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彪传》中的'直取漳州'
郑亚水/文
那一年,1932年4日,古镇石码后衔36号'溪南齿科'正在为小儿子,也就是我岳父做周岁生日……街上人影散乱,有人来招呼'走红军呀!赶紧走呀……去厦门躲一躲!'岳父的父亲头一皱,心想'我从晋江来石码补嘴齿……刚有点生意,听说红军是赤脚的队伍,咱也不是'好空人'……跑啥?说不定,人一多,还可以多做些补嘴齿生意……',就这样,他留下来了,听说响应商会招呼,捐了20元袁大头白银……但二个多月,多补了近百号红军将士嘴齿……'嘿嘿!石码'溪南齿科'从此出了大名。那一天,听岳父说了这段故事后,他问了我一句'当年红军,为啥来打漳州,驻石码?……',我一时语塞,查了几个旧书店,终于在龙海一中体育场的西边,石码团结路4号汇人书社旧书仓库,店主林维璇女士忙了半个月,替我找出了两本宝贝,一本是《石码镇志》,另一本是比1986年刊印《石码镇志》晚20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林彪传》,作者林景雨……
旧《石码镇志》写到民国为止,由长沙彭祖鉴定,石码连城珍重编……也就是这个'连城珍'作为当时石码的乡绅,他同我岳父公郑溪南一样,红军来了,没有跑路……开始时曾被误解被抓起来,后来红军打听是个做很多好事善德的开明绅士而释放了他……他不埋怨积极帮红军筹粮幕捐及翻译参谋工作,最后还想申请加入红军,参加革命,因为年纪太大而未被批准……倒是他捐建的海关后巷51号,原石码西湖小学堂藏经阁,因为一套线装的《武经七书》,被那一晚留宿的林彪总指挥粘上一夜,爱不释手。
现在想通了,后来连城珍绅士整理旧《石码镇志》时,石码还未解放,不可能有'红色文化'记录,倒是林星雨撰写的《林彪传》第72~74页,比较完整地回答了当年红军,为什么'直取漳州'……具体如下:
2月4日,中央红军遵照中共中央指示进逼赣州城下,彭德怀任前敌总指挥。当时守城的敌十二师三十四旅旅长马昆见红军努大,赶紧缩短防线,固守内围。红军围城一周后,决定以坑道爆破攻城。过期间,红一方面军中有两人投敌,这两人以前是马昆部下,他们乘机向马昆报告了情况。于是马昆弃守旧城,深挖战壕构筑新墙,又修成了一道屏障,红军久攻不下,何应饮的南昌增援部队赶到,红军腹背受敌大败……随即撤出赣州,集结江口,周恩来主持了中共中央中央局会议,史称'江口会议'。会上,毛泽东坚决反对再打赣州,他说'对于赣州,进则攻坚不利,久攻不克已成事实:胜则不易固守,敌军卷土重来,我军无回旋之地。赣州是座只有骨头没有肉的孤城,不必再去啃吧,这包袱让蒋介石自己背吧……'。毛泽东的一席话,说得主张再攻赣州的人哑口无言。毛泽东接着说'红军要发展壮大,最好的方法是向江西东北地区(闽淅赣)发展,建立稳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那次江口会议后,林彪的红四军被改编为红一军团,林彪任军团长,林彪在黄埔军校读书时的教官聂荣臻任军团政委,陈奇涵任参谋长,罗荣桓任政治部主任。很可惜,毛泽东关于红军行动的正确建议未被中央局接受。中央局仍决定以赣江向北发展,同时发出训令,以红一军团、红五军团组成中路军,寻机集歼赣江以西之敌。毛泽东随一军团出发,便说服了自己的老部下林彪和聂荣臻,改变行军的方向,放弃原定的北进计划,改为向东,朝闽西、闽南进军。林彪和聂荣臻拥护他的主张,觉得应该按毛泽东的意见行动,于是经中央局书记周恩来、中央军委主席朱德同意,原来的中路军改成了东路军,向东进军了……
