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续三年都不能过去,甚至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反反复复地静默与解封已经让国人到了神经质的程度。关键是,施政者已经无所适从,这才是令人最担忧的情形。
11月14日石家庄刚取消全面核酸检测,但不到6天,就不得不再次宣布全城静默5日。如此作为,谁还能期待,这个冬天或2023年的春节甚至明年,能够自由出行。尤其是今天看到的几则有关疫情的信息,让这种神经质又变得更加荒诞和悲怆,
第一则信息是,微信圈里传播着一张石家庄某单位的“工作证明”,上写四字:“让他过去”。从格式上看,这个工作证明显得极不规范;但在内容上,这四个字却让每位读者心知肚明。没有这几个字,“他”将寸步难行。不难想象,如此表述暗含了多少无奈与辛酸。
有人必须上班,有人需要挣钱,有人更应救命,但这些,没有这张路条就不能实现。可是有谁知道,要过去的“他”有多少?“他”又要过多少关?出门要查,进门要验,上车出示、关卡必询。任凭你24小时骑着“绿马”在安全的区域活动都不认可。不知,我们究竟是相信核酸检测还是相信单位证明?当政策反复,没有统一标准,而且执行任性时,这种期待疫情尽快结束的情绪就会变成无端的焦虑甚至绝望。
第二则消息正是导致疫情离结束遥遥无期的原因之一,某地的居民与医护人员在电话录音中提到,现在不少阳性患者实际上是因感冒被确诊,或者说只要感冒就会呈现为阳性。如果真是这样,不知如今的核酸试剂以什么为指标?我们这几年来的检测准确度又有几分?从两人对话的流畅度及氛围来判断,其真实性较高,因为这位医护人员特别强调她们也是最近才发现这种情形。此音频来自“靠譜的阿東備用号”,读者有兴趣不妨自行搜索倾听。
如果,全国所有核酸检测部门都这样判断或确定阳性患者,那么动态清零恐怕就永无可能。也正是这种反复无常和遥遥无期,才导致了第三则消息的出现,有些小区竟然利用风水穰治来驱除疫情。你可能觉得这简直是一场闹剧,或是现代人的无知,但转念想想,为什么总是他们这里疫情不断?请看作者桴桴的文章:《YANG了个YANG》(见2022年11月23日“今西安“的公众号” )。
原来是西安万科城市之光小区门口本有两只石羊雕塑,由于近三年这个小区阳性患者频出,小区经常被封,有人就说,这是因为门口有“羊”的缘故,所谓“羊即阳也”,于是,物业就赶紧把这两只羊雕移走,同时在原来的位置重塑了两只绿色的草马,取“绿码”的谐音。
笔者并不熟悉这个小区,但西安市多次封控的名单里却经常有一个“长安南路250号”的地方,你说邪也不邪?!俗话说,病急乱投医,也许是人们对病毒缺乏有效的阻断办法,才会做出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所以,我们不要把这些发生在非常时期的荒诞当作笑话或者茶余饭后的消遣,而是要深刻意识到这是人类的渺小和无能所导致的悲怆!
笔者曾经坚信科学能够对此次疫情做出有效的应对,现在看来,似乎希望甚微。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必须与病毒共存,这也是张伯礼院士最近的观点。共存可能是人类最务实,也最无奈的选择。
就像大禹治水一样,“堵”(严格封控的行为)永远不会消灭病毒,明智的办法只能是“疏”(养成自我保护的习惯)。因为,中央能做出“精准防控,不许过度”的20条新政显然建立在已有数据的综合考量之上。然而,地方出于种种考虑,哪怕冒着与上级战略有些相悖的风险,也要宁紧勿松。全面核酸照常进行,半城或全城静默仍在持续。这才是我们国内最矛盾的所在:上级不许,百姓不愿,但最终还得接受地方施政的现实。
正是这种矛盾的持续,国人将不得不长期处在人为的紧张与限制之中,焦虑以及绝望的情绪会更加强烈。除非我们关闭国门或勒令各省市之间永不走动,但这显然绝无可能。故此,杞人忧天的笔者甚至怀疑病毒早已经寄存在我们的国土之中,有随时再生的可能。
从上海疫情暴发至今,数十万无症状感染者都没有造成确诊病例的大幅增长,确诊者也无多少重症和死亡现象,我们为什么不尽早走出关键的一步,因为这一步迟早要走。上海当时摇摆不定以致造成乱象,石家庄此次紧急掉头故无结果,但愿广州能有成功的先例可循。
这一步就是:严厉警醒每个人并形成强烈的自我防范意识,让无症状者传播并自愈,让有症状者及时就医。只要提前做好预案,储备较为充分的方舱医院,就不会出现大面积医疗资源崩溃的危局。国外的放任已是明证,卡塔尔的足球赛,几十万人还不是在疯狂地聚集,难道他们不怕死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