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码的国宝'唐朝石佛'
郑亚水/文
其实,'佛法僧'乃佛教文化的三宝,纵观闽南寺庙,大多数是儒释道三教合一,如白云岩,山门左侧劲松老柏边是道教土地庙,山中棠荫漏月下是儒家的百草亭、朱子祠,后中与唐枫相伴的是白云岩禅寺……早上造访闽南古镇石码,寻览这儿不同的文化韵味,的确有迥然的不一样!
中国梦的文化,在数字上体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包括'一帆风顺,二世龙腾,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进宝,九子登科、十全十美',其中盼着'临门'的五福,包括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长寿、富贵、康宁的梦,比较好理解,许多人对'好德'与'善终',可能不知道理喻……五福禅寺住持释广海说'孔子说'三十而立',前身的福报,都是前缘所赐……包括多生的好德,具体包括为什么生在一个好父母人家。这是宿世的因果,过去世有'好德成善'的因,就有今生前半生的福报……而下半生的果报,刚主要依靠自己前半生的努力,包括《周易》乾卦所云'自强不息'与坤卦'厚泽载物',厚泽载物就是'好德''……作为佛教和尚,用'三世因果,六道轮迥'来圆说生命现象……几千年来许多百姓笃信而行,可以化解许多不安与烦恼,虽然马克思说'宗教是人类的精神鸦片。',但是,让一切不安与烦恼,麻醉长眼……善莫大焉也!
五福禅寺就在福建三大名镇石码的仙庵路,古名'仙庵',故有仙庵路成名,始建于明朝成化七年(1471),系古代漳州府文武官员视厘之处,寺中有清朝嘉庆二十三年碑记'为漳南宝刹之最著者,屏山面水,制度辉煌,岁为文武官视万寿讲圣训之所,诚庄严重之地也。','视万寿'即体察民情,'讲圣训'即宣扬至圣孔子、亚圣孟子、紫阳夫子朱熹的经训,属于儒学道场或书院!这么追溯,仙庵的启动首先是儒子大夫发起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流'儒释道',儒家文化首先在这儿发迹。
儒家文化作为官方主流文化,引导老百姓追求积极的人生,也就是'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简称'修齐治平',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如果,人之初,不努力去读圣贤书、建家立业,早早犯'空'或避'世'……一辈无所建树作为,只是吃了老本,没有远方,能得安心'善终'吗?可能只是遗憾,白来这世间浪费生命吧!
石码古镇有'仙庵路',也有'训经巷',训经巷一定是儒家士子读书出名的地方,五福禅寺右出有'杨厝大夫第'文保古建……印证了一个读好书做大官的典故!而今的五福禅寺,古名'仙庵'二字,却包含道教文化与佛教文化,成圣、成佛、成仙是儒释道三教的人格终极目标,五福禅寺系单檐悬山顶古建筑,二进三开间,中有天井,前殿供奉弥勒佛、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清水祖师,后殿有三宝佛,而两侧配殿的'红公',都是道坛的神像,包括阎罗王、总头伯、关圣帝君,佛道众爷合署'办公',怪不得后殿两根白大理石龙柱,早有儒家先贤名对'波浪掀翻日,风云际会时'。嘿嘿,三千里路风雨无阻,五百年沧海桑田,就在石码古镇五福禅寺'风云际会'!
据石码退休老干部林金泉先生撰写的《我所了解的龙海五福禅寺》资料写道'寺后念佛堂供奉三尊石雕三宝佛象,系唐朝时期的保护文物。'
这又是一个缘起的'风云际会',据广海师说'1989年他来寺挂单,就有这三尊古佛……据说是海关扣押的走私文物,是台湾人想从内地偷运出境……最后由五福禅寺接受!',唐朝当年日本和尚从五台山求来一尊观世音菩萨木雕,想抱回故乡日本供奉,来到普陀山遇海潮波浪……观世音托梦'不肯去',而有今天普陀山观世音道场。当世,石码古镇也有佛缘……唐朝珍贵的三宝古佛,亦留在'五福禅寺',成了'不肯去'菩萨!嘿嘿……有时'不肯去'仙庵走走瞧瞧,真的无法领略'三宝'尊容,'五福临门'的禅意胜境!
在五福禅寺右侧3O米,另有一处佛教庵院,名叫渠庵,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是当年五福禅寺住持法印和尚所建,据资料说法印在五福禅寺开壇,受戒石码男女百余人,为了不让男女信众在'传经礼佛'中接踵擦肩,收持不住色戒……故于不远按佛教规制'和尚住寺,尼姑入庵',另开渠道修了渠庵,作为尼姑或女信众的活动场所。东路社的土地公土地婆庙恰好与寺庵形成'小三角'距离,其实佛教信徒应尊佛为至尊,礼佛前没有必要再去拜天公或土地公……庵庙寺是有距离的,僧俗男女间有接触可能就有感情……心有牵挂思念,人与人之间便没有距离,儒释道也可以融合共处……仙庵有国宝'唐朝石佛',出入'五福禅寺'的僧俗信众……多情乃佛心,不俗即仙骨,可以拜天拜地拜师傅……互相融合在一方水土杨柳间,弄得春天来临之际,为了交配的青蛙在这里叫声特别响亮,故成石码旧八景叫'沙埭蛙声',毕竟青蛙看多了,人世间……在仙庵禅寺土地庙,演绎过一场又一出的风流韵事!不离尘世,灯火才能永续,五福禅寺的晨钟暮鼓,永远回荡在闽南古镇石码一一成为唐朝石佛之外,悠远缠绵的旧调乡音……让石码人耳闻目染,皆在三界内,不出五行中,时常充满喜乐吧,斯为至宝也!
据石码陈金土先贤考证,'五福禅寺'是在原来仙庵旧址重建的,原有文物有两支凤柱、两支龙柱、两支联柱,这些文物布局,双凤柱在前……应该是唐周武则天时代的,否则违反传统文化'龙凤呈祥'理喻,应该是龙柱在前…只有唐垂拱二年敕建漳州(686年)的武则天女皇时代。郑渊杰老先生、严溪头陈预果则认为'泗洲佛寺建于宋朝,仙庵最早亦可能在明朝……哪些文物可能从别的地方迁来的!',陈金土先生认为'可能从双第农场迁移来的,唐宋时代,双第便是海边……故云'波浪掀翻日,风云际会时',具体从双第啥地方迁出,需要考证!',仙庵(五福禅寺'远承唐风宋雨,五百年又迎来'唐朝石佛'入驻……不能不说,真是轮迥奇迹,也是石码之幸'。终于,出现国宝级的文化遗产'风云际会'于此!
作者简介
郑亚水,笔名梧闽,福建省漳州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
文学荣誉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奖“二等奖”;《林前也有苦山桃》入围世界笔会杯中国文学大奖展播;《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