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故乡去漂泊,外面的世界不孤单》
如是
总写些东西,又总有人不知道写什么,依我看,固守家乡,能深入的写家乡,而换个角度,看见的就不一样了,同一件事同一人物同一地点,多换几个角度,就多有几种视角,也能把一件事一个人写多种故事。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而同一人在不同时期不同时代不同地点,月亮就不一样了。应作如是观:于家观月,月是那月,身在他乡,月是故乡明。
离家近的人是感受不到月亮有何不同,云也如云,天也如天。稍走远一点,家就是老家,再走远一些,家就是家乡,再走,在外安了身,故乡之情油然而生。
我曾经登顶老家奉之为精神地标的牯牛寨山,山巅升帐野宿,雪花静静地飘,寒风也悄悄地灌入衣领袖口和裤管,山下夹皮沟里灯火阑珊,那就是县城,我沿着路灯隔出来的框架能准确找到我家的房子是哪一幢哪一层,它是那样的清晰。
后半夜冻醒,起来烧茶,帐外地面一片惨白,月影却分明可见,赶紧掀开另一边帐门,月光灌入,帐外依然惨白,帐内却有一股暖流,暖流随月光射入,觱发顿失栗烈。再看夹皮沟里的县城,路灯还是那样温煖,照过去的月光让我能分辨出家的轮廓,但家不再是在这,而是在那,这让我有种别样家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家不在那,而在心。
不曾离开家的人把家定性为沙发、锅、饭、床,在家的人儿,家就是窝,仅此而已。而只有真正离开了家,有了挂念,有了思念,家的概念就撞出那荒谬的属性,回到了它该有的样子。
家本来是用来住的,当一个人离开了家以后,家就不是用来住的了,反而是家住进了心里。家是有生命的,你越爱它,它就越让你感到温暖,也是有性格的,你越宠它,它就越是让你感到快乐。家也有大小,离家十里地,家就长大了一点,它不仅住进了你和家人,还住进了邻居;你离开百里,你的家又住进了亲友;而当你离开千里万里,你的家就拥有了空气、土壤和一草一木,还有过去和未来;它经历的春夏秋冬,就像心仪的姑娘换上了美丽的衣裳。
家也会随你离开的距离越远,离开的时间越长而随之变得更大更重要,也随你所处境地而有一些色彩以及轮廓的变化,你会发现,你在这方看,家显得有些苍老,你在那方看,家显得更加挺拔,再换一方看,家是那样的温润,那样的慈祥。
远行的人,心里揣入故乡,灵魂就不再伶仃踟蹰。
带上故乡去漂泊,外面的世界不孤单。

作者本名:张承忠,笔名:司号员、忠途、如是,云南东川人,70后,现居昆明,作品《最是那一碗面》、《我和火车的那些事》、《粮票》等,散见于《昆明作家》《都市头条》《作家美文》《文学沙龙》等,闲暇之余,喜好阅读和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