红一军团进入闽西,毛泽东迅速对敌情做了侦察分析……他认为,漳州地区的敌人最弱,应抓住机会将漳州打下来。镇守漳州的福建军阀张贞,号称'闽西王'。1929年,蒋介石任命张贞为'福建剿匪总司令',而他手下部队,都是以前土匪收编的杂牌军,当地人戏称为'战无不败的双枪豆腐军',一手拿一支大枪,另一手抓一支小枪一一鸦片枪。
3月30日,毛泽东给苏区中央局周恩来发电,提议红军攻打漳州。这次毛泽东的建议,得到苏区中央局的同意,并回电派毛泽东负责指挥这次战役。林彪、聂荣臻率领的红一军团承担了主攻漳州的任务,下决心吃掉这块'豆腐'。当时,张贞的一四五、一四六两个旅主力配置在漳州城西北的天宝、南靖一带,其余作为后备军龟缩在市区内。为了掩敌耳目,全歼漳州守敌,林彪、聂荣臻根据毛泽东指示,把大部队开到福建长汀新桥地区隐蔽休息,待闽西军区彭德怀率领的第五军团接防后,再突然东行南下。4月3日,天末亮,红一军团急行军向龙岩漳州前进,在考塘地区遇到张贞部两个团阻击,林彪、聂荣臻指挥部队佯攻迂回包抄,将其歼灭……然后乘敌不备,突击龙岩城得手,又歼灭了一部分守敌。4月15日,红军乘胜前进,进入了漳州地区。4月16日至18日,毛泽东多次与林彪、聂荣臻一起研究漳州战役的作战方案。根据漳州敌军布防情报,毛泽东决定漳州战役分二步打,先打外围之敌,再打城内之敌,具体部署是林彪、聂荣臻指挥第一军团第四军为主攻,红五军团的第三军和闽西军区部队负责监视广东粤军的行动。19日,林彪、聂荣臻指挥部队向敌人阵地发起了猛攻……英勇的红军战士顶着密集的枪弹,向天宝大山敌人的高地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冲锋攻击,经过半天的猛打,终于攻克敌军主阵地,接着又向左右横扫,将漳州外围的高地全部攻克,并消灭了阵地上的敌人。当日,红军攻占了天宝、南靖。4月20日凌晨五点,红一军团攻入漳州城,'闽西王'张贞师长见势不妙,下令将城内弹药库炸毁,带着家小慌忙逃往泉州……这时侯的厦门守敌也慌乱恐惧了,有点慌不择路,竟然向台湾海峡的日军求援,让日舰进入九龙江口,以保护鼓浪屿万国公地为名(据漳州学者蔡刚华考证,1932年4月,九龙江口就出现日舰,是厦门守敌的卑鄙求援)。
漳州战役击溃张贞的'豆腐军'四十九师大部,歼敌三千余人,俘敌二千余人,缴获一大批枪支弹药及后勤补给物资,红军在漳州战役首次缴获了敌人飞机2架……林彪和聂荣臻在飞机边的留影,也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搏物馆。
漳州战役的胜利,一扫了赣州二战失利的阴影,红一军团从此士气大振。对于这次战役,毛泽东作了较高的评价。他在战后漳州召开的红军干部会议上说'有人说我们红军只会关门打狗,怀疑在白区能不能打胜战。可是你们看,我们在白区不是打得蛮好嘛!'
毛泽东所说的'有人'是指执行王明左倾路线的搏古等人,对他曾经的'游击战'战术、农村包围城市正确战略的不公正看待……后来,史学家们认为,三次反围剿和漳州战役的胜利,为后来遵义会议重新确立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留下前因与伏笔!
作者简介
郑亚水,笔名梧闽,福建省漳州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
文学荣誉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奖“二等奖”;《林前也有苦山桃》入围世界笔会杯中国文学大奖展播;《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