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想欣赏石岩磊老师的朗诵作品,请点击如下链接:
https://xiangbo.me/216868/classic.aspx?parent=688278
文游天下(569)
武威文庙
文/石岩磊
图/作者提供
甘肃省武威市古称凉州、姑臧、雍州,它位于河西走廊东端,是丝绸之路上的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在此大败匈奴,为彰显汉王朝的“武功军威”而得名。武威市不仅以“武功”威震八方,还因“文治”闻名遐迩。

公元1436年,明朝凉州兵部右侍郎徐晞上书朝廷,为教育驻军子弟、教化当地民众,提请修建文庙,政府很快便予以应允,并拨付巨额专款进行兴建。两年后即建成包括儒学院、孔庙、文昌宫在内的庞大建筑群,有“陇右学宫之冠”的美名,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文庙,且享誉华夏大地。游览武威文庙,最值得关注的便是它的“三绝”。

儒学院居于整个文庙的西部,是士子读书学习、考试修行之所,内有忠烈祠和节孝祠,可见儒学院的教育宗旨是培养孩子们对国忠烈、在家节孝。孔庙处在文庙中间,为祭祀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场所。最东边的文昌宫里供奉着文昌帝君,也即文曲星。“庙学合一”是古代文庙的基本规制,然而武威文庙将院、庙、宫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则十分少见,此其第一绝。

文昌宫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桂籍殿”里的牌匾。桂籍殿之名源于金榜题名又被称作“蟾宫折桂”,其美好寓意足以令文人雅士顶礼膜拜。而在它的屋脊下方悬挂着40多块精美的匾额,为明、清、民国期间各方名士题写,均高屋建瓴、意味深长,诸如“天下文明”“书城不夜”“聚精扬纪”等等,而它们能完好无损地保存至今,得益于从前有顶棚遮挡,才躲过了种种浩劫的洗礼。如此繁多的古代名家手迹济济一堂,实为难得,是为武威文庙的第二绝。

文庙的第三绝则让武威人颇感尴尬。孔庙最前端是一堵“万仞宫墙”,按照惯例,当地出了状元后即要在墙上开大门,可自隋朝建立科考制度,至清末废除科举,武威从未出过一位状元,所以“宫墙”上只设两个侧门。庙无正门也就成了文庙的一绝,但这并没有耽误家长们来此朝圣。他们在文曲星前许下鱼跃龙门的祝福,于大成殿内虔诚地向孔夫子祷告,到“状元桥”系上红丝带保佑孩子梦想成真。

可怜天下父母心,祈求晚辈学业有成,祈盼下一代前程似锦,定为所有家长的最大心愿。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子女永远的庇护神。忠烈诚可贵,孝行价亦高。犹记故乡云,勿忘三春晖,应该是每位赤子的初心。而人们来朝拜武威文庙,在向文曲、文圣敬香之时,便也是在为人生的启蒙者献礼,将感恩的种子埋入脚下的每寸芳土,让仁义礼智信的文明之光薪火相传。
2022.11.23

读石岩磊君《文游天下(569)武威文庙》
文/常原平
古称凉州河西东,
大败匈奴霍去病。
“武功军威”震八方,
闻名遐迩“文治”城。
明朝上书修文庙,
学院孔庙文昌宫。
“陇右学宫之冠”誉,
关注“三绝”儒教浸。
学考修行儒学院,
忠国节孝宗旨明。
“庙学合一”基规制,
有机融合院庙宫。
牌匾“桂籍殿”印深,
名士题写高建瓴。
“天下文明”夜书城,
“聚精扬纪”存至今。
三绝武威感尴尬,
状元墙上开大门。
隋至清末无人中,
庙无大门只侧门。
家长朝圣不耽误,
文曲祈福跃龙门。
虔诚祷告糸丝带,
保佑孩子梦想真。
学业有成程似锦,
家长子女庇护神。
忠烈可贵孝价高,
初心犹记故乡云。
敬香实为启蒙礼,
脚下芳土埋感恩。
文明仁义礼智信,
薪火相传民族魂。
[强][强]



许碧霞,男,50后,江西省万载县政府正县级退休干部。已在《中华诗词》、《词刊》、《红叶》、《中国词赋》、《北京诗苑》、《星星·诗刊》等百余家专业诗词刊物发表诗、词、曲作品1700余首(阕),著有《古调新弹一千吟》等。现为“中华诗词学会”、“国际中华诗词协会”会员;中国诗词家协会理事。

