通知了你。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在这里向你道歉!大凡文之爱者均具有阔大的胸怀,我知道你是不会生气的。希望在我养伤归来之时,能够读到令人感觉耳目一新的《板栗的情思》。

(山径麻花辫小妹刘秋平)
秋平君,我们办文学社,真的是困难重重。第一是没有资金,第二是缺乏写作历练和组织经验,第三是没有人来引路和扶持。然而有众多青年文学爱好者的支持,我心里是踏实的。枕臂细想,我们办文学社图个啥?为名?偏远苗疆,小小一社,名从何来!为利?那就更是渺茫了!《山径》是内部交流社刊,我们还要自己凑钱买纸买油墨、自己动手刻蜡纸搞油印呢!工余假日,我们不去下棋,不去看电影,不去撩琴弄管,不去拂柳言情,不去游山玩水,偏偏要闭门写稿、评稿、改稿,料理社里事务,花去了许多美好的时光,既影响本职工作,又影响个人奋斗甚至婚姻家庭。特别是你还是女同胞,将来还得拖儿带女,油盐柴米。我们办文学社“得不偿失”,在别人看来也许是不能理解的。
但是,文学是我们的共同爱好与追求;我们对文学一往情深、一腔热血!只要我们做出了努力,即使在文学的道路上走得艰难、收效不丰,我们也会得到很大的慰藉,没有了遗憾,又何管他人窃窃私笑?将来在很老很老的时候,我们再回头来看,好么?
顺颂医安!
肖 波
1985.12.3
注:1985年,肖波(1995年复名为肖殿群)是山径文学社副社长兼散文组长。刘秋平为山径文学社成员。
关于举办“初夏笔会”的通知
为了活跃我社文学生活,经《山径》编委研究决定,于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至九月一日举办一期“初夏笔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作品以“初夏”为题,体裁、篇幅不限。
二、要求笔会稿件思想内容健康,表现形式活泼多样。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尤受欢迎。
三、笔会结束时将评选出若干优秀稿件,给予适当奖励。并邀请作者参加本社组织的文学联欢。
四、本社社员每人需交作品一篇以上。欢迎社外文学爱好者参加这次笔会。来稿请寄县广播站李迪盛收(县广播站一经采用,即付稿酬)。
五、收稿期限至九月一日止。
山径文学社
一九八六年六月十六日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部分作品:
点击链接-肖殿群《搏命梅山女》
点击链接-肖仁福作品
点击链接-张正清作品
点击链接-李迪盛作品
点击链接-《山径文学社小记》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