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念父亲(外五首)
杨秀兰
人们常说,时间能改变一切,能淡化一切!但时间却改变不了我的思父之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发思念去世的父亲,遗憾之情时常涌入心头,令我潸然泪下。
父亲,女儿想您,经常在梦中梦到您!您走时我姊妹六人就我一人成家,弟弟妹妹都小,您走后的这些年,母亲呵护他们健康成长直到成家,现在过得都很好。您的孙子、外孙一个个都长大了,都很优秀,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咱们村庄在党的“振兴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扶持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排排钢筋结构的红砖瓦房排列得整齐有序,大门前一条油光马路村村连通。村民们都脱贫了,走向了致富的道路。您的大儿子是村子里致富带头人,每年乡上开表彰大会,他上台领奖胸戴大红花。父亲您知道了这一切,一定很高兴吧!愿您和母亲在另一个世界安好!
父亲是个文艺爱好者,每逢年过节扮演仪程官,还登台演出《秦腔》历史剧。记得我小时候,父亲经常教我学唱戏,一板一眼,颇具神韵。
父亲对我很慈爱。有一次,父亲领我去赶集,回来路上发现丢了一样东西,我们又原路返回找东西时,我腿子脚丫子疼得迈不开步子,骑在父亲肩头回到家,奶奶着急的在门口望,妈妈辛苦地在做饭。还有一次,我在家里摔破了一个碗,怕父母回家要挨打骂,藏在自留地埂子下面,父母天黑收工回家时,我就听到父母很焦急地喊我的乳名。我悄悄地爬上埂子探着头一看,刚好被父亲看见,父亲粗糙大手伸过来时,我很害怕,怕要挨打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一把将我抱在怀里高高举起来,我骑在父亲肩上双手抱着父亲头,高高兴兴地回到家里。
父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一个酷暑三伏天,父亲在午休。不懂事的我把父亲催着喊起来去自留地里拔麦子,我们头顶炎炎烈日,汗水湿透衣衫,晚上回到家发现父亲脚底起了一层白皮。夏去冬来,到了严寒三九天。为了养家糊口,父亲起鸡叫,睡半夜,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手脚冻得红肿并出现一道道深深的裂纹。
这样的生活,过了一年又一年……
尽管日子过得很清苦,可是我们的生活却很充实、快乐。至今我依然清楚地记得母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缝缝补补,做鞋纳底,父亲给我讲民间故事的场景。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很大的村庄里住着好多户人家,有富贵的,有贫穷的。富贵的叫地主,贫穷的叫佃户。佃户给地主扛长工,打短工。有一天,一个乞丐,赶到这个村庄讨饭。到富人家门口,这家人嫌他又脏又臭,破口大骂。乞丐又到贫穷人家门口,不但没被赶走,还被叫进了家里,吃了一顿饱饭。临走时,佃户还给乞丐装了一点干粮,还给了一点打长工攒下的碎银。过了几年,地主和佃户家的孩子同时进京赶考,在赶考的路上,住进了一家客栈。富人家孩子的盘缠被贼全部盗走,身贫如洗,无法再进京赶考,只能原路返回,沿途乞讨。穷人家的孩子,遇到了贵人,给了他好多银子,并一路相助,成功让他赶到京城。最终因考试成绩优异,金榜题名。从此以后,贫穷的这户人家,搬住京城,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故事很简单,道理却很深刻: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行善积德,褔报相随。父亲的故事讲完了,我也入睡了!
父亲不但给我讲故事,也讲述他的人生经历。早在父亲很小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奶奶在舅爷爷家的关照下,把他和姑姑拉扯长大。红军长征时驻村子,留下了一串红色故事。土地改革时,父亲给工作人员(王组长)当后勤工,工作组住家,奶奶给做饭。奶奶有一手好厨艺,十里八乡人人夸,上面来人都安排到我们家吃住。后来父母亲申请入党,再往后父母亲担任起了村干部。父亲还参加了多座水库(如夏寨水库、马莲水库等)的截流打坝以及修梯田等工作,这些都体现出农业学大寨的精神。父亲的青春也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一去不复返了。
为了让出来平地耕种农田,村子里号召大家搬到山坡上建居室。我和父亲连夜背土块建新房,父亲累得气都喘不过来。持续了一段时间,总算搬家结束。有赖于此,大家多多少少都分到了农田。引二口坝水灌溉,彻底改变了靠天吃饭的面貌,又能增产增收,进而提高生活水平。
父亲是个孝子。因为照顾高龄体弱多病的奶奶,他几次放弃了当兵的机会。古人有言:“自古忠孝两难全”。后来奶奶走了,父亲就像丢了魂一样,没精打采,在母亲的安慰下,父亲又打起了精神!父母起早贪黑把一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粗茶淡饭把我们姊妹养大。
改革开放以来,日子渐渐好起来了。父亲突患重病,卧床不起,没过多久,父亲就离世了。父亲临走时,不停地呼唤我的乳名。我哭得撕心裂肺,难以割舍。
父亲远去的时候是一九八六年(壬寅虎年)农历五月十八。那天,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天地茫茫连成一片;大山深处,一条泥泞道路,水流成河,父亲也入土为安。
父亲教导我们要坦荡做人,坦荡做事……他的谆谆教诲, 根植于我的脑海,铭记在心,他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个人感悟:
父爱如山 母爱似海
爹娘的恩情永远还不够
童年不知老人累
年轻不懂老人意
读懂中年人 已到老年时
愿天下所有父母
身体健康
长命百岁
享乐新时代幸福生活
望天下所有儿女
常回家看看
多陪陪父母
父母走后不留遗憾
《忆父》
贫困潦倒年,生活多艰难。
供女上学堂,辛劳汗流干。
《父爱》
老父托小儿,爱子骑肩上。
望儿有出息,供孩上学堂。
《生日思母》
生日是初五,母亲生我苦。
十月怀胎熬,恩情怎能补?
贫困潦倒年,坎坷人生路。
油灯下缝补,勤劳俭朴素。
育孩长成人,青丝白添堵。
儿行母担忧,村口望倚树。
持家四代人,移步拐杖拄。
力尽汗流干,躯体瘦身骨。
幸福生活来,驾鹤西归去。
潜然泪下思,时去不返复。
谆谆教导记,做人真诚实。
孩莫遭后娘,婚姻情真实。
《思母》
寒露荞花殒落泪,鬓白村口无复望。
申年壹陆叁月柒,飞雪玉洁地茫茫。
《思父》
大湾荒野静息安,迢迢天堂在哪边?
阴阳两界隔层土,梦里依稀慈父见。
作者简介:
杨秀兰,女,汉族,1961年出生,网名黄河谣,高中文化,宁夏西吉县人,永宁县闽宁镇生活多年,现居宁夏银川市。热爱生活,曾从商,热爱文学,酷爱诗词。于2021年开始文学创作,多篇拙作发表于《闽宁文艺界》《六盘山诗文》《远方诗歌文化传媒》《都市头条》《北京头条》《文学与艺术》《世纪诗典》《中外华语作家》《世界诗人》《新时代诗典》等网络平台、微刊。现为诗词天地会员、学员。荣获2021年全国第一届《记春光•花笺》大赛优秀奖。有部分作品入选《世界文化名人大辞典》和《文脉中国——中华优秀文学作品2022年选•珍藏本》一书,获得"中国文学年度奖、北斗文学奖"“文脉中国传承人”等荣誉称号和文曲星奖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